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上午,湖北省委宣传部举行湖北自贸区挂牌两周年新闻发布会。据悉,截至目前,湖北自贸区总体方案170项改革试验任务中,114项中央事权任务、46项地方事权任务共计160项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另有10项中央事权任务正在加快推进,湖北将积极对接国家相关部委,争取更大力度政策支持,力争在2019年年内取得积极成效。
发布会现场照片
湖北省商务厅副厅长胡中海介绍,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优化金融服务、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等领域大胆试验,现已形成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7项已在国家层面推广,57项已经湖北省政府批准在省内推广,另有29项将于近期推出并在省内推广。
在国家层面推广的7项成果中,先出区后报关、先放行后改单等2项作为改革试点经验由国务院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政务改革、无申请退税、手机版电子营业执照、关税保证保险等4项由国务院自贸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简报供全国学习借鉴,国地税一窗通办创新做法被国家税务总局采纳并在全国税务系统推广。
中央设立湖北自贸试验区,并赋予“中部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的战略定位,就是要在湖北加快打造一批重点产业基地,为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目前,武汉片区依托国家存储器基地、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等重大项目平台,成功吸引美国半导体设备、科大讯飞、上海联影、小米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落户,并带动一批“互联网+独角兽”企业不断壮大,武汉片区正逐步成为中国光通信领域最大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基地,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国际市场占有率达25%左右,现已完成“芯屏端网”全产业链布局,正努力打造超万亿产值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襄阳片区着力打造区域性生产性服务业高地,引进英诺迪克产业加速器、九龙云端创业园、智慧财税中小企业孵化器、金融产业园、人力资源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知识产权维权和技术转移工作站,为企业提供创业孵化、人岗匹配、融资交易、成果转化、外贸出口、挂牌上市等全生命周期要素支撑。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已形成整车研发、生产、检测、售后、动力电池生产及回收利用等完整产业链,2018年规模以上新能源汽车产值143.6亿元,同比增长26.8%,正全力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
宜昌片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六大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拥有全球最大的金刚石锯片基体生产出口基地和全球第三大钢琴生产基地,拥有亚洲最大的活性干酵母研发生产企业安琪酵母、亚洲唯一的全系列和最大插齿机和铣齿机研制企业长机科技、亚洲最大的医用丁基胶塞生产企业华强科技等一批国际化企业,人福药业占据全国麻醉药品市场60%以上。目前,宜昌片区正着力培育工业经济、平台经济、物流经济三大千亿产业,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
自2017年4月1日挂牌成立到2019年2月,湖北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25622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85家,合同外资额38.3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9.6亿美元,进出口总额1996.4亿元人民币,其中进口774.5亿元人民,出口1221.9亿元人民币。2018年全年,湖北自贸试验区新增专利申请33492件、新增专利授权15067件,1154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3亿元。湖北自贸试验区以全省0.065%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全省同期约13.5%的实际利用外资、30.9%的进出口、25.8%的专利申请、23.5%的专利授权,显现出强劲的对外开放高地效应和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已经成为推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下一步,湖北商务厅将继续坚持创新与产业发展两条腿走路,聚焦市场主体政策诉求,深入挖掘现行体制机制中制约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痛点”“堵点”,研究提出新一批改革试验任务,谋划制定湖北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开放方案,总结提炼更多有含金量、体现湖北发展成绩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彰显自贸试验区“改革试验田”“开放新高地”的功能,为全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湖北智慧”和“湖北动力”。
责任编辑:宋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