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公安县)
江面船只往来,堤面绿意盎然,清风徐徐,游人畅怀。在荆南干堤守护了万余个日夜的公安县长江岸线管理员祝小红明显感觉到,这两年,公安县的岸线变绿了、变美了。
昔日的砂石码头、违章建筑和污染企业迁移,取而代之的是观景游园和亲水平台。岸线上栽植成片的景观树,那一抹回归自然的绿,成为人们心中一道最美的风景,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令人欣喜的变化背后,离不开公安县落实河湖库长制和岸线管理员制度的建立,这是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积极回应。
在长江流经公安的85.6公里岸线上,成荫的绿树与清亮的江水尽显绿色和谐之美。从制度到实践,从创新到完善,236名哨兵始终肩负“十禁”职责,守望母亲河……
(荆南干堤秀丽如画。 谷少海 摄)
【斩断利益链条 修复长江生态】
长江岸线资源是沿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所在。
公安岸线上原先分布着散乱的非法码头,江砂资源被大量偷采,其背后的利益关系盘根错节。
“原来的江堤上到处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沙堆,车子一开,满天的灰,情况最严重的就是我管辖的窑头埠码头。”祝小红指着眼着风景怡人的小游园,讲起它的嬗变过程。
负责荆南干堤(656十600至658十600)岸线管理的祝小红,对江堤上的一草一木可谓了如指掌。窑头埠码头原有3家砂石码头企业,占用岸线450米,占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可容纳6万方砂石料的堆放,是公安县砂石吞吐量较大且繁忙的码头堆场。
2017年,公安开展长江干线非法码头集中整治,对非法砂石码头进行依法取缔。去年,公安县又对该码头启动整治复绿,共栽植景观树木1440株。如今,一幅清水绿岸的美景铺展在荆江南岸,窑头埠也充满了诗情画意。
非法码头集中治理是一场环保战役,是一项民心工程,附近村民成为码头治理的直接受益者。一位村民告诉记者,码头改造后,自家的“沙尘房”变成江景房,出门走几步就是游园,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旧貌换新颜的窑头埠码头只是公安县推进长江岸线专项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公安县拆除长江岸线上的违章建筑物116栋,集中关停沿江砂石码头22座,整治复绿面积15.7万平方米。
【着眼制度设计 巩固整治成果】
公安县河道堤防岸线长700多公里,是全市河道堤防岸线最长的县,也是国家重点水利工程荆州分洪区所在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公安在长江大保护中担负着重要使命。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来,公安县密集实施一系列专项行动。
为加强河道岸线管理、修复岸线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岸线资源,深入推进河湖库长制全面落实,公安县成立河道岸线管理指挥部,落实河道岸线管理员制度,并于去年出台《公安县河道岸线管理员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要求我们必须按照生态优先、规划统筹、综合治理、绿色发展的原则,将河道岸线保护纳入全县发展规划和综合治理目标。”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公安分局局长高卫军说。
依法保护好河道岸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共同守护好一江碧水,这是河道管理员的重要职责和美好愿景。
曾经,少数人为了牟取短期利益,采取粗放的经济模式,让长江生态背上沉重“包袱”。现在,岸线管理员每天在自己管理的岸线段面宣传长江大保护相关政策,并对破坏长江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上报。
(长江岸线管理员正在巡堤。)
【建强三支队伍 织密管护网络】
随着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公安轮廓愈发清晰。肩扛保护母亲河之责的岸线哨兵守护长江生态屏障的信念愈发坚定。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长江大保护,岸线管理员怎么抓?关键在“管”字上。
为此,公安县打造专管员、协管员、监督员“三位一体”长江岸线管理员队伍,织密织牢岸线管护网络。
专管员队伍:落实“每日一巡”要求,禁止非法排污、非法采砂、非法捕捞、违建、焚烧等“十禁”,当好宣传员、巡查员、保洁员、信息员、报告员“五员”。
协管员队伍:对外滩面积大、居住人口多、巡查任务重的区域,由属地村推荐责任心强、村民公认的群众担任协管员,推进岸线管护由线向片整体拓展。
监督员队伍:聘请热爱环保事业、公平公正、有责任心的人员担任河道岸线管理义务监督员,不定期对岸线专管员、协管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近年来,我们念好痛下决心‘关’、全力以赴‘治’、见缝插针‘绿’、 坚定不移‘转’、持之以恒‘管’这‘五字经’, 扛牢长江大保护之责,展现公安作为。”公安县委副书记、县长杨运春告诉记者,公安做好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三篇大文章,努力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目前,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初显。
岸线的嬗变,见证着绿色崛起的力量,也为公安努力描绘的新时代长江生态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云上荆州 记者 安娇姣 特约记者 夏峻 王文初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