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气温适宜,保护地内湿度较高,轮作、通风、排水工作没做到位,各类病害非常容易流行。
因此,提前认识番茄病害的发生条件,做好预警防治工作,对秋番茄优质丰产十分重要。小编整理了秋季番茄病害的防治措施(符合国家标准GB/T19630.1-19630.4-2011),供广大种植朋友进行病害判断和防治。
1、病毒病
秋季蚜虫等传毒媒介猖獗,病毒病成为露地秋番茄发生最普遍也最严重的“头号杀手”。长期以来菜农都很少露地种秋番茄,可见其危害的严重性。
图A-H均为番茄病毒病的发生症状。单度感染或多种病毒复合感染,导致植株出现花叶、蕨叶、叶柄坏死、矮化、曲顶、果面环斑等症状。
专家支招——破解“不治之症”病毒病的防治难题!
番茄病毒病的防治重点:
①苗期是治蚜防病的关键期,应在小拱棚上布置细眼防虫网培育壮苗;种植番茄的大棚,提前布置防虫网和其他物理防控设施。
②定期喷施天然除虫菊素防治蚜虫等传毒害虫;一旦发生病毒病,防治害虫的同时使用铜盐、菇类蛋白多糖等钝化病毒,防止病情进一步扩散。
2、裂果
番茄裂果属于生理性病害,其主要原因是水分失调,与品种也有较大关系。引起水分失调的因素有:秋季长期少雨,一下子浇水过多;昼夜温差大,皮层与果肉热胀冷缩不一致;果实生长后期缺钙,致使果皮不够厚不够坚韧。
通过加强水分和棚温管理(温度高时及时散热)可解决前两个因素导致的问题。挂果期间及时叶面喷施或灌根补充矿物源钙肥;使用氨基寡糖素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喷施矿物源硼肥保障坐花做果,都能减少番茄裂果的发生。
此外,选择抗裂、果皮较厚且韧的品种;适度整枝摘心,保证植株枝叶繁茂;大雨前及时采收番茄等措施,都能减少裂果带来的损失。
3、早疫病
番茄早疫病又称轮纹病、夏疫病。湿度80%、温度20~25℃最易发病,病原可通过气流、雨水、农事操作等传播。发病后叶面具水渍状的同心轮纹状病斑,茎部也会出现类似深褐色病斑。
防治方法:早疫病菌在分类上比晚疫病高级也比较顽固,使用对混合感染病害效果突出的丁子香芹酚(绿色种植标准允许使用)防治。在发病初期,使用丁子香芹酚500倍液喷施番茄茎、叶部,隔5-7天施用一次。对于感病严重的果实和植株,及时带出集中堆肥。
4、晚疫病
一般说的番茄疫病是指晚疫病。其发病条件为白天气温24℃以下,夜间10℃以上,整个生长周期内,番茄晚疫病比早疫病发生早(早疫病发生时间晚,晚疫病发生时间早)。感染晚疫病的番茄茎部,病斑呈长条状黑褐色。潮湿时茎、叶部均可见白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
使用枯草芽孢杆菌800倍或寡雄腐霉菌3000倍喷施,隔3-5天喷一次;
使用铜制剂。但铜制剂已经在防治茄科病害上用了一百七十年,病菌具有一定的抗药性。
使用丁子香芹酚(绿色种植标准允许使用)作为防治及治疗药剂400倍喷施使用,或以蛇床子素500倍复配少许硫磺悬浮剂叶面喷施。
5、叶霉病
图片来源:Erik Draper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花和果实。叶片感病,正面现椭圆或不规则形淡黄色褪绿斑,叶背病部生褐色至黑色绒状霉层。病重时病斑连片,叶片逐渐卷曲、干枯。
连续阴雨、通风不良、光照较弱的棚内叶霉病扩展迅速,精细的农事管理可抑制病情发展;选用叶霉病抗病品种;发病初期使用寡雄腐霉菌3000倍液叶面喷施或灌根,隔5~7天施用一次。
6、灰霉病
图片来源:Metin GULESCI,Bugwood.org
番茄灰霉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可以侵害叶片和茎等部位。果实受害多从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开始,向果梗和果面发展,果皮变成水渍状,病部长出灰绿色绒毛状霉层,后期病部产生黑褐色鼠粪状菌核。
温暖湿润是灰霉病流行的主要条件。降低棚室相对湿度可有效抑制灰霉病发生。枯草芽孢杆菌、蛇床子素、寡雄腐霉菌对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好,轮换用药,隔3-5天喷施一次。
7、脐腐病
发病初期,果实顶端出现一个或几个凹陷的斑点,随着病斑扩大,原来暗绿色的斑块逐渐收缩或萎陷,严重时扩展到小半个果实。
脐腐病的主要原因是缺钙或水分供应不稳定。保证水分供应,及时补充矿物源钙肥,可减少该病发生。
8、斑枯病
斑枯病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叶正反面均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间灰白色,稍凹陷,果实上散生黑色小斑点。严重时布满全叶,导致叶片褪绿变黄。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使用枯草芽孢杆菌800倍、寡雄腐霉菌3000倍喷施防治,隔3-5天补喷一次,喷2-3次。
9、青枯病
图片来源:Joey Williamson
青枯病发生,先顶端叶片萎蔫下垂,后下部凋萎。发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傍晚复原,病叶变浅,几日后整株枯死。茎中下部增生不定根,湿度大时横切病茎,用手挤压,切面上维管束溢出白色菌液。
防治方法:青枯病应以预防为主,以海洋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整个作物生育期灌根或浇泼多次,防治病害的同时起到壮苗的作用;发病后及时拔除病株,相邻植株均撒上石灰以防病情蔓延;防止水流传带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