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中,空气湿度的大小可通过温湿度计来监控,当然也可通过棚室内的一些表现来加以判断,如结露情况、植株吐水情况、棚膜的流滴情况等。当植株上出现较多的吐水、结露,棚膜上存在大量流滴时,说明湿度过重,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棚内湿度。
棚室内的控湿措施有多种,如通风排湿、增温排湿、减少蒸发抑湿、增强棚膜的消雾流滴、铺设吸湿材料等。
通风排湿即在保持棚室温度不降的前提下,打开顶部风口让空气流通,将棚内的湿气排出棚外,风口的大小要根据温度、日照情况、风向等及时调节。如当棚内湿气大时,可于拉棚后1小时内开一5厘米左右的小口,持续时间约15-30分钟,然后闭棚提温。
增温排湿,在日照条件好的情况下,棚温提高1℃,湿度降低5%-7%。减少蒸发抑湿是通过地面覆盖的方式来抑制湿度增加,如结合节水灌溉覆盖地膜等。
增强棚膜的消雾流滴性,可在棚膜上喷洒有机硅等,减少棚膜积水滴落,增强流滴效果,同时要加强棚室前脸处积水的处理,以降低前脸的湿度。
铺设吸湿材料,生产中粉碎的秸秆、稻壳等有机物有一定的吸湿效果,可在操作行中铺设,既能够减轻对土壤的踩踏压实,又能够阻湿、吸湿,效果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