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号外!湖北,江西,上海、广西、广东等地均发现了类似矮缩的水稻田块。其中广西上林秧田发现了疑似矮缩的苗床,钦北防大田出现水稻橙叶病的稻株。
目前,部分样品已经寄送浙江大学进行检测。
上海地区感染矮缩病水稻
江西地区感染田块
▽
湖北地区感染情况
▽
广西、广东感染矮缩病水稻
▽
晚稻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很多
千万不要侥幸心理!
小虫多
毒源丰富:
早稻没有矮的都带毒了,早稻看到矮的10%实际感染的30%以上
温度很高,病毒复制很快
矮缩病害严重时可致大幅减产甚至绝收,种植户需要小心防范!如何识别矮缩病害,碰到后又该如何防治?
正确识别水稻三大矮缩病
水稻橙叶病、齿叶矮缩病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常见三大矮缩病。
很多人说,怎么会不认识,遭遇病害后植株黄黄的,矮矮的么?
水稻两叶一心到分蘖盛期,是病毒病危害的关键时期,不同时期危害,造成不同程度的矮化。但是如果等水稻矮下去,您才认识,那一切都来不及了!
请早发现早防治!
1.水稻橙叶病
水稻橙叶病在水稻的各个生育期都有发生,秧苗期和本田期初感染,田间稻株在进入分蘖盛期开始出现病窝,严重时全田发黄,在孕穗前枯死或不能抽穗,分蘖期以后稻株具有较强的抗性。
初期移栽至大田后返青比健株迟,根系黑褐色不发达;分蘖期病株基部叶片从叶尖外缘沿叶脉向下呈淡黄到橙黄色条纹,然后向下或从叶缘向中脉扩展,最终导致全叶变橙黄色。随着病势发展,病株中、上部叶片逐渐变成橙黄。
早期感病的水稻植株矮小,生长缓慢,根系发育不良,分蘖减少,叶片短、窄,竖直,病株随后干枯致死,后期感病稻株无明显矮化症状,个别分蘖由叶尖向下呈橙黄色,虽能抽穗,但穗小,粒多不实,米质松脆。分蘖期至拔节期是病害田间调查的最佳时期,病株零星分布,重病田呈现大片橙黄色。
2.水稻齿叶矮缩病
水稻齿叶矮缩病的典型症状(2017年,广西平南)
水稻齿叶矮缩病的典型症状(2019年,广西横县)
据了解,水稻锯齿叶矮缩病传毒媒介是褐飞虱,发生主要取决于当年田间带毒虫媒的种群数量及其与感病的水稻品种及感病生育期(秧针期至分蘖期)的吻合程度。
水稻锯齿叶矮缩发病主要表现为田间病株矮化,叶尖旋转,叶缘有锯齿状缺刻。苗期染病,心叶的叶尖常旋转10多圈,心叶下叶缘破裂成缺口状,多为锯齿状。
另外,该病分蘖期染病,植株矮化,株高仅为健株的1/2,叶片皱缩扭曲,边缘锯齿状,缺刻深0.1—0.5厘米 ,一般不超过中脉,一片叶上常出现3-5个缺刻,有时多达13个。
有些水稻品种于拔节至孕穗期发病,在高节位上产生一至数个分枝,称“节枝现象”。分枝上抽出小穗,多不结实。有时叶鞘叶脉肿大,病株开花延迟,剑叶缩短,穗小不实。
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毒媒介是白飞虱,发生程度也是主要取决于当年田间带毒虫媒的种群数量及其与感病的水稻品种及感病生育期(秧针期至分蘖期)的吻合程度。
水稻各生育期均可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症状因染病时期不同而异。
秧苗期:病株严重矮缩,重病株早枯死亡。
分蘖期:初感的稻株明显矮缩,不抽穗或仅抽包颈穗。
拔节期:矮缩不明显,能抽穗,但穗小、不实粒多、粒轻。
每个时期感染病害具有共同特征,即病稻株叶色深绿。上部叶片叶面可见凹凸不平的皱折;病株地上数节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病株茎杆表面有乳白色大小约1-2mm的瘤状突出,呈蜡点状纵向排列成条,前期乳白色,后期褐黑色;病瘤产生节位因感病时期而异,越早患病,产生的节位越低。患病株根系不发达,须根少而短,严重时呈黄褐色。
