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泥腿子”的鳝鱼人工繁育梦

2020-09-04 09:00   常德日报  



垄上水产纵四海,服务八方暖人心!

8月27日下午3点,何志红把摩托车停靠在田边,穿过一条泥泞小路,来到他的鳝鱼苗培育室。说是培育室,其实不过是一个简陋的瓦棚。

何志红的鳝鱼苗培育室,异常简陋。

今年,在这个位于常德市鼎城区十美堂镇小茅村的培育室,他成功孵化、培育出了两万尾鳝鱼苗。记者当天走进培育室,看到最后一批还未进入网箱的鳝鱼苗正在白色塑料筐中游动。注视着鳝苗,何志红眼中有光。

一身迷彩劳作服,一双黑胶雨靴,何志红看起来就是个“泥腿子” 。这样一个初中未毕业,又没有资源的人要搞实验,无怪乎亲朋好友说他“疯了”,何况他要研究的还是鳝鱼人工繁育。

要知道,黄鳝具有性逆转的特性,终生只产一次卵,且鳝鱼苗的孵化需要依靠黄鳝吐出的泡沫,业界普遍认为鳝鱼人工繁育是非常困难的,养殖户一般都是进购野生鳝鱼苗进行养殖。“一两以下,筷子大小的野生苗属于最好的苗。”何志红说,他从2015年开始养殖鳝鱼,第一次购买的野生苗中有一半以上是三两以上的商品鳝,感觉被坑后,他决心自己繁育鳝鱼苗。

虽说下定了决心,但当何志红了解到要完成一个实验周期,必须要三年时间时,他迟迟没有迈开步伐。

直到2016年夏天,何志红第一次发现鳝鱼小苗并且培育成功,这给了他莫大的信心,开始自主探索鳝鱼人工繁育。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沟港打捞水葫芦时,发现有一蔸水葫芦根上布满了寸许长的鳝鱼小苗。“我在农村生活了30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小苗的模样。”如获至宝的他,立即把这20几尾小苗拿回家培育。三个月后,他惊喜地发现那些小苗长成了筷子大小。“我拿电子秤称,足足有两斤多。”他兴奋得几天睡不着。

2017年夏天,何志红开始尝试孵化实验,他将从网箱中捞取的自然受精的鳝鱼卵放到泡沫箱中进行孵化。他先后尝试了静水、滴水和流水孵化,最终只孵化出239尾鳝鱼苗,实验失败。

那段时间,何志红每天凌晨4时起床,先去实验室清理鳝鱼苗食物残渣,然后到鳝鱼养殖池给料,再骑摩托车赶到几十公里之外的常德市城区做工。扒完中饭,他继续顶着烈日开工,“因为要早点回家给鳝鱼投食”。这之后的时间,他全部放在鳝鱼苗繁育上,没有增氧机,他便隔几个小时换一次水,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凌晨1时换水都是常事。不到一个月,他便暴瘦了20斤。

何志红专门订做了25个小网箱(最右侧一列)。他将自己孵化、培育的鳝鱼苗投放小网箱中喂养。

正当他灰心丧气之时,他在自家池塘里发现了一窝活力很强的鳝鱼苗,接着他捕捞了近二十窝约5000尾鳝鱼苗带回家培育。何志红决定来年进行仿生态繁育实验。却不想,由于缺乏经验,这批鳝鱼苗大量冻死,最后只有近千尾鳝鱼苗挺过了那个冬天。虽然结果不甚理想,但何志红发现,人工培育的鳝鱼苗对环境适应能力比野生苗强很多,开口率也高,“喂了两年整后,卖了三四百斤”。

这期间,何志红因加入邻村上河口村的共赢鳝鱼养殖合作社,结识了该村第一支部书记姚高峰。“姚书记是我鳝苗人工繁育路上的知音和见证者。”何志红说,姚高峰鼓励他和上河口村一帮鳝鱼养殖户成立了湖南介福鳝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由他本人担任理事长。“姚书记还为我争取到大湖股份的5万元投资,用于仿生态繁育实验。”

“产业扶贫对贫困村长期脱贫有重大意义,而鳝鱼繁育对产业发展又至关重要。”姚高峰说,他和何志红接触颇多,深深地为他的闯劲和韧性所折服。“虽然仿生态繁育实验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正因此,何志红从中吸取总结教训,掌握了鳝鱼苗过冬技术,“我对他充满信心”。

虽然失败多次,但何志红一直没有放弃人工孵化实验。“人工孵化的鳝鱼苗更能适应环境,孵化的鳝鱼苗产量大。”何志红说,这几年野生苗越来越难以满足养殖需求,导致不少商贩“坐地起价”,这也是他坚持要搞人工繁育实验的原因,“我个人的资金和精力有限,今年孵化、培育的鳝苗仅能满足自己的合作社”。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何志红曾在日记里用这句诗来描绘自己的心境,他做好了与孤独相伴的准备。“明年我准备做人工催卵的实验,那样鳝鱼苗产量会成几何增长。”何志红说,他正朝着工厂化全人工繁育模式努力奋斗。

来源:常德日报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责任编辑:李芬

(扫上图二维码加“蟹妹”,回复"小龙虾"、"螃蟹"、"黑斑蛙"、"鱼"、"商户"、"鲈鱼"、"黄鳝"、"泥鳅"、"甲鱼"、"鳜鱼"、"黄颡鱼"、“螺丝”关键词进入相应水产交流群~)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670/202009/e28143d2df025d65bd02cb42c85466af.jpg-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