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正是香菇产出的高峰期,在十堰市郧西县,这里的乡亲正忙着搞采收,乡亲介绍,今年他们实现了“轻量化”栽培香菇,省心省时还省工,究竟是怎么个“轻量化”呢?
马安镇上川村的村民毕道云给出了答案:“没有风干机,烤炉都没有。”
没有风干机和烤炉,这香菇又是怎么生产出来的?“都是由香菇生产公司制成成品菌棒子, 送到我们这里,我们只管种,香菇也有公司收回。”
毕大姐栽培了1万棒香菇,以前栽培这些香菇需要经过:木料准备、添加物料准备、打粉、装袋、蒸汽杀菌、烘干、点菌、生产采收等8道工序,而现在只用生产采收即可。前面的工序全部交由当地的一家香菇生产企业制作完成,农户们直接当起了“甩手掌柜”,而且每棒香菇有保底价收购。据说一棒要卖到8块钱,公司会给农户最低保护价4块钱。
只管洒水、采收,而且还能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加入。毕大姐说,种植香菇与以前相比,至少省去了9成的功耗。据了解,这家与农户合作的公司来自香菇种植大市随州市,经过多年的探索,目前这种“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成为十堰市郧西县香菇生产的主流模式。
十堰市郧西县马鞍镇 香菇制棒厂 负责人 李鑫建:“以前农户自己制棒规模小,技术不成熟,出菌率非常低,30%-40%左右。而公司出去的菌棒可以保持在98%以上成活率,有技术、有场地、有人工、还有技术服务,这样他的收益有保障。”
用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管理,提高了2倍的出菇率,而且在工厂里制作菌棒也从原来的65天缩减到了45天,不仅是时间缩短了,而且袋料更加环保。
十堰市郧西县马鞍镇 香菇制棒厂 负责人 李鑫建:“我们用菌草生产的棒子是8:2的比例,公司推广这种以草代木的生产模式,以前用栎木需要10年才能生长起来,现在用菌草一年可以生长几回。这样生产出来的香菇色泽、形状更好看,产量会更高一些。”
“以草代木”是郧西县香菇生产的主要方式,草指的是“巨菌草”,是我国科研人员经过20多年培育出的,多年生禾本科直立丛生型植物,这种长相酷似甘蔗的“巨菌草”,可栽培香菇、灵芝等49种食用菌、药用菌。
十堰市郧西县马鞍镇 香菇制棒厂香菇生产 何克华:“我们现在的采购价位是从2块-5块钱每斤,这边生产的香菇在同等质量上来讲的话属于中等偏上的,因为我们广东的客户、深圳的客户是做出口的,他要硬度好、干度好,现在我们已经接了有四条货柜的一个订单。”
目前,郧西县依托马安镇的香菇基地,打造了“福地·菇乡”扶贫生产车间,总投资6.6亿元,主要建设香菇制棒基地7000平方米、养菌棚13000平方米、鲜菇分级生产线8条、生态香菇生产基地500亩。
郧西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 刘启洪:“全县计划投资10亿元,发展1亿棒,年产香菇实现产值10个亿,可以解决5000户的贫困户种植香菇,户均可以纯增收1万5千元。”
记者:段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