正确防治很关键
随着分蘖封行时期的到来,早稻矮缩显症更加突出,同时加剧了华中中稻及华南晚稻矮缩爆发的风险。请种植户保持高度警惕,尽早用药防控。
下面农财君为大家整理了三种病害的防治措施,供种植户们参考(具体用药品类及用药方法请咨询当地农技部门)
1.水稻橙叶病防控措施
水稻橙叶病是病毒性病害,染病的植株无法治疗,但仍可以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发挥健株的产量补偿能力。
可以适当增施磷、钾肥,及时排水露晒田,促进水稻植株健康生长,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对于水稻橙叶病,关键在防和控。
(1)选用抗(耐)病品种。因地制宜地选用一些抗、耐病的优良品种,淘汰感病严重的品种。
(2)使用防虫网育秧。播种后用20~40目防虫网覆盖秧田,可阻断叶蝉在秧苗上传毒染病。
(3)清除病株。加强田间排查,早期发现橙黄色稻株(丛)及时拔除并作集中烧毁或深埋处理,拔除病株前应喷一次药防治叶蝉。对于发病严重、绝收的田块,及时翻耕改种其他作物。
(4)做好田间管理。加强大田水肥管理,避免偏施迟施氮肥,增施农家肥和磷、钾肥,及时排水露晒田,促进水稻植株健康生长,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
(5)治虫防病。
①药剂拌种处理。催芽至露白时每公斤稻种用70%噻虫嗪拌种剂2克或35%丁硫克百威干拌种剂10~12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拌种处理,待药液充分吸收后再播种。
②抓好秧田和本田期稻叶蝉的防治。药剂可选用氯虫·噻虫嗪、吡蚜酮、噻嗪酮、烯啶虫胺、呋虫胺、丁硫·吡、异丙威等。
2.水稻齿叶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防控措施
水稻齿叶矮缩病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可一同进行防治。
要采取“灭虫媒断毒源”、“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防控策略,其中秧田防治最重要,减少毒苗下田和大田前期分蘖染毒率最关健。对已发病的稻株,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药剂和挽救措施。
主要措施为:“避”“防”“治”“调”。
1.“避”:晚稻秧田尽可能远离早稻田,适时早播。
2.“防”:防除田埂杂草,田埂宜用克无踪或草甘膦除草。提倡集中育秧,利于统一防治。重发区宜播种后用20目防虫网全程覆盖秧田。
3.“治”:药剂拌种:用“好年冬”(10克 药拌种1-1.5公斤)或10%吡虫啉15-20克/公斤稻种露白拌种后播种。大田秧田播种后7-10天、插前7-10天、大田插后7-10天(简称3个7),秧盘育秧只需播种后和大田插后处理,用速效性+长效性杀虱剂防治。速效性剂有毒死蜱(巨雷)、叶蝉散、速灭威等,长效剂有扑虱灵、吡蚜酮、吡虫啉等,也可选用混配剂,如宇田噻异等。
4.“调”:加强田间洞查,及时拔除病(秧)株。
杜绝病苗下田;当大田已经明显严重发病,或发病丛率超过7%的田块及时拔除病株(丛),并就地入泥深埋,然后从健丛中掰出一半分蘖苗或将储备秧苗移栽在拔除病丛留下的空穴中,发病初期可混加抗病毒制剂宁南霉素、病毒A等加入叶面肥和杀虫剂混合喷施,或喷施病毒A800倍液+植物细胞分裂素600倍液,对水稻病毒病的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