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日本的水稻文化

2019-08-19 10:23  

稻虽然起源和发展于中国,但稻文化却是在日本发挥到极致的。据日本人介绍,日本国旗上的白色代表的就是大米的颜色,红色则代表太阳,大米颜色被延用到国旗中当作象征,说明了稻米在日本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历史意义。日本还有稻荷神社约3.2万家。稻荷神社的起源与水稻密切相关,最初的稻荷神社是为稻种的起源而建,日本人认为水稻能给日本带来财富,稻荷神社后来逐渐变成了祈求财富的神社。

图1  日本国旗及水稻田

一. 日本开放大米市场引发的风波

现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已广为人知,它是管理国际贸易的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是就贸易进行谈判和解决争端的场所,组织内成员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绝大多数。我国也已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该组织第143个成员国。我国入世(即世贸组织)为我国近十多年贸工农以至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机遇,当然也带来一些挑战。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1948年开始实施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秘书处。

长期以来,日本市场别的方面逐渐对外开放,惟有大米市场一直采取比较封闭的政策。日本对农产品的保护可谓壁垒森严,比中国过去对汽车的保护还严格。日本和美国的贸易冲突中,大米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美国人说日本的市场不开放,动辄就拿大米说事。一直到1993年12月底,在美国等国的强大压力下,加上日本国内水稻歉收(日本这年稻谷产量比上年降低26%),日本参与的乌拉圭多边贸易谈判在长达7年的讨价还价后最终达成协议。在这轮关贸总协定的谈判中,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让步:向世界开放他们的部分大米市场。根据达成的协议,日本将逐渐开放其部分国内大米市场,到1995年,年大米进口总量将占其当年国内大米总消费量的4%。之后还将逐渐提高,这一比例到2000年增至8%。从日本决定开放国内大米市场开始,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在连续下降近20年后首次出现大幅度回升。曼谷市场米价(100%纯白B级)由1993年9月份的每t225美元飙升至1994年1月底的400美元(黄季火昆,1994)。在日本国内,开放大米市场招致其大部分国民反对,由此引起的米市风潮至次年才得以平息(同年,韩国政府也因为开放大米进口而招致国民反对,全体内阁还因此辞职)。日本还有人在东京银座区种水稻,以表达感情。这些应该主要不是经济原因,而是一种文化使然。日本人喜欢日本米,日本文化中稻文化是基石。后来国外配额大米如泰国大米进入日本时,一些日本人还随便丢弃它或用于喂猪。日本当时国内米价只约国际市场的1/10。日本虽然有部分农民种植水稻,但经济上都不依靠水稻种植,日本种稻者收入中政府补贴占了很大部分。

日本政府利用关税配额与高关税对国内稻米市场实行了严格的保护, 2006 年稻米进口配额为7.67万t,配额内根据日本粮食管制法也是由日本国家粮食厅专营,配额外稻米关税为2 928 美元/t,高额的关税阻止了国外稻米进入日本市场的可能性。日本还出台或更加严格地实施了《检疫法》、《食品卫生法》和《药品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制定了许多严格的甚至可以说是苛刻的标准,限制从特定的地区进口大米。在多重措施的保护下, 日本国内稻米价格始终高于国际市场价格5 倍以上。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日本1994年进口大米79.49万t后,1995年便降到只有2.67万t的水平,1996-2016年在41-78万t间(平均64.03万t)波动,为其同期国内生产量710万t(大米)的9.01%(图2)(FAO,2019)。

曾有人多次咨询日本人,为什么酷爱本国米?他们虽然都说得很简单,就是因为日本米好吃,既不是因为政府的“保护主义”,也不是因为国民的“爱国主义”。但真的是这样吗?日本人喜食粳米,或许泰国米美国米为籼米不为其喜欢,但他们进口中国北方的粳米也不多。

 日本本是一个酷爱吃米的民族,是“米文化圈”里最富裕的国家,虽然后来大米消费量有所减少,但很多家庭仍是不可一日无米,而且他们是只喜欢吃日本米。中国人到饭馆去,都是多吃菜少吃饭甚至不吃饭,但日本人在饭馆吃饭,没有吃米饭就等于没有就餐。日本的超市卖的都是日本米,很少看到美国米、泰国米和中国米。日本米比外国米要贵很多,1.0kg日本米在超市里卖800日元左右,相当于50多元人民币,是日本一顿不错的中午套餐的价格。为了保证日本人吃本国米的嗜好,靠大量进口多数农产品的日本,90%以上的米却是自产自足。进口的大米也大都拿去造酒和当饲料。日本2010年进口大米总量73.523万t,其中从美国进口30.6648万t,占41.71%,从泰国进口28.4678万t,占38.72%,从中国进口4.7828万t,占6.51%(从美国、中国进口的价格稍高)(FAO,2013)。

