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令湖北经济遭遇暂时困难,很多重点项目建设被迫停工或延迟开工。
随着抗疫形势的持续好转,我省积极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开工复工,不断加快建设进度。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郑万高铁湖北段、武汉首条地铁环线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纷纷开复工。
3月以来,我省15个市州相继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复工活动,项目开复工率、员工到岗率不断攀升。
放眼荆楚大地,抢时间、赶进度,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热潮正在蓬勃掀起。
全方位帮扶,非常时期非常之举
员工到岗难、融资难、原材料供应难……我省重点项目开复工一度困难重重。
截至3月19日,全省亿元以上续建项目5858个,复工率仅占26.9%;春节以来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4个,仅占一季度计划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的11.1%。
非常时期,须有非常之举!
3月中旬,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企业服务组成立重点项目专班,省发改委牵头建立专班日监测调度、对口联络服务和协调督办推进的工作机制。省发改、经信、人社、金融等部门联手各市州,紧盯问题不放,全力破解。
为化解融资难,省发改委相继与国开行湖北省分行等6家省级金融机构建立补短板稳投资对接工作机制,设立总额不低于2350亿元的融资专项资金。
省发改委还携手工行省分行打响今年银企签约第一枪,15个省级重点项目签约贷款总额123.2亿元,其中武汉地铁集团签约贷款50亿元、大冶有色为40万吨阴极铜清洁生产项目签约贷款12亿元、武汉华星光电为第六代显示面板项目签约贷款5亿元。
“阴极铜项目总投资57亿元,正处于优化设计阶段,工行的12亿元贷款将对项目上半年开工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总经理王焱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该项目明年投产后,大冶有色阴极铜产能将达100万吨,规模居全球单体企业前三,并将使铜冶炼主业提档升级。
市州各显神通。襄阳实施“金融包保惠万企”工程,为亿元以上重点项目配备金融服务专员、一对一定制融资方案。一季度,该市金融机构为51个项目发放优惠贷款14.59亿元。鄂州组织重大项目申报央行低利率专项再贷款,经中央财政贴息50%后,平均利率仅为1.12%,解了部分重大项目资金之渴。
瞄准项目审批落地各环节,十堰出台重大项目“首席服务官”和“项目代办”制度,推行“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模式,组建136个项目服务专班驻点开展“全过程、保姆式”服务。
针对企业招工难,天门开展“就业服务不停歇、网上招聘不打烊”活动,联合专业招聘平台组织百余家重点企业入驻,逾万人顺利上岗。宜昌还向73家企业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1289万元,平均每家企业净得17万多元。
多管齐下,一个个重点项目动起来,带动湖北经济的大小齿轮转起来了。
仅用19天,复工率拉升70多个百分点
为发挥重点项目“压舱石”作用,省委、省政府和各市州紧急部署,加速推进省市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省发改委重拟开工计划:到6月底,全省要力争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7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95个。
3月份以来,各地纷纷按下“快进键”,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速——
在武汉,1326个亿元以上项目复工率达91.3%,好于预期,近期还将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9个,总投资1578亿元。
在襄阳,12场重大项目“三集中”活动接连登场,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6个,总投资437.8亿元。在宜昌,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2个,三宁化工乙二醇、宜昌至郑万铁路联络线、伍家岗长江大桥等595个投资过亿元续建项目全部复工。
在孝感,集中开复工的亿元以上项目达271个,总投资2217.5亿元,其中新开工亿元项目109个,平均投资规模超5亿元。在鄂州,投资72亿元的湖北容百锂电正极材料项目、投资约50亿元的葛店双创谷产业园项目、投资45亿元鄂州机场空管工程塔台纷纷上马……
“今年一季度,孝感开复工的重大项目特点鲜明、亮点多多,亿元以上项目唱主角,占比超过86%,且项目结构更优,产业项目占了75%。”孝感市发改委负责人欣喜地说。
截至4月7日,全省亿元以上续建项目复工率98.0%,短短19天飙升了71.1个百分点,到岗率也由不到20%升至84.6%。除武汉外,16个市州亿元以上项目复工率达到100%。春节以来全省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771个,较19天前增长6倍多。
“二季度补缺口、三季度追平进度、四季度全力冲刺”,武汉市政府方面表示,该市全力以赴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力争4月中旬1326个亿元以上项目全部复工。
接下来,省发改委将组织一轮又一轮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和拉练比拼活动,全力推进省级10亿元以上、市级亿元以上、县级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建设提速,确保“应开尽开、应复尽复”,加快投产达效。全力以赴加快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进度,最大限度发挥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
及早谋划,用好项目“杀手锏”打好“升级牌”
眼下,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全面重启,但“重启键”不能简单按成“重复键”,而要按成“升级键”。
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叶学平分析,这次疫情正在倒逼许多商业模式、供应链、市场格局发生重大改变,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正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作为疫情主战场的湖北,更应该拿出抓项目的看家本领,用好抓大项目、抓好项目的“杀手锏”,打好“升级”牌。
“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弱项,各市州各有关部门应谋划新一轮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省发改委主任程用文表示,我省应大力谋划公共卫生设施和应急储备项目;围绕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大力谋划新基建项目;围绕强龙头、补链条、创品牌,大力谋划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产业链水平的战略性产业和转型升级项目;围绕“宅经济”、在线教育、无人零售、智能配送、智慧医疗等大力谋划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项目。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批复,全国首个非织造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项目落户仙桃,总投资9150万元。这既是国家对湖北的倾斜支持,也是我省因时而谋的结果。
“下一步,武汉将突出培育壮大新动能,聚焦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四个国家新基地和大健康产业基地等重点区域,聚焦光电子、5G、城市电网等新基建领域,加快推进武汉新芯二期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武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注意到,各地今年新开工的重大项目中,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涉足全省十大重点产业领域的项目越来越多,如宜昌有各投资20亿元的上海汇伦生物医药、湖北联昌新材料项目,襄阳有投资13亿元、年产机器人2000台的国太阳项目,荆门有投资25亿元的亿纬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等等。
叶学平认为,重点项目结构及投资结构的优化,将有利于我省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增强经济回升动力,推动全省经济早日走出阴霾,再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