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下午,85岁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余奶奶从武汉金银潭医院康复出院。截至目前,她是江苏省援汉重症医疗队接管病区中年龄最大的出院患者,历经52天治疗,医护人员终于将她从死神手中夺回。
据省卫健委统计,截至4月5日24时,我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64014例,其中不少是80岁以上的高龄康复患者,最年长的达103岁。
疫情发生以来,全省有17万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此外,全国先后有4.2万多名医务工作者,组成340多支医疗队支援我省医疗救治工作。
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是医疗的关键和重点。在重症、危重症患者中的高龄老人,由于基础疾病较多,救治难度很大。
“不放弃每一个生命。”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赵建平说,“面对高龄患者,医务人员积极协作、接力救治、努力创新,不断向更高、更难处进发。”
2月4日,在武汉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主战场之一的同济中法新城院区,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联合北京医院、同济医院共同成立的重症加强病房正式启用;而在武汉协和西院则通过5G视频,连线北京专家远程会诊,为患者制定“一对一”重症救治方案。97岁的徐绪炳等一批高龄患者重获新生。
接力救治,不胜不退,这是医务人员秉持的信念。2月20日,经过1个多小时的努力,华中科大同济医院心内科护心团队与上海华山医院国家援汉医疗队合作,在光谷院区为心肌梗死合并新冠肺炎患者行床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介入治疗,八旬患者迎来重生曙光。
从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到专科先锋队各个阻击病毒对器官的攻击,从预防之始的施药到康复之末的干预,从身体层面的救治到心理问题的关照,医护人员不断刷新高难医学救治极限。不少90岁以上高龄、合并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的“危重中更为危重”的老人也纷纷获救。
87岁的刘婆婆一度丧失治疗信心,在金银潭医院南四病区主任余婷、护士长吴静的心理疏导下,重拾了信心;88岁聋哑患者喻爷爷,曾因交流受阻而脾气暴躁,看到辽宁大连医疗队护士们努力学习手语、只为与他交流,冰封的心融化了。“幸好赶上了新社会,病了不愁医疗费,还有这么多人悉心照料。”许多老人感慨地说。
相关报道
愿护你长命百岁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茜 曾莉
60岁、70岁、80岁、90岁、100岁!这不只是一串数字,而是一个又一个历经世事依然热爱生活的生命。
疫情面前,一些高龄老人受到新冠肺炎和基础性疾病的多重侵袭,有的生命垂危。
不抛弃不放弃。救治很难,就再多想一些办法;护理很累,就再咬牙坚持一下。白衣天使们用精湛的医术和大爱仁心,挑战一个又一个医学极限,护你安然无恙,护你长命百岁。
堡垒再多,一个一个攻克
“我们还要好好过几年,还没有活够。”88岁的李奶奶和94岁的孙爷爷治愈出院后整天乐呵呵的。老两口说,开心活才对得起那些把他们从“鬼门关”里救回来的医护人员。
春节期间,老两口先后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经蔡甸区人民医院确诊后,于2月20日,转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孙爷爷入院时,除重症新冠肺炎外,还有20多年的房颤病史,胸腔大量积液,下肢水肿。”援鄂医疗队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副主任钟竹青介绍,医院立即成立了由医生、呼吸治疗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组成的个案管理小组,对爷爷奶奶的身心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一套科学、精准的个体化诊疗建议,精准施治。
