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镇紧紧围绕区位优势、自然禀赋和产业基础,突出产业带贫、产业脱贫、产业致富的理念,有序实施产业后扶工程,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鲜明、结构优化、体系完整、生命力旺盛的地方产业集群,解决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难题。
眼下,正是小龙虾大量上市的季节,在武安镇陈家集村的虾稻共作基地里,工人们一大早就来到稻田起笼、倒虾,一只只体格健壮、活蹦乱跳的小龙虾正是陈家集村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陈家集村地处云台山水库下游黑河南岸,水源丰富、土壤肥沃,村民一直以种田为生,经济发展落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陈家集村以党建为引领,突出绿色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引进虾稻共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来抓。
干部群众通过外出学习,确定了虾稻共作的发展思路,坚定了发展信心。2017年6月引进了湖北陈家集农村发展有限公司,一年养殖三季龙虾,龙虾为稻田“除草、松土、增肥”,稻田为龙虾“供饵、遮阴、避害”,有效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平均每亩地增收2000多元。
村民何正凤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仅仅靠种田维持生计,虾稻共作基地建立后,她就来到这里打工,一干就是两年,她也成功的脱了贫,收入也翻了番。
武安镇陈家集村村民何正凤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她现在每年在虾稻基地干活能挣两万多块钱,加上她自己也发展了两三亩田的虾地,能收入一万多块钱,现在跟原来相比好多了,现在条件越来越好了。
不仅村民腰包鼓了,陈家集村也由原来的空壳村,变成了武安镇虾稻产业发展“第一村”。全村共有84户入股虾稻共作基地,其中精准扶贫户24户。
武安镇陈家集村党支部书记叶守乐介绍说,他们村里把党建的十五万元资金投入公司里面,每年可以分红两万,协调费,土地补偿费,每年有三万多的收入,精准扶贫的资金七万五入股,一年给两万,他们已经从空壳村转变为每年有七八万收入。村民也是在这里干活,最多一年能赚两万多。
通过两年的发展,虾稻共作已经成为了陈家集村的主打产业,目前,共流转土地2000亩,建成虾稻共作面积1300亩,投入虾苗5万斤,下一步,陈家集村还将采取“返租倒包”的方式,让农民享受到现代农业发展“红利”,让农民富裕起来。
除了虾稻共作产业,武安镇还立足实际,促进产业发展新格局,形成万亩桃李产业、万亩木本油料和茶叶产业、万亩果蔬基地产业、万亩高产农田创建示范片,为精准扶贫后扶产业发展垫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根本,武安镇将继续在产业发展上做文章,打造一村一品,一户一业或多业的特色产业发展布局,引导贫困群众参加到产业发展中去,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稳步增收,助推贫困群众脱贫步伐。
武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宏坤说,下一步,武安镇将按照先脱贫、后稳定、再致富的总基调,以产业为支撑,搭建产业发展全链条。重点围绕如何把贫困户融入到产业发展之中,以“黑河瓜果蛮河菜,特色农业全覆盖,产业发展龙头带,电商引进全球卖,一线串珠建亮点,文化渗透网上晒”扶贫产业思路,为精准脱贫提供产业支撑,为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确保贫困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来源:云上南漳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