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捐700万!昨天,马旭老人兑现承诺

2019-04-10 09:48   长江云、中国民兵  

还记得马旭——那个要向家乡

捐款1000万的八旬老人吗?

昨天(4月8日)

马旭老人兑现承诺

继2018年9月捐出300万之后

完成了余下700万元的捐赠

昨天(4月8日)下午14时许,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马旭来到工商银行武汉市机场河支行,在湖北省军区老干办、省军区第七干休所和黑龙江省木兰县委、县教育局等军地领导的共同见证下,将700万元分两次汇往自己的家乡,完成了捐款1000万元的心愿,兑现了去年的铮铮诺言。

◆ 马旭在银行网点汇款

下午13时40分,记者来到湖北省军区第七干休所,见到准备前往银行办理已到期500万元理财产品的马旭夫妇。

“因为心中有事,今天早上6点就起床了。”马旭说,因为之前这些钱没有到期无法办理转账,现在总算到期可以了却心中这一愿望。

◆ 银行工作人员向马旭核对确认捐款数额

14时到达机场河支行,已先抵达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领导和银行工作人员用掌声向马旭夫妇致敬。

经过近半个小时办理,马旭将557.7526万元转帐手续亲手交给家乡前来办接受捐款的人员。

随后,马旭夫妇一行赶往位于到武汉市黄陂区的邮政储蓄银行武汉市双凤营业所,办理在此存储的142.2474万元捐款手续。

◆ 马旭现场签字确认第一笔汇款557.7526万元

由于,邮政储蓄银行无法办理个人对公跨行转账业务,马旭夫妇只好辗转到附近的工商银行武汉百秀支行,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将142.2474万元全部汇出。最终,马旭实现了捐款700万元的心愿。

◆ 马旭第一笔汇款557.7526万元的汇款单

马旭告诉记者,她将这些钱交给政府就像交给自己的母亲一样,“这些钱若能为家乡教育、文化起到一点作用,我就心满意足了。”她说,相信家乡政府会用好这些钱。

◆ 马旭第二笔汇款142.2474万元的汇款单

据木兰县领导介绍,去年他们接到马旭捐款后,经与马旭共同协商,决定在县城修建一个“马旭文博艺术中心”,中心主要用于革命传统教育、文化艺术活动等。目前工程项目已经动工,预计将在今年10月底前峻工。

◆ 马旭文博艺术中心 效果图

◆ 马旭在另一银行网点汇款142.2474万元

因无私捐献巨款

今年2月18日晚

央视播出2018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

马旭当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马旭手捧感动中国奖杯 摄影/罗晓贤

大爱无言,一辈子分毫积攒

将毕生积蓄赠与家乡

这位新中国第一代女空降兵的传奇故事

值得传颂

◆马旭青年时代 摄影/罗晓贤

去年9月13日清晨,两位白发老人

走进中国工商银行武汉机场河支行

在2名男子陪同下

提出要向黑龙江木兰县转账1000万

衣着朴素、八旬老人、巨额转账……

银行工作人员第一反应是:诈骗!

后经多方核实发现

这笔巨额转账里

竟藏着一位巾帼英雄的故事

1933年出生黑龙江木兰县

从小听母亲说书种下英雄梦

1933年,马旭出生在黑龙江省木兰县农村。父亲去世早,母亲拉扯她和弟弟艰难度日。日伪统治下的东北,小孩子用汉语喊“爸爸妈妈”都不行。

马旭一家人全靠母亲给人说书赚钱糊口。“花木兰”“杨家将”,母亲口中这些英姿飒爽的女英雄都是马旭憧憬的对象。

14岁那年,母亲和乡亲们一起送马旭入伍当兵。经过培训学习后,马旭成为一名军医。她随军参加过抗美援朝等战役,战后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

◆ 杨家将的故事,马旭张口就能唱 

身高不够努力够,自己挖“坑”

跳出新中国第一代空降女兵

1961年,马旭毕业进入武汉军区总医院。此时,空降兵部队刚组建,马旭被调入空降兵部队。28岁的她开始担任跳伞训练的卫勤保障,是所在部队仅有的两名女兵之一。

眼看着战友们都在部队搭建的平台上跳到沙坑里做训练,马旭心里直痒痒,向部队提出训练请求:“看他们跳,我心里就发痒。军医必须跟着部队,部队到哪我到哪,伤了病了好进行急救啊,那么自己不会跳伞就等于废物了。”

