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扶贫干部张卫锋义务担任新帮小学陶笛教师,在他的带领下孩子们登上村里的迎国庆晚会舞台,表演了《我和我的祖国》等曲目。图为新帮村稻田边,张卫锋和学生们演奏陶笛 记者陈亮 摄
9月28日晚,位于武汉西部远郊的新帮村,29名新帮小学的学生在驻村扶贫干部张卫锋的带领下,登上村里的迎国庆晚会的舞台,表演陶笛合奏曲,孩子们表演了《我和我的祖国》《山楂树》和《丰收歌》等曲目,让观看的村民不停鼓掌,这其中,不少孩子是人生第一次登上表演舞台。这个武汉西郊紧邻汉川地区的村庄,飘扬出充满希望的陶笛声。
34岁的张卫锋,是武汉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驻新帮村精准扶贫工作队队员,也是一名陶笛爱好者。自2017年11月起,他自愿担任新帮小学义务陶笛教师,如今,陶笛已成为新帮小学特色,包括两届毕业生在内的近百名新帮孩童,已能够流畅地吹奏陶笛。
驻村扶贫干部请缨担任唯一音乐教师
位于蔡甸西部成功地区的新帮村,是蔡甸人口最多的贫困村,全村常住人口4170人,全村70%儿童为留守儿童,新帮小学是这里唯一的小学。
和许多乡村学校一样,新帮小学尤其缺乏副课老师。从学前班至六年级,全校共7个年级,7个班,76名学生,今年9月前,这里只有7名老师。“1位英语老师,其余6名都是语文或数学老师,语文老师兼教音乐,数学老师带体育课。”新帮小学校长杨享群说。
2017年,到新帮村参加扶贫工作的张卫锋,主动向学校请缨,“陶笛一直是我的业余爱好,而且这种乐器学起来容易,价格便宜,应该适合教孩子们。”
时隔两年,张卫锋仍记得在新帮小学的第一节陶笛课。“一个周五下午,我用的是六孔陶笛,表演了《虫儿飞》《小星星》和《雪的梦幻》3首曲子。”那天的陶笛课共两节,孩子们表现出了很大热情,“听完曲子后,他们全都举手说想学。” 六年级的陈谦晨告诉长江日报记者,“陶笛的声音很特别,听起来很好玩。”
当天,张卫锋还将自费购买的80多个小陶笛,送给了孩子们。自此,张卫锋开始了义务教学。如今,在新帮小学校园里,午间休息和课间时,常常能传出悦耳的陶笛声。
每周义务上课坚持三年
从第一次到新帮小学上课开始,张卫锋就决定,要把这件事坚持下去。与驻村扶贫队和学校商量后,张卫锋决定每周四抽出半天时间,到学校上课。这一上就是三年。
“一般中午就到学校,准备一下,等孩子们吃完午饭,结束午休后,就开始上课。”全校7个年级的孩子,除了太小的,分年级段上课。为了让孩子们都能有机会上课,张卫锋的同事朱慧莉和笛友段远绪,也一同加入了支教。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的朱慧莉负责教孩子们乐理,段远绪则和张卫锋分工,一人带两个年级的学生。
音乐的陪伴让孩子不再孤单
每天晚上,今年6月份刚刚从新帮小学毕业的陈立曦会独自练习陶笛。他的父母在家附近务工,常常很晚才能回家,更多的时候,则是自己独自在家,如今,陶笛已是他的精神伴侣,“爸爸妈妈不在家时,吹陶笛能让我不孤单。”
在杨享群看来,有了陶笛后,许多孩子和陈立曦一样,利用业余时间练习陶笛,既提高了音乐水平,也避免了虚度时光。
如今,陶笛已经成了新帮小学的特色,今年9月新调入新帮小学的数学老师刘志敏说:“来学校第一天,发现全班学生都会吹陶笛,太震撼了。”
今年5月,张卫锋还带着新帮小学陶笛队,赴浙江参加了全国校园陶笛合奏比赛,作为唯一一支来自贫困地区的参赛队,新帮小学获得了银笛奖好成绩。浙江之行,也让孩子们大开眼界。“许多孩子是第一次走出武汉,他们发现了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好,我想,这能让他们有更大的动力学习,主动改变人生。”张卫锋说。
看到孩子们的不断成长,张卫锋倍受鼓舞,“看到他们喜爱音乐,并通过音乐了解更广阔的世界,我们就很满足了。”因此,张卫锋也与新帮小学的师生们许下约定,让陶笛声在新帮校园内始终响起。
来源:长江日报记者汪峥 张勇军 通讯员刘婷 摄影/记者陈亮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