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腰椎胸椎畸形一个肢体残疾,咸丰残疾夫妇发展食用菌脱贫致富

2019-12-05 08:52   湖北日报   周寿江

邓兴顺、刘荣夫妇在菌棚里劳作。

女方先天性脊柱侧弯,腰椎胸椎畸形,身高1.33米;男方小时候从板车上摔下受伤骨折,落下肢体残疾,三级。咸丰县这样一对夫妻,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残联等帮扶下,自强不息,自主创业,靠发展食用菌成为带动一方的致富能手。

初冬时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咸丰县高乐山镇杉树园村9组见到了邓兴顺、刘荣夫妇。他们告诉记者,目前已发展食用菌大棚24个,今年纯收入可达12万多元。

残疾夫妇自主创业发展食用菌

1971年出生的邓兴顺,1978年出生的刘荣,2001年结为夫妻。

婚后,两个女儿相继出生。不幸的是,2009年,7岁的大女儿因患再生障碍性贫血而夭折。

本不宽裕的家庭,为给孩子治病,花去不少钱,生活更加困顿。

穷则思变,不等不靠。2009年,中专毕业的刘荣在县城打工时,接触到食用菌大棚种植,她一边打工,一边拜师学艺。

学到技术后,两口子一合计,在刘荣娘家建了1个大棚,在县城边缘地带发展食用菌。

“最初种平菇,用稻草、苞谷芯做原料,成本低。”刘荣说,当年秋收后,他们种植的平菇,卖到县城批发市场,效益不错。

尝到甜头,次年,两人在城郊又发展了几个食用菌大棚。

后来,还想再扩大规模,但土地流转费涨了,“想想还是回家发展安全些。”刘荣告诉记者。

2015年,邓兴顺、刘荣夫妇的食用菌产业迎来大发展。在县残联和相关单位帮扶下,他们成立了咸丰县志坚食用菌产销专业合作社,建了10个大棚种植香菇、平菇等,并申请到10万元小额贷款,用于购买菌种和菌袋等生产资料。县残联还出面协调,帮助他们在当地建了一座小型冷库,用于存放鲜菇。

2016年,邓兴顺家净收入达到6万多元,成为当地率先摘下贫困帽子的山里人家。

手牵手把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天下着小雨,微冷,炉火正旺。

邓兴顺、刘荣夫妇把记者热情地迎进屋来。两层的房子建在公路边,建于2016年,2018年装修,一楼放杂物,二楼住人。

上到二楼,客厅很是气派,房间分主卧、儿卧、客房,整体厨柜、现代灯饰、大沙发、大屏电视、笔记本电脑等一应俱全,两个卫生间干净整洁……虽说地处大山里,邓兴顺的家与城里人已无二样。

“邓家夫妇身残志坚,用辛劳和汗水干出一番事业,过上了高品质的生活,让人钦佩。”杉树园村党支部书记刘江林告诉记者,邓兴顺经常是凌晨两点多就出发,骑车半小时前往县城送菌子。

邓兴顺家的食用菌一年四季都有采摘,主要为县城的几家大超市供货,高峰期一天送货上千斤,少时一天送几十斤。不管量多量少,只要接到超市发来的订货短信,邓兴顺都是风雨无阻。

家门口的一片平地上,一个个黑顶大棚一字排开,是当地青山绿水间一道抢眼的风景。

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邓兴顺夫妇除了亲力亲为,每年还要请工帮忙,这也成为当地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的一个门路。

正在采摘香菇的62岁村民徐明华告诉记者,务工长的时候最多一个月,少则半个月。

致富之后不忘乡邻。邓兴顺家的废弃菌棒,经常免费送给村民做肥料。

虽然已经脱贫,还小有积蓄,邓兴顺并未满足。今年,他又发展了一亩白茶,接下来还打算试种一些中高端品种的食用菌,“要把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对未来,夫妇俩满怀信心。


图文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寿江 通讯员 田建华 冉多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670/201912/de18d56ac72d8c76e70c30729a179e0b.jpeg-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