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上水产纵四海,服务八方暖人心!
9月21日至23日,以“绿色生态·科技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武汉国际渔业博览会于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汉口)举行。
武汉国际渔业博览会开幕同期活动“首届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峰会”于展馆内同期举行,峰会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桂建芳,湖北省水产局产业处处长汪亮,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院长张永安,湖北省水产局产业处副处长尹恒,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易翀,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黄永涛,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副院长梁旭方,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樊启学,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何绪刚,台湾海洋大学教授陈瑶湖,武汉智博天下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平,武汉授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祖萱,授渔联盟会长毛泽俊等500余名单位代表、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和一线养户参与。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党委副书记黄丹主持开幕式
湖北省水产局产业处处长汪亮致辞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院长张永安致辞致辞中表示,湖北是千湖之省,境内江河水域众多,发展水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湖北全省水域总面积2500万亩,宜养水面约1360万亩,居全国第一,其中湖泊养殖、池塘养殖、水库及河沟养殖约各占三分之一。据湖北省水产局数据表示,湖北是中国淡水渔业第一省,淡水产品总量连续多年雄居全国榜首,养殖面积、人均占有量、淡水渔业科技实力等多项综合性指标均居全国前列。2018年,湖北水产养殖面积53.51万公顷,淡水水产品总产量458.4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2589亿元(其中:渔业产值1205亿元,渔业加工和流通服务业产值1384亿元),渔民人均年纯收入19165元。此次渔博会也为水产人打造了一个渔业发展、产品展示交易于一体的平台,展示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产品,将最前沿的养殖技术传递给养殖户,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峰会现场
当前,养殖模式变革迫在眉睫回望改革开发40年来农业发展,水产养殖是食品生产中发展最快的产业,养殖产量在水产品总产量中的占比也在逐年攀升。从世界水产品来看,养殖产量2/3来自于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也说过,“世界上三条鱼就有两条是中国养的”。毫无疑问,中国水产养殖业的成功对世界造成了重要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
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做报告《新时代水产养殖的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
发展的同时,行业也对水产养殖提出了新的要求,行业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近年湖泊和水库中的网箱养殖被大规模清退。事实上,水产养殖也处于模式变革关键时期,桂建芳院士在报告中表示水产养殖模式变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向:第一,集约化,即设施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改变我国水产养殖长期以来的粗放式养殖现状,通过关键技术及其技术集成减少养殖过程中的饵料损失和减少投入品使用等,可有效减轻残留和富营养化对水环境质量与负载的影响,具有保护水环境和生态优化作用。第二,生态化和有机化方向发展,如稻渔综合种养就是近年生态化养殖的典型案例。稻渔综合种养不仅充分利用了水生动物生长所需食物链和稻谷生长营养需求的生态功能优势,还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利用,更降低了农肥和农药使用量、减少面源污染、改善生态,提供更多质量安全的稻米和水产品。
峰会现场桂建芳院士表示,行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两大要求驱动着水产养殖业进行模式变革,目前行业也出现了湖泊净水渔业模式、多营养级养殖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鱼菜共生养殖模式、多级人工湿地养殖模式、粪便可收集网箱养殖模式、集装箱式循环水养殖模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模式等新型养殖模式。但无论哪种模式,都离不开“生态”、“环保”、“绿色”、“有机”和“安全”10个字。 模式变革,“零排放”圈养让人眼前一亮正如桂建芳院士所言,养殖模式变革已成为行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同在本场峰会中,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何绪刚教授报告《池塘零排放圈养技术应用》则为众人带来了一种新型养殖模式。据了解,华中农大水产学院何绪刚教授健康养殖研究团队研发的“零排放”圈养绿色高效循环养殖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公布了2019年十大引领性农业技术。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何绪刚教授作报告《池塘零排放圈养技术应用》
当前,池塘养殖逐渐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最重要的养殖方式之一,但传统池塘养殖面临着捕捞作业强度大、饲料投喂不精准、水体环境难控制、养殖品质难保障、养殖尾水处理难、渔病防治难度大等问题。何绪刚教授表示,高密度集约化养殖造成的环境劣化是主要共性问题,这也制约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想办法处理、清理养殖中的残饵、粪便及其导致的一系列不良影响等。所以,团队基于“能实时打扫卫生”的理念,创新性地提出了池塘“零排放”圈养模式。该模式将主养鱼类圈养在圈养桶内,通过圈养桶特有的锥形集污装置高效率收集残饵、粪污等废弃物,废弃物经吸污泵抽排移出圈养桶、进入尾水分离塔,固废在尾水分离塔中沉淀分离、收集后进行资源化再利用。
“零排放”圈养系统(图片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多品种单养,2亩池塘养8种鱼“零排放”圈养系统中圈养桶直径为4米,高3.1米,何绪刚教授建议圈养桶总面积与池塘面积比例为1:5,即2亩池塘配置8个圈养桶。圈养模式具有适应性广、节能减排、提质安全、高效增收、渔业现代化的特点。其中,每个圈养桶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2亩池塘甚至可以养殖不同养殖品种,这意味着2亩池塘可以同时养殖8种不同鱼类,市场行情对养殖效益的影响将大大减少。“零排放”圈养模式于2017年在湖北公安地区开始小试,2018年、2019年在湖北武汉、公安、黄石、宜都,江苏南京,江苏丹阳,海南文昌等地进行中试。基本确定圈养系统排污效果优异,底排污收集率达93%-96%,能够实现尾水清、污分离等特点,从而大幅提升池塘养殖容量。据何绪刚教授透露,在2020年还需要摸索出各品种在圈养模式中的最佳放养密度,总结标准化养殖流程。一系列工作完成后,再通过行业协会和优秀企业进行推广,预计在2021年期间能够进入商品化应用阶段。
报告内容
报告中了展示部分基地
湖北茂源推广试验基地(图片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零排放”圈养系统(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水产前沿 何鸿浩
责任编辑:李芬
成为垄上水产顶级合伙人!学习水产养殖最新养殖技术、享受最优价格农资、了解最全媒体资源、获取最及时产销信息……2019带您“虾”赚钱!
报名参加请咨询:左左 18702726115;蟹妹 1867299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