 在西方的文化观念中,米文化是与“保守自闭”和“中央大一统体系”相联系的。“保守自闭”是来自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而“中央大一统体系”是由于水稻生产所依赖的统一、完善的灌溉系统,虽然不一定很准确,但也有一定的道理。日本近代一直试图“脱亚入欧”,虽然其它很多方面都办到了,却唯独在与稻米相关的行为和文化习俗上很难跳出这个“稻米文化圈”。目前,水稻生产在日本经济上的分量不高,但稻米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仍很重,都很乐意购买高价的本国稻米,也赞成政府对农民特别是稻农进行补贴。

二. 日本的水稻生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水稻生产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1945—1967 年稻米短缺阶段、1968—1995 年稻米相对过剩阶段及1995 至今的稻米贸易自由化阶段。20世纪60年代, 日本的水稻生产面积维持在较高水平,年生产面积在325万hm2以上, 而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至今, 水稻面积呈不断下降趋势,2017年为146.6万hm2,仅及1961年的一半不到。总产也有所降低,2017年为1961年的60.52%(图2)。日本水稻单产在1960年代提高到6 t/hm2以上后增加很少,2017年6.67 t/hm2左右。

由于二战后日本出现粮食短缺,政府实施了“大米流通管制”,即农民只能将收获的稻米通过全国性的“农协”组织销售给政府,政府再负责供给市民,这叫做“政府大米”,就像中国的“统购统销制度”。但从1969年开始,管制松动,农民可以直接把稻米卖给商人,出现所谓“自主流通大米”。1995年, 日本颁布《新粮食法》,标志着日本新的大米流通制度和价格体系的建立。《新粮食法》的最大特点是削弱了政府管制, 较多地引入市场机制, 只对大米进行部分管理和间接管理。但并不削弱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政府直接掌握的大米仍有22%。政府负责收购生产者的大米, 运营储备米, 进口大米(最低准入量) , 并规定计划外大米流通前要向政府申报。从1995年开始, “农协”成为农民和批发商和零售商的主要中介,由这种渠道出售的大米叫做“计划外流通大米”。

在日本,“农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农业生产合作组织。日本农业是高度计划下的市场经营,行政管理高效,社会组织完备,技术装备先进,现代化程度极高,农民相当富裕。“农协”是个社会组织,但在沟通政府、执行政府计划、服务农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农户生产规模相对较小,但通过基层农协的利益联结机制把分散的小农户紧密团结起来,组织化程度非常高。经过战后60多年的运营完善与合并整合,已经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强大的农协系统。随着市场竞争渐趋激烈,弱小农协经营困难,日本在全国掀起了农协合并运动,由1960年的12050家,合并为2010年的715家,有成员943万户,平均每个农协13200户。农协体系也在创新,由过去中央—都道府县—基层农协三级管理变为现在的二级管理,即基层农协直接加入中央级农协组织。目前,日本中央级农协组织有全国农协中央会(指导、监测、教育职能)、全国农协联合会(购销业务)、农林中央金库(银行信用业务)、全国农协共济联合会(农协保险事业)、全国农协厚生联合会(医疗卫生保健业务)、全国农协新闻情报联合会(新闻宣传情报业务)。基层农协业务广泛,围绕成员的农业经营、生活指导、技术培训、销售、购买、信用、医疗、保险以及其他事业,涵盖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展综合性经营服务活动。

如同中国, 日本也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调查, 2003 年日本有195.4万农户从事水稻生产, 水稻种植面积为209.1万hm2, 户均面积仅有1.07 hm2,但是水稻生产高度机械化。由于农场规模小,大部分农民将稻谷生产作为副业。由于劳动力成本高,户均经营面积较小,日本的水稻生产主要靠政府高额补贴支持政策在维持。水稻在所有作物中补贴程度最高, 约占所有单个商品支持的34%。2004—2006 年度各种补贴约占稻农总收入的80%。

日本的水稻生产支持政策主要通过以下四方面实现:

(1)水稻收入稳定计划:1998 年日本为了保护稻农的收益, 实施了“水稻收入稳定计划”,该政策规定了如果当年水稻价格低于政府规定的标准价格, 则参加该计划稻农将获得差价80%的补偿;

(2)结构调整促进计划;

(3)稻田合并整理计划;

