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份,马上就要立秋。不少姜农朋友开始纷纷备肥,准备着手大姜大培,但是大姜大培土光准备好培土的肥料就可以了吗?怎样抓住8月份大培土前这边珍贵的用药机会?
今天我们就先聊聊——大姜白绢病。
一、什么是大姜白绢病:
大姜白绢病
白绢病主要发生在生姜根、姜块以及茎基部,以茎基部发病为主。
发病初期:地上茎叶正常,茎基部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病斑上长有白色菌丝体,并粘结土覆盖在病斑上。
发病中期:地上叶片开始萎蔫,茎基部大部分变成褐色,表土上出现白色菌丝。
发病后期:地上部分茎叶枯萎,叶片枯黄,表土及茎基病部出现白色→黄色→褐色菜籽状菌核。此时地下茎病部在病菌分解酶的作用下腐解成褐色纤维,有霉味。一段时间后,少数姜块长出少量新茎,但生长势很弱。
大培土后发病:不表现明显症状,难以从地表观测。
收获(出姜)时:可见姜块布满白色菌丝。
大姜白绢病在6月初至8月中下旬均可染病,尤以高温多雨的7-8月中上旬发病最为重。
本病与其他病害的主要区别:
病部或地表出现白色绢丝状菌丝和油菜籽状黄色至褐色菌核。采集病组织置于高(保)湿器皿中培养,会长出旺盛的白色菌丝向四周伸长并形成许多油菜籽状菌核,极易与其他病害区分。
(该部分摘自冯国宣、向军、周煜.凤头姜白绢病的生物学特征及其防治[J].长江蔬菜.2004(12))
二、发病条件
高温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是影响大姜白绢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病菌喜高温,因此病害多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生,6月上旬开始发病,7-8月气温上升至30℃左右时为发病盛期,9月末停止发病。
气温30-38℃,经3天菌核即可萌发,再经8-9天又可形成新的菌核。在酸性至中性的土壤和沙质土壤中易发病;土壤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特别是在连续干旱后遇雨可促进菌核萌发,增加对寄主侵染的机会;连作地由于土壤中病菌积累多,也易发病;在粘土地、排水不良、肥力不足、姜苗生长纤弱或密度过大的地块发病重。根茎部受日灼伤的姜苗也易感病。
三、 大姜白绢病如何防治?
大姜白绢病预防应该抓住两遍关键用药时期:三股杈和小培土前。但是由于今年气候异常,土传病害多发。现在进入8月份马上开始着手大培。
强烈建议姜农朋友,大培土前加一遍药:
大培土前冲施一遍杀菌剂,或者大培土沟施杀菌剂(颗粒剂)。
为什么建议大培土前使用杀菌剂
原因有三:
1、药液难达病处:但是由于大培土后,一旦发病即使用了治疗药剂,也会因培土过深,药剂难以灌施。
2、农事传播:大培土过程中,由于机器翻土,来回串地,易导致因农事操作引起的土传病害大爆发。
3、伤口侵染:大培土后,机器翻土再次伤根+喂肥烧根,病菌易从伤口处侵染。
提前用药,可降低土壤中病菌侵染能力。在选择杀菌剂时,建议使用持效期相对较长的颗粒剂进行沟施,后培土。
其他时期预防措施:
1、种姜时:
(1)选用无病健壮种姜,在生姜种植的时候,推荐进行浸种或者药剂喷沟。
(2)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沙壤田块种植。
(3)连作地块发病重,如果上年发病严重,建议换地轮作倒茬,或者进行熏地处理(不建议选择熏地,成本高,而且目前来说,熏地效果逐年降低)。
2、生物防治
(1)建议在生姜整个生长期,每间隔1个半月到2个月,冲施一遍微生物菌剂,及时补充土壤有益菌群,改善土壤,减轻发病。
(2)建议在种姜和培土过程,使用成品腐熟有机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
3、药剂防治
(1)预防:建议在高温多雨季节,特别是雨后存水地块,选用内吸性好的杀菌剂叶面喷雾,并针对茎基部贴近地表处进行药剂预防。
(2)发现发病后,早发现早治疗:使用药剂灌墩2-3次防治。灌墩时一定要灌透,灌到根。同时将发病姜墩用塑料薄膜包裹起来,防止未杀死的病菌随浇水传播,如果发病部位在下水处,建议隔离改水道。
4、农事操作:
(1)建议架设高架遮阳网。因发病条件为高温高湿,同时日灼也会增加得病风险,架设高架网可以降低发病几率。
(2)病菌主要靠流水传播,建议一旦发现病株,立即停止发病区域浇水,通过药剂防治方法控制后,再进行后续农田管理。
(3)建议在培土等大型农事操作前后,全田冲施一遍杀菌剂。因为病菌易从大姜伤口处入侵感染。
(4)大姜收货出姜时,如发现姜块带菌,建议立即当作鲜姜立即销售。因为带病姜块难以储存,易在储存过程中腐烂变质,且极易引起其它健康姜块烂掉,损失更大。
总体来说,大姜白绢病与其他病害一样,以“预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