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汉口学院的三名引导员,右二、右一为姐妹俩。通讯员赵悦 摄
最近的武汉是喜悦的,喜看夺金、喜看八方来客、喜看城市新颜。这一切,只因军运会。
这是我国第一次承办综合性国际军体赛事,也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体育赛事。
这次盛会,参与者几十万。23日,21岁的陶雅婷、陶诗婷再次走进训练场,开启闭幕式训练。5天前,10月18日,她们作为瑞典、瑞士的引导员登上开幕式舞台。为了这登场的几分钟,她们准备了5个月。
开幕式“国家引导员”在训练中
微笑、摆头、体能
日复一日的5个月训练
2019年3月,汉口学院一间教室,陶诗婷与姐姐陶雅婷站在130多人的候选队伍里,静静地等待志愿者选拔。在人群中,身高179cm、178cm的她们稍显出众,自然,挑选志愿者的负责人注意到了这对姐妹花,向她们抛出“国家引导员”的橄榄枝。
没有犹豫,她们留下了联系方式。“当时就想着试一试嘛,没有想很多。”满是青春活力的姐妹俩说道。
但直到5月初,她们依旧没等来电话,“可能是没有被选上吧”。就在觉得没有希望的几天后,她们等来了答复,通知她们再次去面试。
5月24日,华中农业大学,第二次面试。没有复杂的流程,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她们便被告知入选。
还没来得及消化这一喜悦,5月底,她们便开始了一个星期的预热训练。“7点起床,9点要到训练场,下午5点半训练结束,中间可以休息1个半小时。”“6个半小时,仅训练站、笑、摆头三个动作。”训练枯燥且辛苦,但对她们来说,体验还算新鲜。
6月中旬,正式训练开始。那时,天气慢慢炎热,训练馆里没有空调,仅仅三个动作的训练也变得更艰辛。“但你和家人说了你来参加训练,总不能让他们失望吧。”抱着这一信念,她们坚持着,每天来往汉口学院与城市职业学院。
转眼到了7月,用陶诗婷的话说,“最痛苦的时候开始,仿佛看不到头”。此时距离军运会只有100多天,但对她们仿佛遥遥无期。姐妹俩忘不了体能训练的第一天,所有女生被要求练200个俯卧撑。“20个一组,做10组,没想到我们都完成了。”
对于她们的辛苦,带她们的编导尽收眼底,但他只能推着这群女孩往前走,“如果你们现在懈怠了,那你们进不了场”。“威胁”奏效了,包括陶诗婷、陶雅婷在内的女孩知道,最后,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参加开幕式。
5个月就为了等那一天
不想所有付出付诸东流
持续等待、些许煎熬,带着不确定性,双胞胎姐妹仍坚持训练着。“大家都很认真,比如休息时别人还会打趣我们这对双胞胎是不是有心电感应,但一到训练,没有人会在乎我们是不是长得一样。”
为期两个月的体能训练期过去,9月中旬,进入走场彩排阶段。“晚上7点练习走场,但下午1点我们必须到场馆,等待的时间很长。”
她们不理解为什么要等这么长的时间,质问编导,编导一句话堵住了她们:“你不知道总导演什么时候需要你们,但你们需要随时都在。”
正式演出前,她们就这样走了十几次。每一次,她们都会遇到新的状况,比如有的引导员点位站错,有的出场早了……但她们却积极乐观。“幸好是在彩排时发生这种错误,我们还有机会去改正。”
10月18日,属于军运会开幕式的一天。正式开始前8个小时,所有女孩们已聚集在一起化妆,100多个举牌手,每个人化妆需要半小时,等到全部化完,已到下午5点半。
化完妆,还需做头发,陶诗婷说:“每个人的头上有20多个头饰,头皮都感觉要被抓起来了。”相比2斤重的头饰,10斤的服装才真的算重量级,再加上重10斤的引导牌,22斤的重量压在穿着高跟鞋的腿上,她们不敢有一丝懈怠。
姐姐陶雅婷说:“18日的开幕式,是我们走场最好的一次,点位、举牌姿势完全到位。”看央视回放时,她们觉得效果比她们预期的要好。
姐妹俩生活照。受访者本人提供
你可能没有参与
但你能看到这座城市的变化
那天,姐妹俩被满满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包围。
“当中国国旗入场,全场欢呼的时刻;当《歌唱祖国》响起,全场大合唱的时刻,你真的想哭,超级骄傲。”
而作为武汉人的她们,也更能理解这座城市对待这场盛会的严谨、认真。
沥青路平整干净、东湖绿道游人如织、楼宇霓虹闪耀……不经意间,武汉越来越好。
姐妹俩笑着说:“就拿我们身边的人来说,都在暗自努力,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比如带我们的编导,有时凌晨三四点还要开会,早上六七点才能睡,两个小时后又要起来。”
这一对1998年出生的双胞胎,讲起这5个月,滔滔不绝。23日,她们又报到了,开启闭幕式训练。
这对双胞胎,亦是你我——每一个为军运会努力的个体。都说人与城市共生,我们,与武汉共同成长。
图文来源:武汉晚报 记者李杏 实习生张啸宇 (部分图片来自长江日报)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