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蛙需要更多人关注!200余名养殖户在群里集体发声力证其健康安全

2020-03-12 10:00   腾氏水产商务网  



垄上水产纵四海,服务八方暖人心!

随着新冠肺炎的发生,全国人民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而2月24日《决定》的出台,让黑斑蛙养殖户雪上加霜。3月5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说:将两栖爬行动物明确由我部按照水生动物管理。农业农村部:中华鳖、乌龟等绝大多数养殖龟鳖及蛙类中的牛蛙、美国青蛙都可以养殖食用......一石激起千层浪,广大黑斑蛙养殖户茫然不知所措:我们的黑斑蛙到底怎么了?!

作为在一名普通的黑斑蛙养殖户,经常在二十几个百人以上的黑斑蛙群里聊天,我们有自己的看法。

来源

一、牛蛙和美国青蛙的解禁,已经证实了蛙类的安全性

引用水产专家的观点:经研究认为两栖爬行动物的变温动物蛙类(现已按水产动物管理),没有人蛙共患传染性疾病,更不可能携带或传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不仅如此,迄今为止全世界范围内尚未发现有人蛙共患传染性疾病。一方面是因为人和蛙类的遗传关系关系远,另一方面两者生活环境差异巨大,所以病原在宿主间的传播增殖存在难以逾越的天然障碍。牛蛙和美国青蛙的解禁,已经证实了蛙类的安全性,这点得到政府和专家的认可。

近期四川省、福建省已向国家相关部门提交了黑斑蛙人工养殖的信函,这也再次传达了食用黑斑蛙安全的信息,对于养殖户而言,任重而又道远,我们期望其它省份能够迅速跟进。

二、技术成熟的人工养殖更有利于保护真正野生

什么是真正的野生动物我们暂且不谈,但从国家颁发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经营利用许可证》而言,技术成熟的人工养殖是有利于保护野生动物的,这些都是政府和法律所认可,不容置疑。

至于人工养殖会不会掩盖违法捕禁,这属于伪命题,如果会水生动物中也有很多会被禁养,全国人民恐怕只能吃猪牛羊兔和四大家鱼了,对此我们没有必要再次重新讨论人工养殖会不会伤害真正野生动物。我们养殖户比谁都支持严厉打击违法捕捉野生动物,更期望对违法捕捉进行更为严厉的惩处。

事实上,因为人工养殖黑斑蛙的出现,逼迫野生黑斑蛙的价格一降再降,让非法捕捉无利可图,从而真正保护了野生黑斑蛙。而且随着人工养殖的出现,放生或蝌蚪随排水沟渗出等情况下人工养殖的黑斑蛙大量进入田野,让自然界的野生黑斑蛙明显增加。

人工养殖野生动物,本质上只有“安全”和“真正有利于保护野生”这两个核心原则,黑斑蛙已经做到了。但事实上即使你做到了,有些真相还是在人云亦云中变得面目全非。

曾听说一个报纸上写到:“居然在水产品摊上看到濒临绝种的黑斑蛙”。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典型的“误把小麦当韭菜”的笑话,但起码“濒临绝种”这些字眼让黑斑蛙养殖户们不以为然,谁家里没有数以万计的黑斑蛙啊。在疫情为主的前提下,部分人为了这样或那样的目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充当着“保护野生动物”的卫道士,他们根本不理解,安全的人工养殖对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意义。当然以上这些只是一些表象,不是专业人士,没有养殖经验,根本就没办法理解一些表象后面隐藏的事实。那么,人工养殖黑斑蛙背后又隐藏些什么呢?

一、黑斑蛙是食用安全的绿色食品

黑斑蛙肉质细嫩,性凉,是集食品、保健品和药品一身的动物。高蛋白低脂肪,具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补虚之功效,深受老百姓欢迎。

人工养殖的黑斑蛙,基本上采用稻蛙、菜蛙的模式,全封闭养殖,全程人工饲料饲养。养殖期间,定期消毒、杀菌、杀虫,不用抗生素,是安全的绿色食品。

二、黑斑蛙养殖产业巨大,成为农民有效的致富途径

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曾令兵教授统计,2018年黑斑蛙全产业链已数百亿,产量超过十万吨,数十万人在从事黑斑蛙养殖工作。而近几年来,黑斑蛙养殖面积成倍增长。目前,据我们湖北养殖户初步的不完全统计,仅在湖北省黑斑蛙养殖面积就超过4万亩。

黑斑蛙养殖利润在0.5-1.5万元/亩,以10-30亩养殖面积居多。因其技术的成熟,经济效益明显,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纷纷报道,引导农民创业养殖黑斑蛙。可以说,人工养殖黑斑蛙已成为农民有效的致富途径。四川的一个合作社,曾把分红公布在群里。很多地方政府,把黑斑蛙当成扶贫项目在推广。

