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治水理念,湖北18个市县开展水生态文明试点

2019-01-29 15:21   湖北日报   全媒记者祝华、通讯员胡顺华、敖琼

修正治水理念,我省18个市县开展水生态文明试点——

礼遇河湖,重构人水和谐

图为:生态治理后的咸宁淦河,一片美景。

1月10日,襄阳市最大公园月亮湾湿地公园里,碧水欢唱、芦苇如雪、情侣漫步,好一幅人水相融的生态美景。这是水生态文明试点以来,襄阳人水关系转变的缩影。

2013年以来,我省襄阳、咸宁等5市被纳入国家水生态文明试点,13个县(市、区)被纳入省级试点。截至2018年底,所有试点市县全部通过验收。

水生态文明试点,带来了哪些改变?对重构人水关系有哪些经验和启示?

从“有江不见江”到“显湖露水”

还居民一江碧水

月亮湾湿地公园位于襄阳市汉水北岸,是汉江冲击形成的形似一轮弯月的河滩湿地。公园初建于上世纪90年代,因疏于管理,园内杂草丛生,沙堆遍布。“以前这里根本看不出是公园。”家住江边的市民刘传亮说。

5年前,襄阳投巨资重建月亮湾江滩湿地,将其打造成为集休闲、生态等功能于一体的湿地公园。1月10日,记者看到,公园内新建了观景平台、游乐场、科普馆等。行走在公园里,可近距离同自然生长的水草对话,也可站在观景平台上,感受汉江的博大。

水生态文明试点以来,襄阳长寿岛湿地公园、汉江湿地公园等一批滨水景观相继建成。

同样,在武汉、潜江等地,一批湖泊和临江沙洲被建成为湿地公园或水利风景区,成群众亲水戏水的场所。

水生态文明试点将河湖沿岸还给了居民。1月18日,咸宁市淦河徐家湾段,新修的道路离河岸20多米,道路和淦河间形成一片景观带,人行步道、亲水平台等应有尽有。咸宁市水利局水资源科科长王望良介绍,在咸宁老城区,淦河沿岸临江大多是建筑,而在新城区,淦河一河两岸做规划时就留足了滨水景观用地。

在淦河桂碧园段下游一公里处,记者看到,靠近江边6公里长的一排老房子正在拆除。王望良介绍,这些老房子依江而建,有的建在河道中,既影响行洪,又遮蔽了江景,房子拆除后,将拓宽河道,全部植树种草。接下来,咸宁还将推进一江两岸整治工作,从淦江上游南川水库到下游斧头湖入口,全长70公里,建设亲水平台、休闲设施等,将淦河打造成景观廊道。

业内人士介绍,我省一些城市河湖交错,水资源丰富,但过去在建设中,忽视了水的景观功能,美丽的河湖被遮蔽殆尽,造成“有江不见江”的局面。我省开展水生态文明试点以来,各试点市县围绕地方特色,打造了一批水景观和亲水平台,还市民一江碧水。

从“两岸光”到“两岸绿”

还水生物一个家

咸宁市淦河月亮湾段,有一个五六十平方米的小石滩。提起它,王望良有些遗憾,他介绍,这个石滩以前是沙洲,两亩多大,是水生物的栖息地,也是年轻人谈恋爱的好地方。1998年大洪水后,当地对淦河进行整治,决定挖除沙洲,尽管有些部门认为沙洲对泄洪影响不大,但在“防洪第一”的理念下,沙滩还是被挖了,只留下一块大岩石。

沙洲虽挖,但此事也引起有关部门的反思,防洪建设如何兼顾生态?随后的2004年,咸宁明确提出修复河道,保护水生物的理念。2013年,咸宁开展水生态文明试点后进一步明确:河湖、水库等在治理时,要坚持防洪和生态相结合,建设生态岸坡。

1月18日,咸宁市淦河桂碧园河段,记者看到,河道两岸的岸坡已不是过去那种光溜溜的水泥坡。河岸底端,铺的是带孔砖,水草从砖孔中长出,杂乱却自然,岸坡顶端,全是草皮。岸坡上的步道,也不是传统的砖石衬砌结构,而是架空层。