(4)保险政策。

图2  日本1961—2017年的稻谷产量及净进口大米量

三.日本的稻作礼仪

日本的农耕中心是稻作,在实际稻谷耕作的过程中举行各种各样的礼仪,透过这些礼仪更能理解日本稻作文化的内涵。从播种前到收获结束举行的礼仪可分为予祝、播种、插秧、推移、收获等五个阶段。予祝礼仪是在稻作开始之前,新年初祈求水稻丰收的礼仪,供上年糕和炒米,唱着祝词,并象征性地耕田,称为「鍬始」「農立て」。播种礼仪是把稻种撒到秧田之后,在秧田的中间插上树枝或者竹子祈求神灵降临,保佑秧苗茁壮成长,插秧结束后还要举行仪式送神。推移礼仪是为了防治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灾害而举行的礼仪,祈祷免受风的灾害、祈求神灵驱除害虫、求助神灵降雨等。收获礼仪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水稻刚抽穗的时候,把新的稻穗挂在门口以供神灵;第二个阶段是在收割完水稻之后举行仪式答谢神灵;第三个阶段是稻穗脱粒、 储藏完了,同样举行仪式祭祀神灵。这些祭祀活动和水稻的种植、收获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本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八十八夜”,这个节日是从立春开始算起第八十八日, 就是相当于五月二日前后。 “八十八”和汉字“米”相通,两个“八”意味着吉利、逐渐繁荣,因此从古代开始,总是把此日作为进行农耕的基准,是插秧、播种的重要时期,并且在这一天摆上供品,祭祀田神,祈求庄稼丰收。正因为受惠于田神的眷顾,才能风调雨顺,水稻得以茁壮成长,获得丰收,囤满仓圆。对农民来说祭祀的日子也是最高兴的日子,是能和神灵共同享受快乐的时候。

图3  日本乡村田植祭的一个场景(玄松南供)

日本集团意识的形成和日本历史不无关系,集团意识是在日本稻作农耕社会这种特殊的生产环境下,共同生活、生产的意识,也是稻作文化的产物。 

四. 日本的稻荷神社、徐福神社

神社是日本典型的宗教场所,是日本土生土长的,无论是东京那样的大都市,还是偏僻的乡村,神社遍布于每一个角落,大大小小加起来据说大概有13万,也就是说,平均不到1000个日本人就拥有一座神社。神道教在日本明治时期被定为国家宗教,但是神社普遍没有明确的教义。日本的神社和寺庙通常在一起,佛教和神道合一,在日本人看来,佛就是神,神就是佛,它们几乎是一回事,于是许多日本人拜佛烧香的同时也去神社参拜。

日本神社最多的是稻荷神社,约有3.2万家,其起源与稻作密切相关。日本人认为水稻给日本带来了财富,所以,后来稻荷神社逐渐变成了祈求财富的神社。日本稻荷神社的荷即护粮是由狐狸实现的,这是因为日本过去猫很少,在稻田里捉老鼠的主要靠狐狸,农民把狐狸当成了护粮神使,所以狐狸也成了崇拜的对象(“荷”在中文和日文中都有“背”或“扛”的意思)。日本现在虽然已经进入到了商业化时代,很多料理店门口仍然放着一只大肚子狐狸,因为稻米依然是财富的象征,狐狸摇身变成了财神,商人同样传承着对狐狸的崇拜;金融街上的稻荷神社,主要是金融、企业高层在参拜,他们看好的大概是狐狸的聪明智慧,完全没有狡诈多谋的负面形象(陈婷,2008)。位于京都的伏见稻荷大社是稻荷神社的总社,每年都会有很多日本人来这里祈愿。   


图4  日本伏见稻荷神社,颜色以红色为主。图-伏见稻荷大社门口的狐狸嘴里衔着稻谷

在日本和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有利用草绳表示禁忌习俗。日本神社的鸟居(神社入口处的牌楼)一般都挂着表示禁忌的草绳,这种辟邪的草绳在日本叫“注连绳”,利用“注连绳”围起来的地方或物体表示神圣不可侵犯。在韩国,婴儿出生时,在门口的外墙挂一条草绳,以示禁忌。还在存放泡菜坛子等重要地方用草绳围起来,防止邪气入侵(玄松南,2012)。

