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9年蔬菜市场回顾
1、生产供给总体充裕
播种面积全国蔬菜播种面积估计为3.12亿亩,单产水平偏高蔬菜生产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
生产量全年蔬菜产量约为7.19亿吨 折商品产量5.50亿吨,↑2.2% 蔬菜自损率约23.5%
2、消费需求稳中略涨
消费结构更加多元化,消费量保持小幅增长消费量为5.32亿吨,↑1.8%全年人均鲜食消费量161千克加工消费增加相对较快,↑2.7%蔬菜损耗仍处于较高水平
3、贸易顺差小幅增加
❶ 进出口量额均增
❷ 贸易顺差小幅增加
贸易顺差145.39亿美元,↑ 0.9%优势品种出口有所恢复,进口增速回落趋稳
❸ 优势品种出口有所恢复优势品种:蘑菇和大蒜,其他主要品种包括木耳、番茄、辣椒、生姜、洋葱、胡萝卜及萝卜等,出口额前10位品种合计出口额占比超过60%。其中蘑菇及其初级产品(干、加工)占18.9%。大蒜出口量↓7.3%,出口额↑22.3%,但与2017年相比仍减少24.3%,尚未恢复至历史较好水平。出口地区:亚洲(74.6%)、欧洲(12.2%)、北美洲(6.9%)。主要出口市场:日本(14.4%)、中国香港(13.5%)、越南(12.9%)、韩国(7.6%)
❹ 进口增速回落趋稳主要品种:马铃薯、辣椒、胡椒和豌豆等进口区域:亚洲(62.4%)、北美洲(17.7%)、欧洲(11.2%)进口来源国:印度(32.1%)、美国(16.7%)、越南(9.0%)、日本(6.3%)、泰国(4.0%)
4、蔬菜价格总体偏高
2019年,批发均价4.23元/千克,较去年↑ 7.9%,涨幅扩大了2.8个百分点,较近5年平均水平高9.9%
年内变化:
·一二季度偏高
·三季度较往年提前约1个月进入下行区间
·四季度季节性上扬
二、2020年蔬菜供需分析
1、生产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导致短期产地蔬菜外运受阻,销地蔬菜供给不足。疫情缓解后,跨区域流通逐步恢复,各产区加大生产扶植力度,生产恢复较快,2020年预计蔬菜产量将达7.27亿吨,↑ 1.1%
2、消费
增速放缓,在外餐饮消费、团体消费阶段性不振,家庭蔬菜消费行为出现新特点。疫情缓解后,预计消费呈恢复性增长,消费量约5.35亿吨,↑ 0.4%。其中鲜食消费2.28亿吨,加工消费1.24亿吨。
3、贸易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经贸局面更加复杂,蔬菜贸易整体偏弱。疫情缓解后,预计蔬菜进出口恢复性增长,贸易顺差格局将保持。
4、价格
第一季度菜价水平明显高于往年,后期快速回落,保持季节性波动特征。预计夏秋菜价恢复性下行,较往年季节性下行幅度或偏大,个别品种波动较明显
三、未来10年展望
总体趋势
1、蔬菜总产量稳中有增,增速趋缓
总产量稳中有增 预计2025年7.69亿吨,2029年7.96亿吨,年均增速1.2%生产目标发生转变 产量→质量+绿色
2、消费小幅增长,向质量型转变
预计2025年消费量为5.86亿吨 ,2029年为6.16亿吨,年均增长1.6%。
鲜食消费:小幅增长,2029年约占总消费的46.2%
加工消费:稳定发展,加工率达23%以上
其他消费:饲用、种用等比重稳中略增,未来10年将保持在11%以上
蔬菜损耗:逐步降低,自损率年均降幅约1.3%
3、保持国际竞争优势和贸易顺差格局
预计进出口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4%和3.2% 。
出口:品类会更加多样,大蒜出口数量、品质和价格优势一定时期内将继续保持。
进口:
蔬菜进口规模和金额都较小,对国内供需形势影响有限。
预计蔬菜种子进口将会有效减少。
“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和“1+3+7+1”自贸区开放新格局,为蔬菜进口带来新的活力
4、蔬菜价格波动上涨
预计年均增幅小于过去10年,保持季节性和周期性波动特征。
年际变化看:维持小幅波动上涨态势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产流通各环节人工成本持续上升居民消费需求提档升级
年内变化看:合理范围内“V”型波动,季节性价格波动幅度收窄 “绿色通道”相关政策不断优化产地蔬菜预冷设施、批发市场冷藏设施、大中城市低温配送中心
不确定性分析
1、异常天气:干旱、洪涝、雨雪、台风等异常天气均可直接导致蔬菜产量受损或茬口衔接不畅,减少有效供给。
2、病虫害因素:主产区相对集中,尤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暴发病虫害,影响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和市场形势。
3、国际因素:国际油价的波动、世界经贸局势变数,影响蔬菜贸易规模和结构;进口国食品安全标准变化,为中国蔬菜及其加工制品出口带来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