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农业 爱农村 爱农民
高温闷棚已经推广多年,其主要目的是杀灭土壤中的有害菌及有害虫卵。虽然每年夏季几乎大部分棚室都进行了高温闷棚,但仍有很多菜农反映,闷棚效果并不如意,死棵、线虫依然发生严重。这是为何呢?
原因分析
微生物菌的补充时间不合理:通常高温闷棚补充微生物菌的时间是在闷棚后,但本报特聘专家冀春光老师认为这是不合理的。菜农朋友肯定会问:微生物菌在闷棚前施入,经过高温闷棚后不都杀死了吗?还能有效果吗?
高温闷棚主要是杀死低温菌,而高温菌种基本不受影响,这是因为当棚内温度达80℃时,土壤地表10厘米处的温度仅仅50℃,再往下温度还会降低,微生物菌基本都能存活。闷棚一周后,地表10厘米以下存活的微生物会大量繁殖,相比闷棚后补充微生物菌(此时补充的微生物菌还处于孢子休眠状态,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生长繁殖),可快速还原土壤微生物数量,效果更好。
没有重视补充甲壳素:闷棚前补充高分子甲壳素对生物菌的繁殖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据了解,施入高分子甲壳素后,在25℃地温下,芽孢杆菌等增殖速度提高5-8倍,放线菌数量提高了近30倍,大家都知道,放线菌能够抑制线虫的生长,而高分子甲壳素在土壤中分解后能促进放线菌的增殖,因此,闷棚前施用高分子甲壳素可达到减少土壤线虫的目的。
土壤翻耕深度不够:大多数蔬菜的根系主要集中在15-25厘米的土层中,而常用的旋耕机,耕作深度一般在15-18厘米左右,若耕作层长时间得不到深翻,就会造成犁底层坚硬,根系向下生长困难。因此,闷棚前建议菜农先将底肥中的微生物菌剂、有机肥和化学肥料施入土壤后,然后使用大型齿轮的旋耕机旋地深翻,特别是对于老棚来说,这样的旋耕机旋耕片大,较常规旋耕机翻地深,可以打破犁底层,将上层板结的表土翻到底层,将一定深度的紧实土层变为疏松细碎的耕层,从而增加土壤孔隙度,增强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深扎,提高蔬菜抗逆性。对于浅根系的辣椒来说,深翻25厘米即可,其他茄果类蔬菜如茄子、西红柿需要深翻35-40厘米,这样可保证根系深扎并有足够的根量,利于蔬菜的缓苗和健壮生长。有条件的菜农建议隔年进行一次人工深翻。人工翻地不仅可以增加翻地的深度,增加耕作厚度,而且人工翻地后,土壤的间隙比较大,闷棚效果也会大大增强。
闷棚后没有大水漫灌:高温闷棚时干闷与湿闷相结合,闷棚效果会更好。当干闷结束后,建议菜农选择晴天放风,进行大水漫灌,然后关闭风口,进行湿闷24小时,目的是土壤湿润后先让有害菌及虫、卵有个“动”的过程,即刚刚萌发或转化,此时再闷,杀灭效果会更好、更彻底。
微生物菌剂没有全程施用:闷棚后,要通过人工补菌的方式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菌数量,补充有益菌是个长期的过程,建议菜农底肥中增施微生物菌剂,尤其是以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防病为主的有益菌种,提前占据土壤空间,抑制病原菌增殖,巩固闷棚的效果。微生物菌剂施入土壤后,微生物菌都有一个适应、生长、繁殖的过程,不会立刻就显现效果,只有有效菌在土壤中繁殖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起作用,因此,需要提醒菜农微生物菌剂最好全程连续使用,尤其是在土传病害严重或者线虫严重的棚室中,其中的有益菌数量需要在土壤中占绝对优势后,这些有益菌才能逐渐“对抗”土壤中的有害菌,抑制有害菌的增殖,而仅仅冲施或灌根一两次,即使再好的产品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简单地说,微生物菌贵在坚持施用,才能看到效果。
除了微生物菌剂全程施用,以增加有益微生物菌的种类和数量外,还要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这是因为有机质不仅能够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还是各种微生物菌懒以生存的“粮食”。因此,在闷棚后,蔬菜定植前施用完全腐熟的粪肥或者富含有机质的商品有机肥,这些有机肥为蔬菜生长、土壤改良提供大量的有机质和养分,让土壤保持肥沃,而且还为微生物菌的繁殖提供足够的食物,利于增殖,使有机肥在有益菌的分解下更利于蔬菜吸收。
【来源】北方蔬菜报种植宝典(ZZBD20160108) 果志华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加入垄上蔬菜圈,获取更多蔬菜资讯!
↓ ↓ ↓
垄上娃娃菜微信号:17343206025
(请转发到微信再打开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