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仿若返冬,在田作物如何管理?

2020-03-30 14:39  

3月26日以前,长江中下游回暖明显,日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4℃,局地偏高5℃以上,可26日以来,像湖北省普降中到大雷阵雨,局地暴雨或有短时强降水、冰雹,27日强冷空气侵袭,现7~10级阵风,日平均气温24小时降幅达10℃以上,荆州市由19.5℃降至7.9℃,江苏南部、湖北西北部、湖南北部等地还出现降雪。公众说,既然气候变暖,怎么春分过后像又回到了冬天?这无疑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

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专家认为,气候变暖的总趋势并不是没有阶段性的波动,因当前气候变暖进程的“发力”有限,尤其是气候自身变化,存在着事物变化的一个最普遍规律,就是量变到质变—--“物极必反”。春分后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来,由于北半球不断升温,空气密度变小,大气压力下降,形成中心气压低周围高的低气压场。因它的风是逆时针方向向内辐合,就会把北方冷空气引来与这一带活跃的暖湿气流交锋,导致了上述一系列过急降水与气温明显下降,近日气温还会低迷,给农业生产也会带来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大家加以防范。

一要防早稻烂秧死苗。多年农业气象科研与生产实践表明,若出现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低于10℃或连续5天低于12℃的低温阴雨天气,早稻就易发生烂秧死苗。对于在中旬温暖时段采用湿润秧田播种的早稻(含再生稻),在低温期间要加盖地膜,天气转好气温稳定达12℃以上后再揭膜。当然即使采取了地膜育秧或工厂化大棚育秧,也不可掉以轻心。今年该重点防低温阴雨陡晴“青枯”死苗,当地膜秧达两叶一心时,秧苗种子中的胚乳已消耗殆尽,将由“异养”转为根系吸收“自养”,若因低温阴雨陡晴,未先上水后揭膜,因膜外空气湿度陡减,植株叶片水分蒸腾加剧,尚不完备的根系吸水功能差,因生理水分失调,出现“青枯死苗”;尤其当转晴后中午最高气温达25℃或以上时,膜内温度可达到40℃以上,为防中午“高温烧苗”,在上午9点左右,应先给秧田上水至厢面,接着从地膜两头先揭膜通风,并轻轻抖动让膜水落到秧苗上面,接着再轻轻揭膜,待下午5时左右再覆盖地膜。

二要综合防治小麦、油菜多害。首先就是清理“三沟”,防渍(涝),并结合防倒伏将清理的沟土在麦油茎基培根。这次因大风吹倒伏的植株,不可人工扶栏,让其自己缓慢恢复直立,清沟排出的渍水当即就加以储蓄,供移栽早稻、再生稻使用;清理“三沟”改善田间湿环境,不仅对小麦锈病蔓延有抑制作用,而且近段出现的不是日平均气温15℃以上的连阴雨,还不至于引起赤霉病急剧发生或蔓延,对油菜菌核病也会有抑制;然而,这种持续10℃以下的低温已导致小麦停止开花,使油菜籽粒形成与增重受抑,可待增温后补偿。还值得指出的是,认真清理“三沟”,也有利于麦、油在空气通透性好的土壤中,增强根系吸收功能,不至于因低温阴雨陡晴增温,空气相对湿度陡减,植株叶片因蒸腾过速,根系吸水供水不力,也会因生理水分失调,导致叶片萎蔫,光合效率减退,不利于产量形成。(邓艳君、高华东、杨青青)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