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春节,荆楚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舞龙表演。孝昌县花园镇一带就有传统的“火龙”,龙身插满蜡烛,夜晚耍起来的时候,忽明忽暗,非常震撼。但因各种原因,“火龙”已失传20余年。近日,花园镇黄金洲湾的村民们,集资20余万元将“火龙”复原。
据孝昌文化部门考证,“火龙”的龙头近似圆形,大气威武,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老一辈人相继离开,花园镇的龙灯制作及表演渐渐淡出大家的视线,一度消失20多年。2019年冬季,由花园镇建筑村黄金洲湾村民黄新洲、黄建军、黄福洲、黄国华等人牵头,全湾村民出资20余万元,不仅建起了文化活动室,还请来了知名手艺人黄智敏,重新复原龙灯,让这门传统手艺和民俗表演得以延续。
黄智敏是孝昌县季店乡黄埠村人,幼年时,每逢过节都会到十里八乡看“火龙”表演。“年轻时我还专程跑到花园镇来看表演,火光忽明忽暗,非常震撼,就像真的龙一样,从此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黄智敏说。
黄智敏的父亲也是知名的手艺人,绘画功底好,在当地参与制作过龙灯,还参加过龙灯表演。后来,老一辈人相继衰老或离开,龙灯制作及表演也渐渐失传。
今年11月下旬,黄新洲、黄建军、黄福洲、黄国华等人找到黄智敏时,他心里对于“火龙”的热爱再次被点燃,“这么好的制作手法,不能让它消失,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点蜡烛不仅亮度不够,也不安全。”黄智敏一拍胸脯,决定亲手复原记忆里的火龙。而传统“火龙”的制作完全出自手工,以前制作一条“火龙”大概需要几十人参加。现在仅靠黄智敏一人,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好在黄金洲湾保存着一副传统龙灯的手柄可以参考,龙头的高度、宽度基本上能够确定下来。买回制作龙灯的材料后。黄智敏首先确定龙头的高度、宽度,凭记忆画出龙灯的复原图样,然后根据图样制作。“我是发自内心喜欢这门老手艺,这就是我重新复原龙灯的最大动力。”黄智敏说,只有真正见过“火龙”表演的人,才能明白那种震撼。为了更好地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黄智敏把制作龙灯的过程用照片和文字记录下来。
昨日上午,记者在黄金洲湾文化活动室看到,这条传统龙灯的骨架和照明系统已经基本完成。“龙灯包括龙头龙尾共30节,长108米左右,龙头重35斤。舞龙表演暂定33人,其中引龙1人,龙头和龙尾各两人外,各龙节皆为一人。”黄智敏告诉记者,如果把鼓乐队和后勤人员算上,起码要50人。
这条龙灯是采用纯手工竹条编制,通过圆环交叉捆绑作为龙身,增加了灵活性和柔韧性。而传统龙灯最重要的环节是“灯”的制作,黄智敏将龙肚子里悬挂蜡烛改成了现代的节能灯,确保龙灯能长久使用。
黄智敏表示:“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来学习龙灯技艺,将这门融入现代元素的老手艺传承下去。”
文章来源: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咏、通讯员宋俊初、许云东、韩绍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