当时马旭身高1米53,体重仅有70斤,部队领导看了看她说:“小马啊,跳伞可不是踢毽子,你回去多吃点饭,以后再说。”马旭就在家里挖了一个三尺多深的大坑,填满沙子,用两张桌子、两把椅子搭起跳伞练习台,一天跳五六百次。

半年后,部队对空降兵进行考核,马旭再次出现在训练场上:“我两个腿并得溜齐溜齐的,跳下去身子不左歪也不右歪不前倾也不后躺。部队上千人围着又给我哗哗鼓掌。我们主持伞训的师长看他们都给我鼓掌,就说:好,我批准你跳伞了。”

从此,马旭和其他男兵一起训练跳伞,这一跳就是二十多年。20年里,她跳伞200多次,创造了三项中国之最:第一代跳伞女兵、跳伞次数最多的女兵和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

◆ 资料图 摄影/罗晓贤

心系战友跳伞安全

马旭发明数项专利

当上伞兵之后,随军空降时她发现伞兵经常因落地不稳而脚踝受伤,造成战斗减员。1983年4月,她和丈夫颜学庸研制出了“充气护踝”,做成后,已是花甲之年的他们坚持自己去青藏高原做跳伞实验。

该护踝可使跳伞着陆时的冲击力减半,扭伤情况接近零,1989年获得国家专利,这也是中国空降兵获得的第一个专利。1995年,他们又发明了高原跳伞“供氧背心”,填补了空降兵跳伞供氧上的一项空白。

同时,通晓英、日、俄三国语言的她,还和丈夫撰写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填补了相关空白。

几十年间,马旭和老伴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和体会,共获得四项专利,被称为中国军中的“居里夫人”。这些发明创造获得的报酬,马旭老人全部存了下来,成为捐赠款项的一部分。

◆ 充气护踝资料图 摄影/罗晓贤

积积攒攒成为千万富翁

他们的日常,是这样的……

“一掷千金”的背后,其实马旭和颜学庸的生活十分节俭。80年代离休后,两人居住在两间矮砖平房里,家中十分简陋,没有一件新物件;餐桌上最常见的是土豆、咸蛋、馒头、面条;连马旭十几年来最常穿的鞋,是一双15元钱买来已经掉色的红皮鞋。

70多年来,两人也从不买衣服,一辈子穿军装。大部分工资都存入银行,再把利息算入本金,越存钱越多。除了工资,两老发表文章、转让科研成果,也有部分报酬,这些都成为1000万元捐款的一部分。

马旭早就想捐款,钱又少,慢慢攒。习主席提倡精准扶贫,自己作为共产党员,得响应号召。“当年,乡亲们送我当兵,现在生活好了,不能忘了他们!”

◆ 这样的日子马旭不觉得苦,她说,这样的日子,比当亡国奴的时候好太多了

捐出巨款奉献教育

耄耋之年,马旭坚持学习

每天早上五点多,颜学庸忙着蒸土豆准备早饭,马旭就起床开始学外语。2008年,马旭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考研。她已经参加了两次考研,大多学科都顺利通过考试,只有外语没过关,2009年那次只差10分。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马旭在局促拥挤的房间里、斑驳的墙壁上、陈旧的柜子上、吃饭的桌沿上、床头上都贴满了单词。今年,她要再次参加研究生考试。

她从不间断学习,也十分重视教育。在她心中,教育是家乡的穷孩子们改变命运的机会,她说,“选择捐给教育事业,是因为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

2018年5月,在战友的帮助下,马旭联系上木兰县教育局,商定了捐款事宜。当年9月,马旭第一次捐出300万元,并承诺在今年的理财产品到期后,捐出余下的700万元。

◆ 学习中的马旭 摄影/罗晓贤

现在

马旭老人承诺捐赠的1000万全部到账

对于老人来说

实现了人生一大愿望

◆ 办理完700万元的汇款手续后,马旭夫妇与湖北省军区第七干休所、木兰县工作人员以及银行工作人员合影

捐出1000万,获得社会赞誉

马旭老人初心不改

“未来我们还是要本着节约

一粒米一滴水的精神继续捐钱,

为家乡教育、社会主义建设出钱出力”

您是否为这样一份人间大爱而感动?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说说您的想法

来源:长江云、中国民兵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670/201904/0b349f1d7882b45bce0b7bf148be2552.jpeg-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