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上水产纵四海,服务八方暖人心!
(点击上图进入长江云垄上农学院:“好润渔医在线”专栏,学习水产养殖技术!)
肉眼检查(简称目检)是目前诊断鱼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用肉眼找出病鱼患病部位的各种特征或一些肉眼可见的病原生物,从而诊断鱼患了什么病。对鱼体进行目检的部位和顺序是体表、鳃和内脏。本文列举部份鱼病为例简介如下:
一、根据鱼病的患病部位特征的快速诊断
鱼儿患病后应及时首先重点检查鱼的体表、鳃、内脏三个部分,时机宜早,以宜于及时救治。
(一)、体表
将捞出的活病鱼或刚死不久的病鱼放在鱼盘或白瓷盘中,对头部、嘴、鳃盖、鳞片、鳍条进行仔细观察,看是否有大型病原生物,就要根据患病部位的症状来辨别,并把观察到的症状联系起来加以综合分析。
检查有无大型病原体:
如水霉、嗜子宫线虫、锚头蚤、鱼鲺、钩介幼虫等。
根据症状辨别病原:
如车轮虫、鱼波豆虫、斜管虫、三代虫等寄生,寄生虫滋生一般会引起鱼体分泌大量粘液,有时略带污泥,或是头、嘴及鳍条末端腐烂,但鳍条基部一般无充血现象。
(显微镜下的双穴吸虫)
(鱼眼睛晶状体内的双穴吸虫囊蚴)
双穴吸虫病:则表现出眼睛混浊,有白内障。
复口吸虫病:病鱼脑部充血,嘴圈发白,眼球突出甚至脱落。有的病鱼眼球混浊,呈乳白色,有白内障。
(复口吸虫病)
(血居吸虫成虫)
鱼腹部膨大,眼睛突出,多为血居吸虫病。
(鱼类血居吸虫病)
赤皮病:表皮腐烂或鳍条被蛀断,体表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尤以腹部最为明显。
(赤皮病)
(疖疮病)
疖疮病则在病变部位发炎、脓肿。病鱼背部两侧有浮肿脓疮,触摸有浮肿感觉。剪开病鱼表皮,肌肉呈脓血状。病变部位发炎,溃疡部位多由肌肉内部烂出,有时表皮仍完好。
(白皮病)
白皮病的病变部位发白,粘液减少,用手摸时有粗糙的感觉。常见于背鳍后部至尾柄末端的皮肤发白,呈白雾状,与前半部颜色显著不同。
腐皮病的病变部位产生侵蚀性的腐烂等病状。
发现病鱼肌肉、鳃盖和鳍基充血发红,可初步诊断为病毒性出血病或暴发性鱼病。
病鱼尾巴极度上翘、颅脑发黄,在水中狂游打圈,则为疯狂病。有时疯狂病表现为病鱼身体瘦弱,体色暗淡,鱼体后半部上翘,常在水面打圈。打开病鱼头骨,有时可见白点状的粘孢子虫胞囊。
(鱼怪病)
鱼怪病:鱼口内见有虫体或鱼胸鳍基部有1个黄豆大小的洞,洞内可见虫体。
(打印病)
打印病:此病由外部烂入。病鱼尾柄或腹部两侧出现圆形、卵形或椭圆形红斑,严重时由外部烂入,肌肉腐烂出现小洞,可见骨骼或内脏。
白头白嘴病:常发生于鱼苗和初期夏花阶段。病鱼体瘦发黑,漂浮在岸边,头顶和嘴的周围发白,严重时发生腐烂。
(鱼蛭)
鱼蛭,也称之为"蚂蟥",在鱼体吸食血液时,常可把多种血液寄生虫(如椎体虫)由病鱼传递给健康鱼。
(显微镜下的车轮虫)
车轮虫病:病鱼鳃部充血,头部发红,嘴周围有时呈白色。病情严重时,病鱼常群集在塘边。
(显微镜下的斜管虫)
斜管虫病:病鱼体表黏液增多,表面常形成一层淡蓝灰色薄膜。
水霉病:病鱼体表长有似旧棉絮状的苗丝,最后病鱼瘦弱致死。
(显微镜下的小瓜虫)
小瓜虫病:病鱼体表、鳍条布满白色小点状的脓疱。
坚鳞病:病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多在尾部)向外张开像松球,形成坚鳞,鳞下聚集透明液体。病鱼有时伴有眼球突出、腹部膨胀、鳍基附近皮下充血等症状。
打粉病:鱼全身像裹了一层米粉一样。
(锚头鳋)
(锚头鳋)
部分鳞片发炎红肿,呈红点,有针状虫体,为铁锚虫病或锚头鳋病。
(鱼鲺)
(指甲上的鱼鲺,示虫体的大小)
形似臭虫状的虫体则为鲺。
鱼腹部膨大,鳃丝发白,贫血,多为球虫病。
肛门红肿,多为肠炎病。
(鲢鱼长期缺氧导致下唇突出)
(鱼类长期缺氧导致下唇突出)
