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家岗、挖断岗、青龙、舒家沟,在潜江广华办事处,这些外来的地名,代表着来自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的3531人,847户南水北调移民。2011年,他们告别大山深处的家乡,来到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潜江。当时,现任兰家岗村党支部书记狄军和他的乡亲们一样迷茫,“看着大片大片的地,不知道能干点啥”。而现在,依靠小龙虾养殖,他们也在这座“中国龙虾城”享受到了收获的喜悦。
“老司机”曾经茫然过 看着土地不知道如何出黄金
在来到潜江之前,狄军和他人在老家合伙做过组装车生意,跑过十堰武当山到西安的长途旅游大巴,“老司机”的日子也曾经很惬意。他说,那时候跑4天车,回来就能歇4天,因为车厢空间大,路上还能帮当地的熟人带货,一个月下来可以有一万元左右的收入,也不是特别累。刚到潜江的时候,他也想接着干老本行,还把摩托车也带到了新家。可是到潜江市里一打听,一个月没有休息,也就能挣3000块钱,于是这个念头很快打消了。
从十堰山区到江汉平原,狄军和乡亲们在新鲜感过后很快感到了不适应。在老家,一人三五亩就算耕地较多的,还有大片山林。而在潜江,大片大片的地,一眼望不到边,“村里好多人都说,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大的耕地。”就连潜江当地人用的锄头,都比移民从老家带来的宽。按说这样的地方大家都该高兴,可狄军和不少人都“玩”了一年多,“没有耕作经验,也不知道种啥”。一开始,他们按自己的经验种小麦,根本不赚钱。守着土地却不知道如何生金,这是狄军和乡亲们共同的困惑。
跨界搞起小龙虾养殖 高峰一天能挣两万
狄军也没有白“玩”,他也在向当地人学门道。一开始,他看到附近有人在养鸭子,还特意过去学了3个月,觉得风险比较大,没敢轻易下手。2013年,又有人建议他合伙做虾稻共作,当时潜江小龙虾已经小有名气,他觉得有门,于是就包下了村里的两块没人愿意要的低洼地,改成虾稻共作田。
小龙虾,狄军其实不算陌生,“老家有个湖,小时候我们在里面就能摸到野生的小龙虾”。不过那时的野生小龙虾,壳硬得连锤子都砸不开,很少有人吃。而潜江的养殖品种,壳要软得多。
第一年,狄军的起步并不顺利,到了5月份要投苗的关键时刻,合伙人没钱退出了,他只有咬咬牙自己坚持下来,把所有基础设施做好了,钱也亏了不少。当时有个村民不看好他的养殖,笑话他:“养这些东西,死一部分,鸟吃一部分,老鼠吃一部分,再跑一部分,还能剩多少?”
狄军没有放弃,第二年,除开全部投入,收入五六万,他高兴极了,“没想到还能挣这么多。”
让他没想到的还在后头。从前年开始,他把原先的虾稻共作改成小龙虾精养模式,今年最高峰的时候一天能挣两万多元。他笑着说,小龙虾上市高峰那段时间,自己和妻子一人一条船,凌晨一点多起来捞虾,“也真是巧,每次一下网,虾的收购价就往上涨,今年确实是技术、天气、运气都赶上了好时候”。今年他的80亩虾田,收入已有40万元。
带动全村养虾,连打工的也要回来参加
狄军的成功带动了村里的其他人,总共11户950亩,去年平均亩产300斤,总收超过了710万元。潜江积极打造小龙虾品牌,也让狄军和乡亲们赶上了好时候。“最开始一两年,还要自己到外面找人来收购,现在规模扩大了,吃小龙虾的人多了,收购的人直接把车开到虾田边等货。”
在闯市场的摸索中,这些原本没有任何经验的村民也变得老练起来,狄军说,现在大家在养殖上也开始注意打“时间差”,上市高峰期虾价低,但是产量大;其他时段虽然产量相对不高,但是价格又会涨起来。于是针对不同的价格,养殖户的投苗时间错开,就能在“龙虾季”做到基本不断货,收购的渠道也变得更稳定。
村里有几户精准扶贫户,原先一直在外地打工,看到村里小龙虾养殖的火热,也都想回来参与。狄军说,带领养殖户流转了土地,把养殖规模扩大到1700亩,他说,明年有信息,把“水文章”做得更好。
★ 新模式:您想一次学习到多种稻虾新模式,实现差异化发展吗?
★ 讲技术:您想与垄上百师讲坛老师现场交流,学习养殖技术吗?
★ 得手册:您想知道今年养殖的核心难题,参与众筹养殖手册吗?
★ 评虾苗:您想了解哪里有优质的小龙虾苗,提升两虾产出率吗?
★ 看盱眙:您想去江苏盱眙考察顶尖水产企业和标杆养殖基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