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养蛙又有“新招”,这个养殖模式赚钱!

2019-12-05 09:24   工业化水产圈  

 



垄上水产纵四海,服务八方暖人心!

在同塔省朋友们的访问中,来自平定省安南镇的农场主介绍了自己养殖泰蛙以提高收入的模式,并提供了学习机会。农场主高兴地传授了养青蛙的过程后,Pham Van Tam(范先生)决定继续学习,直到他掌握了这项技术后,他才回家。



学习到技术的范先生租借了一个废弃的砖窑厂,购买了塑料防水油布,每个单元格面积约24㎡,并将蛙种放入3个单元格中,另一个帆布池用于养殖鱼类,最初的投资成本只有约1000万越南盾(人民币约3039元)。

范先生坦言:“我还做了泰蛙的繁殖工作。从繁殖卵到孵化,再养成到商业蛙的时间大约为3.5个月,平均重量为0.3千克/头。自年初以来,我已经卖出了800公斤泰蛙,赚了3200万越南盾,效益翻了3倍多。预计到2019年底,还能出售大约同等数量的成品蛙,用帆布池养殖的鱼也将收获。

“许多人担心养成的泰蛙销路有限,但是我在养殖前已经签署了合同,现在我每天可以卖出不少于150公斤的泰蛙。未来我计划要投资一个长期的10000平方米养殖工厂,用同样的养殖方式。泰蛙养殖周期短,病害少,帆布池成本也很低。”他补充到。

近几年,随着信息的交流越来越方便,我们了解到了很多东南亚国家的养殖模式。或许他们的整体养殖水平有限,但是凭借着刁钻角度总能让我们另开眼界。帆布池养虾最早也是从泰国开始兴起,转入国内之后也引发了企业和养殖户的热议,更登上了央视《我爱发明》栏目。

网友:渔家小辉

说到帆布池养虾,是近几年才开始流行起来的,以往都是用土塘,或者高位池来养殖。15年才开始大规模转变到水泥池和帆布池,但是效益没有想象中的好。一般都是前一两造能赚到钱,接下来就比较难了,平常我们在网上搜,一般都是搜不到关于帆布养虾的方法的,一跳出来都是广告,更说明了帆布池没有那么实用,所以我有如下几点小小的建议。



第一:虽然帆布池容易搭建,成本也很高,主要是由框架跟钢管组成,后面还要加上增氧设备,一口池算下来还得近万来块钱,不如建设水泥池来的实在。


第二:帆布常年风吹日晒的老化几率大,破损几率也很大,我们附近一个小厂子,就是因为帆布池破掉了殃及到其他池子也跟着倒了,你们别看小小的池子,里面承载这好几十吨的水,压力很惊人,搞不好房子也会着倒了,所以还是没有硬池实在。


第三:帆布池养殖也仅仅是前一两造比较好,确实能养出虾,但是随着时间一久,就不好养了,如诺你们真的用帆布池养,我建议里面在套一层薄膜。薄膜比较便宜,一般一个池子花个百来块钱就可以了,这样做的方法主要是能隔掉跟帆布的直接接触,细菌病菌不会传染,而且成本较低,一年一换,养殖成功率更高。


网友:高邮市阳光合作社

帆布养虾可行,它具有节省空间、便于管理、捕捞方便等特点,也可适用于城市居民自己动手养虾满足自己消费的一种新方式。我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给大家以下几点建议:

1、面积不宜过大,一般在10至15平方米左右。如过大的话应注意钢管的结构牢固。城市居民可考虑小的面积。

2、增氧设施完善,溶解氧要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有一定的阳光照射,增加水的含氧量。

3、要设置隐蔽物供虾休息、脱壳,减少相互残杀,提高虾的成活率。

4、要保持水的一定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厘米以下。

5、投喂饲料不宜过多,保持7至8成左右,每天进行一次底部人工吸污,吸掉虾排出的粪便及残饵,防止水质污染,因为帆布不能分解有机物,它不像土池。

网友:毛毛1279782

完全可以养虾。前面回答问题的人没有一个懂这问题的,都是妄想推测。现在都是PVC夹布膜,强度,耐侯性足够。养虾的池水也就是60-80厘米深,池子承压很小。光滑的PVC膜非常容易清洗消毒。钢管基本上都是热浸锌,防腐能力强。如果设计合理的话,排污非常简单方便。PVC夹布膜在室外除了保温性能差,优点很多。根本不存在养两茬就不行的谬论。

之前就报道过越南有一个养殖户开始尝试使用陆基膜池养殖生鱼,他在自家花园建造了一个面积为120平的陆基膜池,并投资了自动滤水系统。池子可以养殖30000尾生鱼,养殖周期为4个半到5个月,一个池子的产量为10-12吨,按照10.5-12元/公斤的价格出售,他还可以赚45000-60000元,为家庭带来了高额的利润。

来源:工业化水产圈

责任编辑:李芬

-------------------广告---------------------

-------------------广告---------------------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670/201912/b86f18ee64b917b4d1b1c7db8f9e2695.jpeg-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