鱼下唇突出,无其他症状,为缺氧浮头而死。
(鱼眼球突出,鳞片松立)
鱼眼球突出,鳞片松立,一般为可能池水有毒所致。
鱼体发黑,口腔充血,背部肌肉发红,剥皮肌肉出血,鳍基充血,肛门红肿,可能是病毒性出血或肠炎。
出血病:肌肉、口腔、各种鳍条的基部充血,尤以臀鳍为甚。剥去皮肤可见肌肉点状出血,患病严重的肌肉全部发红。有时病鱼的鳃盖、大颚、眼圈和肠道等处也有充血现象;鱼鳃失去鲜红色,或呈苍白色。
(二)、鳃
鳃部检查,重点是鳃丝。首先应注意鳃盖是否张开,然后用剪刀剪去鳃盖,观察鳃片的颜色是否正常,粘液是否较多,鳃丝末端是否有肿大和腐烂现象。
(正常的鱼鳃)
(烂鳃病,鳃盖骨腐蚀成小洞"开天窗")
(烂鳃病)
细菌性烂鳃病:则鳃丝末端腐烂,粘液较多。
(烂鳃病)
头部乌黑,鳃盖骨腐蚀成小洞或鳃丝发白腐烂,多为烂鳃病。
鳃霉病:鳃片颜色比正常鱼的鳃片颜色较白,略带血红色小点。
(鳃丝肿大,鳃片上有较多粘液)
患发鱼波豆虫病、口丝虫、鳃隐鞭虫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指环虫病和三代虫等寄生虫性鱼病,则鳃丝上有较多粘液。
(显微镜下的指环虫)
(中华鳋)
患中华鳋(鳃蛆)病、双身虫、指环虫以及粘孢子虫等寄生虫病,则常表现鳃丝肿大,鳃盖张开等症状。
亚硝酸盐中毒:鳃丝颜色变为紫红色等。
(三)、内脏
肝胰脏正常颜色为粉红色,外表光滑。肠正常时,因其中有食物粪便存在,呈暗褐色,边缘粉红色,鳔白色。
将一边的腹壁剪去(注意勿损坏内脏),从肛门部位向左上方沿侧线剪至鳃盖后缘,向下剪至胸鳍基部,除去整片侧肌。
内脏检查以肠道为主,将病鱼一边的肠壁剪开,先观察是否有腹水和肉眼可见的寄生虫(如线虫、双线绦虫等),其次应仔细观察各内脏的外表,看是否正常,最后用剪刀把咽喉部的前肠和肛门部位的后肠肠道剪断,取出内脏,置于白瓷盘中,把肝、脾、胆、鳔等器官逐个分开,再把肠道从前肠至后肠剪开,分成前中后3段,置于盘内。
把肠道中的食物、粪便除去,仔细观察肠道中是否有吸虫、绦虫等。肠壁上是否有粘孢子虫胞囊或球虫,若有则会在肠壁上有成片或稀散的小白点。同时应注意观察肠壁是否充血、发炎、溃烂等。
肠炎病:会表现肠壁充血、发炎、溃疡。肛门红肿,严重者轻压腹部有脓血或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肠道部分或全部发炎,呈紫红色。
吸虫、绦虫、线虫等肉眼容易看见。
(绦虫)
舌状绦虫病:病鱼腹部肿大,剪开腹部可见体腔内有色带状虫体。
(粘孢子虫)
艾美虫病和粘孢子虫病在肠壁上一般有成片或稀散的白点。
(肠壁上粘孢子虫)
肠壁上是否有粘孢子虫胞囊或球虫,若有则会在肠壁上有成片或稀散的小白点。
鳃丝呈苍白色,严重者腹部稍膨大,肠道前端内壁有许多米粒状的球虫胞囊。鱼腹部膨大,鳃丝发白,贫血,多为球虫病。
(肠管充血)
(脂肪肝)
饲料营养缺乏等原因可产生肠壁变薄,质地脆的症状。
二、根据鱼病发生的病原种类的快速诊断
根据鱼病发生的病原种类,将鱼病大致归纳为六大类别。
(一)、细菌类鱼病
常表现出充血、发炎、脓肿、腐烂、鳍条基部充血、蛀鳍(鳍的表皮组织腐烂)、竖鳞等病状。
(白鳃,鳃丝贫血发白)
烂鳃病:鳃丝腐烂,粘液分泌多并附有污泥,鳃盖骨出现“开天窗”症状。
肠炎病:病鱼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液体流出;
赤皮病:表现为鳞片脱落,鳍条蛀烂,体表充血发炎。
患打印病的鱼则在尾柄或腹部两侧出现一个个似指印状的红斑。
白头白嘴病:隔水观察,可见鱼体头部、嘴唇发白、糜烂;
白皮病症状为病鱼尾柄部位发白。
病症最为突出的要数淡水鱼类暴发性病(或称败血症):病鱼全身充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内脏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病变,是淡水鱼危害性最大的鱼病之一。
