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兴兵和他的“运动羊”。 (通讯员 曾超 摄)
郑兴兵住在凤凰尖——松滋市卸甲坪乡彭家沟村海拔700多米的大山上,号称“荆州屋脊”。从松滋城区到他家的山路,有4个多小时车程。
离他家200多米,车子开不动了,只好步行。一路上,羊屎颗粒撒在碎石间,狗叫声响彻山谷,不时还夹杂着牛叫。路边有个简易大棚,是郑兴兵的猪圈和牛栏。一头母猪和两头小猪在吃槽食,几头牛一字排开拴在铁杠上。
再上一个山坡,拐过一片裸露出来的嶙峋怪石,郑兴兵的家出现在眼前。三间平房,没有粉刷,只是抹了一层水泥。堂屋里摆放几件农具,两边房间各放一张床。
郑兴兵46岁,瘦削身板在衣服里面晃荡。他不爱言语,问一句说一句。妻子张老皿是贵州人,非常热情,端茶倒水,忙里忙外,很能干的样子。
7年前从外地打工回家的郑兴兵怎么都没想到,自己没有在繁华大都市闯出名堂,居然在老家这么恶劣的条件下,从一个两手空空的贫困户变成明星户。
6个皮蛋过年
郑兴兵姐弟4人,早年丧父,母亲将他们拉扯大。成年后,为养家糊口,他到浙江一家模具厂烧电焊,一干就是七年。工资低,供不起老婆孩子生活,2013年离婚了。
郑兴兵回到凤凰尖,当地13户人家只剩下3户老弱病残。低矮潮湿的土坯房,屋顶垮了半边。年迈的老母亲颤颤巍巍靠着门框望着他,半天说不出话。
当年春节,他身无分文,找村里小卖部赊了6个皮蛋过年。
当初一个人逃离凤凰尖,是为了走出贫困,结果还是一无所有地回来。郑兴兵望着门前大山,不知何去何从。
村支部书记魏刚上门:“哪里水土不养人?只要肯干,不出门也能过上好日子。”
“搞么事?”郑兴兵一头雾水。
“搞养殖。养猪、养牛、养羊,你从小都会,还怕搞不成?”
“我一分钱都冇得,到哪里买种?”
“贷款。”
可信贷员上门一看,土房子,都要垮了,抵押不了,不能贷。魏刚出面担保,贷了3万元。
2头牛、20只羊,又找邻村熟人赊了6头猪仔,郑兴兵搞起养殖。牲口多,没管住,羊吃邻居玉米,被藏起来。郑兴兵理亏,又赔不起,只好找魏刚。魏刚帮他要回羊,心想郑兴兵搞不好邻里关系,干脆动员邻居们迁走,给他腾出场子搞养殖。
凤凰尖只剩下郑兴兵一家人。方圆200多亩山林,都成“他的养殖场”。
赚了钱,脱贫又脱单
2014年,精准扶贫的雨露撒到凤凰尖,郑兴兵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松滋市财政监督局局长陈茂荣带队进驻彭家沟,成了郑兴兵的主心骨。陈茂荣给郑兴兵算账:猪牛羊能卖多少钱,离脱贫还差多少,一笔一笔清清楚楚,使郑兴兵知道今后的路在哪里。
“要扩大养殖规模。”陈茂荣给郑兴兵开出“药方”。“冇得钱啊!”郑兴兵一脸丧气。“扶贫有无息贷款。你今年申请贷5万元,先试试看。”陈茂荣要工作队员带着郑兴兵去办手续。
4头牛、36只羊、500只鸡,村里还无偿给了6头猪,郑兴兵家当大了,搞得也起劲。他早上五六点起床把猪牛羊放出来,让它们满山跑,下午五六点再吆喝回去。不喂饲料,生态养殖,肉质自然比圈养的好,再加上扶贫队推销,郑兴兵的猪牛羊肉每斤比市场价高出五六块,还供不应求。
第二年,尝到甜头的郑兴兵贷到扶贫款10万元,两年一还。魏刚从山东给他买回藏香猪和山东驴,再加上本土鸡、牛、羊,家业越来越大。年底来杀猪的客户越来越多,价格日渐上涨。郑兴兵有了存款。
“我要做屋。”郑兴兵看到扶贫队给凤凰尖铺路、通水、通电,生活条件改善,养殖规模越做越大,就不想搬走了。扶贫队又给他争取危房改造资金,帮他住进新房。
有了屋,还没家。郑兴兵想到原来打工时互有好感的贵州女工友张老皿,鼓起勇气拿起电话……2016年郑兴兵把张老皿接到凤凰尖,立下誓言:“只要你留下来,明年就脱贫,不脱贫不结婚!”
张老皿留下了。家里多了一个人,郑兴兵干劲更足。2017年底陈茂荣跟他一起算账:刨开成本,纯收入9万多元!“恭喜你!脱贫啦!”陈茂荣一脸兴奋。郑兴兵则望向一旁的张老皿,两人笑开了花。
“我申请脱贫!”郑兴兵到村部找魏刚办手续。张老皿也二话不说,两人在大雪纷飞中领回结婚证。
沉寂已久的凤凰尖终于热闹一回。看门狗带着猪牛羊一起给郑兴兵“奏”起大合唱。
“我只有9星,还差1星”
2019年非洲猪瘟没有传到山高路远的凤凰尖,郑兴兵躲过一劫,还因此大赚一把:43头肉猪纯赚20多万元。“别人卖18块一斤,我的卖24块。”郑兴兵的生态猪在松滋和周边湖南小有名气。隔壁乌溪沟村支部书记陈猛把自己圈养的“饲料猪”卖了,调头找郑兴兵买满山跑的“运动猪”。
陈茂荣给郑兴兵算账:加上牛羊驴鸡,去年他毛收入50多万元。看着扶贫对象脱贫致富,陈茂荣比自己挣钱还高兴。
郑兴兵家门口有一堆碎石和山沙,他用机械搅拌好,准备修一条上山水泥路,好让买肉的客户直接把车开上来。屋旁还有一堆砖,准备用来砌猪圈。家里有了耕种机,三轮车换成四轮农用车,车棚就做成了狗棚。他还要引进三相电,买电机磨高粱粉。
“现在最急迫的是要建一个沼气池,把猪粪和牛粪集中处理,保护好环境。”陈茂荣和魏刚又给郑兴兵策划“升级版”。“绿水青山在你手里变成了金山银山,不能养殖规模搞大了,最后变成臭水荒山。”松滋沼气工程建设远近闻名,陈茂荣已经谋划在心。
魏刚在村里牵头成立生态养殖合作社,郑兴兵成为“龙头”,每年贡献大量生态猪牛羊肉制品,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户。他没有把十星文明户牌子挂起来,“我只有9星,还差一星,环境卫生的。”郑兴兵一脸认真,“沼气池一修起,牌子就挂起来。”郑兴兵站在屋门口,双手叉腰,仰望大山,目光炯炯。
凤凰尖,多么响亮的名字。郑兴兵终于让这块贫瘠的土地生长出富裕的种子。
他想让后辈在此生生不息。“这么美的凤凰尖,不能没有人烟!”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 全媒记者罗序文 通讯员廖义华 黄中卫
责任编辑:许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