图5  日本各处的稻荷神社。牌楼上挂着用稻草编制的粗大草绳——注连绳

在日本某些地方,如佐贺等地,以金立神社纪念为其带去水稻等五谷的我国秦人徐福。日本第80任首相羽田孜认为羽田两字由我国秦字演变而来(图),自认是秦人的后代。

      中国和日本的史书记载、传说、遗迹考古和现代人类学证实,秦朝的徐福在今江苏赣榆地方出海探险,漂流到了日本,为日本带去了稻种和技术,现在日本九州还有一个叫“秦津”的地方,佐贺的“金立神社”即为祭祀徐福所立,每年的4月27日要举行为期3天的“徐福大祭”,这是佐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祭典;秋收后,当地居民要以“初稻”奉献徐福。无怪日本裕仁天皇的御弟三笠宫有次给“香港徐福会”的贺词中动情地说:“徐福是我们日本人的国父”。江苏赣榆也是另一位日本第80任首相羽田孜每次来中国一定要拜访的地方。他说:“我不知道徐福的故事真实到什么程度,但我的DNA可能和中国有联系。作为秦人的后代,我很骄傲。我确实知道存在有关这方面的历史书籍。我的姓氏本来不写作‘羽田’二字,而是写作秦始的‘秦'字(在日语中,秦与羽田的发音相同)。当然,关于徐福到过日本并留下后代这一点,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可能是一个传说。但这个传说在日本各地流传已久,无论是在佐贺、和歌山还是青森,这些地方都保留着类似的传说。像哥伦布等近代航海家,他们每到一个地方,总会与当地的原住民发生战争,但徐福不是这样,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为日本带来了造酒、种稻、养蚕等技术,所以他的功绩在当地人民中间广为传颂。”直到今天,每年的2月8日,也就是传说中徐福逝世的日子,日本的许多地方都要举行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以感激徐福给当年的日本带来了进步与文明。日本另有学者(河野通明)认为,日本的稻作有朝鲜系和(中国)江南系之分,后来江南系挤入朝鲜系并成为主流。认为日本弥生时期的稻文化和我国西南云贵边远地区的稻文化是兄弟文化,非母子文化,母文化都是原江南非汉族(即百越)稻文化(河野通明,1998)。

图6  日本人在举行徐福纪念活动

图7  日本和歌山县新宫市的徐福公园

图8  日本和歌山县新宫市徐福公园内的徐福像

图9  2002年6月25日,日本前首相羽田孜访问徐福村时在徐福祠题词“和乐”,落款处写的是羽田(秦)孜

日本是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的弥生时代,伴随着来自中国和朝鲜人的进入,出现了陶器、铁和铜器文明,还出现了成块的水田,而成为了农业社会。公元794年到1192年成立镰仓幕府的这段时间为平安时代。这一时期,随着地方庄园势力的不断增强和朝廷的内乱,军人阶层即所谓的日本武士逐渐上升到权力的中心。地方庄园势力占有大量土地,并雇佣农夫耕作和武士守卫,体现出文化的一体(地主)两翼,部分聪明的武士成为地主的幕僚。1641年江户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在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舰队重新敲开了日本的国门后,日本与西方重新接触后感受到自己相当程度上的落后。在一场全国性的倒幕尊皇运动中,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新政府成立,日本励精图治,开始扩张,武士文化的一面得以张扬,至今不能令日本人忘怀。日本靖国神社的前身东京招魂社,本是为了纪念在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内战戊辰战争中为恢复明治天皇权力而牺牲的军人。但若靖国之“国”超越边界,也难免不被邻国警惕?

二战后的日本,在美国的控制和管理下,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经济取得飞速发展。日本这么一个国土面积不大的地方,人口也只亿多,却取得了国民生产总值长期排名世界第二(2010年才被中国超越)的地位,是否也有稻文化的因素?

五. 稻文字在日本文化中的流传

日本很多地名都使用汉字,其中与稻作农耕有关的占20%(张慧荣,2008)。“田”“稻”“丰”“饭”“米”等单音节的词,本是由中国创造,传到日本后,虽然时空有了变化,单许多字至今字形和释义依然相同。据初步统计,日本带有“田”字的地名占到日本地名的9%-10%。“丰田”,良田之义,日本拥有“丰田”的地名就有十几个,著名汽车品牌“丰田”也由此来。日本还有饭田、稻田、早稻田、大田、饭村、饭山等的地名,著名大学早稻田大学也是由地名而来。在日本,“瑞穗”是指结穗累累,祈求丰收;日本以“瑞穗”入地名的也有不少,如名古屋市的瑞穗区,京都府、岛根县、长崎县、东京都等地各有瑞穗町。

(来源:中国稻米,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垄上水稻社群等你加入!★

为更好地服务水稻种植户和水稻产业相关人员,

垄上水稻社群将为广大乡亲提供

水稻病虫害防治、天气预报、田间管理、增产增收等信息。

水稻夺高产  就来垄上水稻群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责任编辑:果小妹)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670/201908/2bee5ed5271a18402331b79a59b148d4.jpeg-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