(二)、病毒类鱼病
草鱼出血病是病毒性鱼病的主要代表,感染此病的草鱼呈全身性出血症状,表现出红肌肉、红鳍红鳃盖、肠炎三大特征,其流行水温为20℃-30℃,是草鱼种培育的最大病患之一。
(三)、真菌类鱼病
真菌是一种低等植物,在淡水中,能致病的只有水霉和鳃霉两类。
当水霉病发生时,病鱼体表伤口处长出一团团如棉絮状白毛。鱼卵在孵化过程中也常发生此症,而严重影响孵化率。
鳃霉病一般较少发生,但一旦爆发,危害极大,患病鱼鳃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四)、原虫类鱼病
原虫病是由原生动物寄生引起的鱼病,原生动物是一种单细胞动物,虫体很小,肉眼看不到,而且种类有成千上万之多。
寄生虫寄生鱼体时有一个共性,即:寄生部位(如鳃、体表、肠道等)粘液增多,一般不出现细菌性鱼病那种充血发炎症状。
危害的对象主要是鱼苗、鱼种阶段,好发生于春秋温湿季节,流行水温为15℃-25℃,。在实际养殖中,几种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原虫病,也有明显的表症可供诊断。
小瓜虫病:病鱼体表和鳃部出现密密的小白点;
车轮虫病:幼鱼受到车轮虫侵袭时,有绕池边群游现象,鱼体消瘦,有时还出现“白嘴”症状;
鳃隐鞭虫病:鳃丝鲜红,多粘液,但鳃丝不腐烂;
孢子虫病:不同鱼种、症状表现也各部相同,如鲢、鳙鱼感染孢子虫时表现为疯狂病,在水中狂游乱窜,鲤鱼的病灶则在鳃部,出现许多灰白色的点状胞囊,鲫鱼在头部后上端形成瘤状孢囊,草鱼则表现在肠壁出现许多白色小孢囊。
(五)、大型寄生虫病
虫体多寄生在鱼体表、鳃或肠道内,多数寄生虫可用肉眼看到并辨认。
(鱼怪)
锚头鳋病: 肉眼可见体表有如针状虫体;部分鳞片发炎红肿,呈红点,有针状虫体。
中华鳋(鳃蛆病):肉眼可见蛆一样白色小虫附着在鳃丝上;
(鱼腹内的绦虫、面条虫)
绦虫病:虫体似粗棉线,毛细线虫寄生于草鱼、鲢鱼肠道内;
嗜子宫线虫则寄生在鲤、鳗鱼鳞片或鳔内。
鱼鲺:虫体透明,形状似臭虫,吸附在鱼体表上。形似臭虫状的虫体则为鲺。
(显微镜下的三代虫)
指环虫和三代虫则需具助低倍显微镜观察,才能看见形似水蛭般透明虫体,其中指环虫的头部一端有四个黑色眼点,三代虫则无。
(六)、其他类
因水质不良、中毒、营养不足引起,或因其他生物因素造成。
气泡病:因水中气体过于饱和,导致幼鱼肠道、体表、鳃等部位附有较多气泡而漂浮水面,无法下沉。
鱼下唇突出,无其他症状,为缺氧浮头。
泛池则是因水中缺氧,导致池鱼窒息死亡,多发生在清晨,养殖中一旦发现池鱼严重浮头,应立即灌注新水,开启增氧机,并施洒化学增氧剂急救。
打粉病则由于水质酸性过重,滋生大量嗜酸性卵甲藻引起,病鱼体表布满白点,尤如裹了一层米粉状,此病发生时忌用硫酸铜治疗,可用生石灰将池水PH值调高,抑制该藻类生长。
跑马病:鱼苗因缺乏适口饵料而出现绕池边成狅游现象,可采取分塘分稀及增大每日投饲量措施缓解病情。
有些鱼病的病状,包括体表、鳃、内脏等部位的症状,有时一种病有几种病状同时表现出来,如肠炎病不单是肛门红肿、肠壁充血,有时也有鳍条基部充血、蛀鳍等病状。
另外,有时一种病状在好几种病中同样出现,如体色发黑、鳍基充血和蛀鳍的赤皮病、烂鳃病、疖疮病、肠炎病及一些其他细菌性鱼病所共有;又如在大量车轮虫、鱼波豆虫、斜管虫、小瓜虫、三代虫等寄生时,都会在体表、鳃部有较多的粘液,所以应把观察到的病状,联系、综合起来加以分析,才可能对鱼病的判定尽量精准少误判。
来源:水花鱼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责任编辑:大虾仁
(扫上图二维码加“蟹妹”,回复"小龙虾"、"螃蟹"、"黑斑蛙"、"鱼"、"商户"、"鲈鱼"、"黄鳝"、"泥鳅"、"甲鱼"、"鳜鱼"、"黄颡鱼"、“螺丝”关键词进入相应水产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