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的脱贫实践:5年减贫680万人

2019-08-07 09:28  

年过六旬、腿脚不便的杨秀富和妻子在位于武陵山腹地的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里经营着一家农家乐,每天能挣上一两百元(人民币,下同),游客多的时候挣得更多,一年下来有好几万元收入。

而四年前,夫妻俩仅靠种几亩薄田为生,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

据2017年返乡当选为村支书的龙书伍介绍,从2013年起,十八洞村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成立十八洞农旅农民专业合作社,确定劳务经济、特色种植、特色养殖、苗绣、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转变。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改善,改厨、改厕、改浴,家家户户通水、通电,村里面貌焕然一新。

深藏大山的贫困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包括杨秀富一家在内的136户、533名贫困人口在2017年2月全部脱贫,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18年的12128元。

这种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精准扶贫模式,在湖南的贫困村都能窥见一二。

张家界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罗潭村,因紧邻张家界大峡谷、武陵源黄龙洞、宝峰湖等风景区,近年已发展成“网红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打卡”。

罗潭村党支部书记杜修福说,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140元,是慈利县最偏远、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得益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该村于2016年退出贫困村序列。

特色的集装箱客栈、另类的洞穴餐厅、丰富的农耕体验……游客的纷至沓来让罗潭村民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现年38岁的胡新平2009年因一场大病致贫,后来他参加了当地政府举办的就业技能培训班,并被安排到村里的度假酒店当水电工,妻子也在村里的汽车酒店做客房服务,两人都有了固定收入。“再加上土地入股的分红,现在的生活很滋润。”胡新平说。

“脱贫攻坚,最鲜明的特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精准’二字。”据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介绍,5年多来,湖南着力推进精准扶贫,到2018年底累计脱贫684万、6202个贫困村脱贫出列、3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13.43%下降到1.49%。

5年多来,湖南贫困地区在交通、水电、通讯、医疗、教育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51个贫困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1.08万公里,所有县城只需30分钟车程便可上高速公路;累计有542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3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完成了危房改造,11000多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完成改造,建制村光纤网络通达率达到99.7%……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湖南尚有20个贫困县没有摘帽,83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其中不少是因病因残的特殊困难户。

“精准扶贫”的湖南实践仍在继续。杜家毫说,20位省级领导和当地县委、县政府一起立下“军令状”,今年一定要实现这20个贫困县脱贫的目标,使绝大多数贫困户能够脱贫。一些因病因残暂时不能摆脱贫困的,会进行兜底保障,“我们对到2020年实现彻底脱贫很有信心”。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 白祖偕 邓霞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670/201908/2ae749f5e0bbf1c773b3de20993529fe.jpg-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