在农民朋友的眼里,磷酸二氢钾就是一款神肥,效果好,靠得住,既能喷,也能冲,还可以用来滴灌。
确实,磷酸二氢钾是一种高浓度的优质无氯钾肥,盐值极低,养分含量高,适合在多种作物上使用。不仅促进果实膨胀、转色、促进作物代谢,而且能提高作物生根、抗冻、抗逆能力。
春暖花开,气温回升,当下正是用磷酸二氢钾的好季节,它有着良好的生根促根、促进花芽分化、保花保果等功效,很多农户开始购买磷酸二氢钾了,但是市场上的磷酸二氢钾鱼目混珠,没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农户就很容易被不良商贩忽悠买到假货。
磷酸二氢钾中养分含量成分
磷酸二氢钾的分子式:KH2PO4;磷酸二氢钾分子量:136。
1、钾元素
钾元素相对原子量为39,在磷酸二氢钾中有1个钾原子(1*39),钾元素在磷酸二氢钾中所占比例为:39/136≈28.67%,即:磷酸二氢钾中钾元素(K)理论含量:28.67%。
氧化钾含量与钾含量的换算系数:K2O/2K=(39×2+16)/39×2=94/78=1.205,磷酸二氢钾中氧化钾(K2O)理论含量=28.67%×1.205=34.54%,99%的磷酸二氢钾中,氧化钾的含量为:34.54%*99%=34.19%。
2、磷元素
磷元素相对原子量为31,在磷酸二氢钾中有1个磷原子(1*31),磷元素在磷酸二氢钾中所占比例为:31/136≈22.794%,即:磷酸二氢钾中磷元素(P)理论含量:22.794%。
五氧化二磷含量与磷含量的换算系数:2O5/2P=(31*2+16*5)/31*2=142/62≈2.29,磷酸二氢钾中五氧化二磷(P2O5)理论含量=22.794%×2.29=52.198%,99%磷酸二氢钾中,五氧化二磷(P2O5)含量为:52.198%*99%=51.67%。
3、氢元素
氢元素相对原子量为1,在磷酸二氢钾中有2个氢原子(2*1),氢元素在磷酸二氢钾中所占比例为:2/136≈1.47%,即:磷酸二氢钾中氢元素(H)理论含量:1.47%。
4、氧元素
氧元素相对原子量为16,在磷酸二氢钾中有4个氧原子(4*16),氧元素在磷酸二氢钾中所占比例为:64/136≈47.06%,即:磷酸二氢钾中氧元素(O)理论含量:47.06%。
在磷酸二氢钾中各元素的理论含量:钾28.67%;氢1.47%;磷22.794%;氧47.06%,28.67%+1.47%+22.794%+47.06%≈100%。
简而言之:99%磷酸二氢钾(KH2PO4),意味着99%的物质都是磷酸二氢钾,剩下1%的物质就是杂质。但是,以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来进行计算,那么含量就是86%,剩下的不是其他东西,也不是被弄丢了,而是我们的计算方式不同而已。
磷酸二氢钾的具体作用
1、促进氮磷吸收
磷酸二氢钾可促进作物对氮、磷的吸收,快速补磷,提高作物产量和千粒重,而且在作物特殊生理时期能起到特殊的作用。
2、促进光合作用
钾元素在作物生长中起增强作物光合作用,加速营养物质制造和转化。
3、提高作物抗逆能力
磷酸二氢钾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如抗旱、抗干热风、抗涝、抗冻、抗损伤促愈合、抗病菌侵染等。
4、提高果品品质
果实膨大期喷施可起到保果壮果,促进果实膨大,可提高果实的品质,增加着色,改善口感等。
5、调节作物平衡生长
磷酸二氢钾具有调节剂的作用,能促进作物花芽分化、增加开花数、花苞硕壮、壮花保果、提高坐果,还能有效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
磷酸二氢钾在葡萄上的使用方法
磷酸二氢钾使用方法多样,有喷施、冲施灌根、蘸根移栽、浸种拌种、基施。
在葡萄新梢生长期、花前、花期、花后期膨果期分别喷施磷酸二氢钾,用量为80~100克兑水50公斤。在采收前一个月喷施1~2次,可提高葡萄果实的含糖量,葡萄个大无斑,颜色新鲜,口感好,存放时间更长,葡萄长得靓,还怕卖不出吗?
磷酸二氢钾使用注意事项
1、高浓度使用磷酸二氢钾的时候,一定要避开高温时间,一般高温的季节不建议高浓度使用。
2、磷酸二氢钾使用宜选在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喷施。
3、磷酸二氢钾可与酸性,中性农药混合施用,增加药效,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4、磷酸二氢钾属全水溶肥料,遇水即溶,请贮存于阴凉干燥处。开袋未使用完请密封。
5、要购买正规厂家的99%高纯磷酸二氢钾。99%高纯度的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时吸收利用率高,并且吸收快;纯度低的次货甚至是假货,不仅没有增产的效果,还会错过营养补充最佳时期,造成严重的损失。
(来源:葡萄种植联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号外!号外!水果、苗木、茶叶、药材种植户注意啦!如果您想找品种、买苗木、学技术、问价格,赶紧加入垄上果木微信社群吧!进群方式:1、添加微信号:15997599684(果大姐);2、加入QQ群:695337905(垄上行果木圈)
【版权提示】云上垄上APP平台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若平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部分图片素材源自网络,仅作为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李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