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村第一代“豆腐女将”代表卢爱莲和曾经打豆腐的石磨。她今年78岁,去年还在打豆腐。
中山村第二代“豆腐女将”代表黄春香和曾经卖豆腐的竹篮。
中山村新生代“豆腐女将”代表王芊,今年18岁。她即将通过网上直播,推销豆腐。
崇阳县高枧乡中山村,远近闻名的“豆腐村”。
“太远了!从县城去高枧乡要两个半小时,比去武汉还远。”曾经,崇阳人说起高枧就直摇头。
高枧乡的中山村,位居我省和江西交界之处,山高路远。村里曾流行着这样的顺口溜:“五谷年年丰,道路却不通;有货卖不出,致富一场空。”随着脱贫攻坚推进,旅游公路、“四好农村路”建设拉近了中山村与外界的距离。
5月底,迎着徐徐山风,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崇阳县城出发,半个多小时就抵达高枧乡中山村。一条豆腐街,带我们走进几代人的时光记忆。
“40后”卢爱莲——
旧石磨和新别墅
打了一辈子豆腐,78岁的卢爱莲今年想歇歇了:“安心带好重孙。”
离她家不远,儿子新建的别墅初具雏形,700多平方米的豆腐厂也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以前打豆腐苦。”卢爱莲回忆,水要去挑,柴要去砍,几十斤的石磨经常推得满头大汗。连夜打好豆腐后,还要挑出去卖。
四五十斤的担子,压在20多岁的小姑娘肩头,卢爱莲使出浑身力气,咬牙爬上一节节陡峭山路。一年冬天,山路结冰打滑,卢爱莲重重摔在地上,豆腐全撒了。她一个人坐在路边,哭了好久。
靠肩挑背驮,在我省崇阳、通城和江西等地,中山豆腐小有名气。
“村里人勤劳、手艺好,我们在青山水库源头,水质硒含量高,豆腐口感格外好。”村党支部书记王局检说。
家乡的路越修越好,通讯也越来越发达。10多年前,卢爱莲外出打工的儿子、儿媳也返乡做起豆腐生意。“婆婆帮我们带大孩子,又帮我们做豆腐,起早贪黑、勤扒苦做,没有一句怨言。”儿媳卢望兵十分感激。
村口,卢家的欧式别墅十分“潮”,还没装修已花费70万元。“都是一块块豆腐打出来的。”卢望兵感叹。
豆腐一条街上,卢爱莲用过的石磨,作为复古装饰品“躺”在路边。“村里发展旅游,别墅建好后,我们还打算做民宿。”卢望兵充满期盼。
“60后”黄春香——
手提篮和朋友圈
豆腐街上,53岁的黄春香搬着梯子,准备整理家务。她热情地把我们带到家里,从楼顶翻出一个落满灰尘的手提篮:“年轻时,打好豆腐挎出去卖。两竹篮近50斤,最远的一次,走了三四十里路。”
黄春香的女儿在一旁辅导儿子网课,旧竹篮唤起她的记忆:“1998年以前,我们还住在半山腰,距离村小还有5公里山路。每周寄宿,妈妈做的干豆腐、干豆渣,可是美味佳肴。大家把饭菜热在学校的大锅里,一下课,得飞奔去抢,晚一点,我的菜就可能被其他同学吃了。”
中山村豆腐生意成气候,黄春香妹妹黄连,举家从隔壁金塘镇搬了过来,在村里租房子做生意。黄连的手机里,我省崇阳县和江西省修水县的各大餐馆,经常催她快点把新鲜豆腐送过去;她的微信朋友圈,是全国各地的客户,“接了订单,打好包,到镇上去发快递。”路没修好之前,中山村到镇里得个把小时,现在开车,20分钟就到了。
忙的时候,黄春香也帮妹妹的忙。勤劳致富,黄春香建起两层楼楼房。
“00后”王芊——
外出务工和“家门口”直播
远山如黛,中山村村委会旁边,新建的崇阳中山富硒绿色豆制品加工厂十分惹眼。
一袭七分袖淡绿风衣,18岁的王芊正在打包油豆皮。
面对攀谈,她有点羞涩:“这是叔叔王学礼承包的工厂,我在这里每个月有2600元工资。”
2018年,在扶贫资金的帮助下,中山村建起豆制品加工厂。
承包给谁呢?村里召开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大会,会做豆腐的人都来露一手。大家公开评议,谁家的豆腐嫩,谁家的豆浆香。“还要看这家人的人品。”王局检说,经民主评议,来自“豆腐世家”的王学礼获得承包权。
王学礼的父亲王望玖,13岁开始打豆腐。王学礼14岁就帮父亲挑豆腐去江西卖。“以前村里穷。我们浑身是力,就是没地方使。1991年,我外出打工,湖南、浙江、安徽、北京到处跑。”45岁的王学礼说,“2017年回到村里,想有个稳定的门路做点事,终于成了。”
去年下半年,工厂开始运营,一天得用掉1000多斤豆子,每天营业额1万元。“订单做不过来,12月份都不敢接单了。”王学礼说。在他的劝说下,哥哥一家从江西回到村里,侄女王芊放弃在广东的工作回来“上班”。
这段时间,王学礼还在装修乡镇的门店,“芊芊年轻,头脑灵活,将来她主要负责打理店面,还准备让她开直播,用流量带货。”
临别之际,王局检还有说不完的话:“北京的老板来投资,村里还要建网红吊桥、阳光餐厅,搞篝火晚会和CS真人游戏……豆腐+旅游,很多文章可以做!”
记者手记
勤劳就是出路
□ 荟君
一块普通的豆腐,链接着真挚的婆媳之情、无私的母女之爱、互帮互助的叔侄之义,更承载着世世代代中山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山村虽然偏远,却成为远近闻名、订单不断的豆腐村。
在村里采访,很多家长都在辅导孩子网课,仅有的一部手机都成为孩子的专属学习用品。村支书王局检十分自豪:“我们村每年出10多个本科生。”
渴望改变、期待改变、致力于改变的中山人,将勤劳质朴的民风代代传承。
好的民风就是生产力,勤扒苦做就是致富之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是根本。
中山村的老百姓感染着我们,更期待这块豆腐背后的内生力量,鼓舞更多想奔小康的人们。
图文来源:湖北日报 全媒记者陈会君 通讯员 胡向辉 汪佳
责任编辑:许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