刚入院时,孙爷爷的血氧含量只有89,专家团队立即给予吸氧治疗,治疗后虽然血氧含量上升到92,但依然不太理想。“经过专家会诊,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提前为患者用了高流量给氧呼吸机,改善缺氧的状况。”钟竹青说,孙爷爷的病情比较复杂,但无论多少“堡垒”,都要一个个地攻克。
经过治疗,孙爷爷肺部炎症逐渐好转,但新的问题出现了。由于多年患有房颤,心脏的血量减少,孙爷爷双侧胸腔布满大量积液,压缩肺组织的扩张,更是加剧了心肺疾病,形成恶性循环。
3月4日,专家团队为孙爷爷进行胸腔穿刺引流,在减少胸腔积液的同时,考虑到老人蛋白质的流失引起营养问题,团队成员每餐调配好营养餐督促爷爷奶奶坚持喝。在医护人员精心入微的照料下,孙爷爷胸部的积液逐渐被引流吸收,效果明显。
最关键的两个问题解决了,大家还没来得及松口气,警报再次响起。了解到去年9月,孙爷爷进行过骨关节手术,专家预测这样的高龄患者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于是赶紧为爷爷做B超。“果然发现深静脉血栓。”钟竹青说,团队随即为患者加强抗凝治疗,严密监测下肢水肿及血栓脱落风险,小心翼翼呵护着爷爷这一双“大长腿”。
惊心动魄的33天救治后,3月23日,爷爷奶奶双双有惊无险地踱着慢步出院了。
“不断有刷新纪录的高龄患者出院的消息,更能坚定医患战胜疾病的信心。”省妇幼保健医院光谷院区感染一科主任曾力说,无论多大岁数,患者的生命对于医生来说都是平等的。只要有一线生机,医生会全力以赴进行救治,更何况现在有了更多的治疗经验,治疗效果会越来越好。
用情用爱,守护生命的尊严
“新冠肺炎老年患者死亡率高,自打父亲确诊,我心中的担心一刻没停过。如今父亲痊愈出院,真的离不开医护人员的暖心守护。”4月3日,谈到九旬父亲出院的事,电话那头陆爷爷的女儿难掩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
在医院的17个日夜,92岁的陆爷爷数次徘徊在生死边缘,病毒无情折磨着这位抵抗力差、基础疾病多的高龄老人。
节节制胜的“闯关”,离不开精准的诊疗,同样也离不开极致精细的护理。
打翻水杯、扯掉输氧装置致生命体征不稳……难忍病毒的折磨,加之有沟通障碍,陆爷爷频频发生各种意外状况,让长江航运总医院老年病科隔离病区护士长徐岚操碎了心。再困难也要迎难而上,设置专岗护士一对一照顾。专岗护士悉心地给陆爷爷擦洗身子,喂饭菜;不厌其烦地给他端屎端尿,即使身穿厚重防护服,累得满头大汗,依然动作轻柔。为防止陆爷爷乱抓乱扯伤及自身,徐岚还特地为他戴上了手套。
得知陆爷爷参加过解放战争,医护人员给他打气。“陆爷爷,解放战争那么艰苦您都挺过来了,小小病毒难不了您!”“病毒也怕坚强的革命英雄!”每每听到这些,陆爷爷眼里总是放着光。
许多在医院治疗的高龄患者,没有亲人陪伴和照顾,有的是和陆爷爷一样交流不畅的老人、有的是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无法表达的失智老人。“您的家人不在,我就是您的家人!”为了给患者加强营养,白衣天使们省下自己的牛奶、鸡蛋留给老人。有的自创饮水、进餐、如厕图片“沟通板”,只为让沟通不便的老人方便表达……温情暖心的故事每时每刻都在上演。
“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用我们的爱给患者以生命的呵护和尊重,用生命守护生命,点点星光终会成燎原之势。” 中日医院国家援鄂医疗队护士长孙菁说,祝愿每一位治愈的高龄患者都能健康长寿。
记者手记
救死扶伤 生命无价
胡蔓
或许,有诸多可以退缩的理由,患者年龄太大,救治难度太高,但他们绝口不提。
或许,有诸多可以推脱的缘由,从未面对过的难题,从未触及过的医学边际,但他们绝不放弃。
救治,是这群执甲白衣战士们的唯一选择。是什么让拯救变得如此义无反顾?救死扶伤,生命至上!
世间万物,生命是最宝贵的。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这是抗击疫情的使命,也是医者天职,既厚植着人民情怀,也凝聚着仁爱之心。
病毒侵袭的威胁,无妨救治之坚定;手术挫败的风险,无碍抢救之急切。生命的召唤是最不容置疑的号令。
在与死神争夺高龄患者生命的战场,我们看到的是攻坚克难、齐心协力,目睹的是接力救治、不胜不退,见证的是科学施策、辨证施治。突破胶着对垒状态,危难面前勇于创新,白衣战士们不断书写着传奇。
所有人的心联结在一起,“生命至上”成为共振的旋律。
那位曾抗拒治疗的87岁老人转危为安了;那对让大家牵肠挂肚的94岁和88岁老夫妻,康复回家了;还有几位100多岁的世纪老人,也都相继从生死线上成功回归。
当患者期许的目光注视前路,当医者暖暖的爱心涌动病区,一幕幕场景,似润物花开,化作永恒之暖。
暖的背后,展现着中国不屈精神,传递着中国坚定信心。
在隔离病房里,一个个与死神赛跑的感人故事、一幅幅争分夺秒的生动画面,定格成为生命无价、决不放弃的经典誓言。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