王望良介绍,生态岸坡和架空步道,都是为给水生物留下生存空间。近年来,咸宁80%以上河道岸坡都为生态护坡,部分河段过去建的“光溜溜护坡”也被拆除。

在其他试点城市,生态岸坡也广泛运用。在襄阳市小清河高新区段,河道岸坡底端用格宾网加鹅卵石铺设,既固坡又透水,不影响防洪还能长出水草,利于青蛙等水生物上岸栖息。水生态文明试点以来,襄阳坚持将河道打造成生态河道,在南渠、小清河、护城河等整治工程中,新建、改造生态护坡161公里。

对一些不必硬化的河段、沟渠,则尽量保持河岸自然风貌。在咸宁淦河笔尖塔河段,河岸仍是土堤。王望良解释,笔尖塔河段位于淦河下游,水流平缓,冲刷小,岸线整治时只需清淤、种草即可。“生态岸坡是对过去水利工程建设理念的修正。”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处长陈学福介绍,过去水利建设主要强调防洪功能,忽视了生态功能,河道岸坡硬化较多,有的河段连底部也被硬化,水生生物难以上岸繁殖,河流也失去了生机。我省实施水生态文明试点以来,各地转变观念,除防洪重要区段等外,新建岸坡全为生态岸坡,实现了河岸从“两面光”到“两岸绿”的转变。

从“灭渠填沟”到“引水活城”

还水流一个渠道

“渠水如镜,草木丰茂,每周都要来转一圈。”在襄阳市南渠岸边,60多岁的市民袁爹爹说。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破旧的民房和荒乱的杂草。

南渠,历史上一直是排涝灌溉的河道,上世纪70年代还是当地居民洗衣浇菜的用水地。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南渠沿线部分河段上盖满房屋,和渠相连的小塘小沟也被填埋,渠道要么淤积,要么成为臭水沟。因排涝功能丧失,襄阳南渠沿线,夏季曾多次出现洪涝现象。

为扭转这一严峻局面,2014年,襄阳市开始实施“三水连通”工程,实现“汉江—南渠—护城河”水系的连通,并与沿线沟渠、湿地、湖泊相连,让“失散”的沟渠河重新牵手。

在南渠襄阳文理学院附属中学附近,记者看到,南渠沿岸建有下沉式小溪、下凹式绿地等,路上积水渗入小溪,并流入附近湖泊中。“过去湖泊只四五亩,经过清淤扩大,现在有20亩。”襄阳水利局水资源科工作人员刘建华介绍,降暴雨时,积水可通过小溪汇入湖泊或南渠,快速排涝,当湖泊、小溪水量不足时,就把江水抽进南渠,为湖泊、小溪补水。

水生态文明试点以来,襄阳先后对唐白河、小清河、浩然河、滚河等进行治理,还实施了“红水河—普陀堰—大李沟”等水系连通工程,通过水网连通,实现了水体交换、流动和净化。“水系连通盘活了水系,改善了水质。”陈学福介绍,过去不少城市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忽视了河湖的自然功能,一些小沟小渠小塘陆续被填,实施水系连通,让水体活起来,降雨时水出得去,干旱时水进得了城,既利于排涝,又改善水质。

近年来,我省共规划水系连通项目近80个,其中武汉大东湖生态水网、咸宁淦河、鄂州长港河、襄阳九水润城、潜江园林城区水系连通等水生态文明建设工程,都取得了明显效果。

——【专家点评】——

试点经验对乡村治水有借鉴意义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水生态文明试点评审专家许继军表示,水生态文明试点旨在修正治水理念,重构人水和谐,改变过去只重视防洪、供水等水安全问题,忽视水生态、水环境的局面,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美好生活的需求。

通过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恢复了水域空间,改善了水环境,实现了城水相融,人水共生。鄂州、咸宁、襄阳等地,城乡统筹,对乡村的河湖进行治理,改善了村级河流、塘堰等小微水体的水质,对改善乡村环境、促进乡村宜居,实现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近年来,城市的水质逐渐改善,但在不少乡村、乡镇仍存在污染水环境、侵占水空间的现象。鄂州等地乡村河湖治理经验,对强化乡村小微水体治理,有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谢珊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670/201901/a39d99eb78b2b21765a5fffa822d8c48.jpeg-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