三、黑斑蛙产业带动劳动就业的积极社会效益

我们亿兴隆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2016年流转仙桃市彭场镇晓道村200亩闲置土地,其中黑斑蛙养殖100亩。由于黑斑蛙养殖是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是细活不是重活,用工多,我们合作社固定工人13人,年临时用工20多万人次。其中贫困户5人,都是周边年过50岁的农民。可想而知,全国数十万的黑斑蛙养殖从业人员中,又有多少贫困户和农村老弱劳动力。这种积极的社会效益,应该得到社会的正确认可。

四、禁养禁食人工养殖黑斑蛙会让多少家庭支离破碎

黑斑蛙每亩投入要2-3.5万元,近几年养殖面积在成倍增长。养殖户大多数是60、70、80后。由于投入大,农民缺乏资金,很多人都是借钱养殖、贷款养殖。如果禁养,基础建设每亩损失近万元(因其特殊性不可转为它用),不可统计的种苗,大量库存的成蛙等,都是莫大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借的钱和贷的款还不了,谁又再借钱或贷款给我们这些普通的失信农民用于转型再投入呢?

我周边的养殖户胡光银养殖40亩、魏开国养殖120亩,去年没怎么卖蛙,加上我们合作社的,现在库存十几万斤蛙。用老胡的话说,借的钱和贷款的钱还不上,只有家破人亡。而魏开军说打电话各部门反应情况,都快打成黑名单了。

现在黑斑蛙已经推迟产卵、孵化近1个月,浪费的卵块不计其数,大量早应该销售的种蛙不能销售,死亡明显,损失惨重。政策的不确定性让养殖户左右为难。换位思考,一旦禁养,一辈子的血汗钱、无法偿还的借款和贷款......这些,对于数十万中的大部分人来说又是多大的冲击,家庭支离破碎绝不是危言耸听。我国领导人曾说,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国家精准扶贫也在造福百姓。而一旦禁养,本来资产优秀的养殖户,相当一部分人会成为重点贫困户,只能拖国家的后腿了。

五、社会变革中农业需要像黑斑蛙这类的特种养殖

在我们物产丰富的江汉平原,有小龙虾(潜江小龙虾全国闻名)、黄鳝(仙桃中国黄鳝之都)、螃蟹、桂鱼、四大家鱼等丰富的水产品,稻田、棉花、小麦、玉米、莲藕等也应有尽有。然而,随着物价的提高,人工成本的上升,很多常规种植、养殖根本赚不到钱。包括非常出名的小龙虾,去年养殖户过多导致销售价格低,大部分养殖户亏损。农产品有时候产量达到了还会亏本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产品种类的过窄是其根本原因,这就是落后的农业现状。落后的农业,在社会上最明显的显象就是,留守在农村的老弱病残越来越多,青壮年光棍比比皆是。

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项目,首先必须搞活农村经济。然而除了规模经营后的机械化作业和技术升级外,拓宽农产品和培育新产业都势在必行。而黑斑蛙的人工养殖始于1995年,在驯化中黑斑蛙的嗅觉产生变异进化,于20013年开始改变了吃活食的习惯,全程静态人工饲料饲养,并以此为技术成熟的标志。现如今技术稍好的的养殖场亩产3000斤很容易。蓦然回首,二十多年的摸索、二十多代的驯化,二十多年前仆后继的不懈努力,多少农民含辛茹苦的孜孜以求,才有了如今的人工养殖黑斑蛙这个产业,这些都是那么的来之不易。

为了解决农民“不愿种地、不会种地”的情况,农业农村部一直在努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在新型农业主体中的黑斑蛙养殖群体中,80、90后多为返乡创业者,60、70多是为数不多的勇于拓展的农民。如果这些敢为人先的养殖群体一旦失去,又有谁还敢献身农业、热爱农业,又有谁,敢投资农业呢?社会变革中的农业,需要像人工养殖黑斑蛙这类的特种养殖。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引来了全面禁野。我们在坚定抗疫的同时,还需要考虑今后的民生问题。而在如今划为水产品管理的黑斑蛙产业背后,隐藏着太多太多的东西值得商榷和深思。

黑斑蛙的人工养殖,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是野生动物及其人工养殖科普教育的问题;对专家教授而言,是研究安全性和论证可行性的问题;对各类媒体而言,是坚持原则客观报导的问题;对国家职能部门而言,是宏观政策与民生民意的问题;对中国农业而言,是发展与规划等管理性的问题;而对于切肤之痛的养殖户而言,就是个简简单单的生死攸关的问题!

来源:腾氏水产商务网

责任编辑:李芬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670/202002/8b4a222b59c300dc987ef6d6fad4f395.jpeg-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