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咩——”8月26日一早,孝昌县邹岗镇校堂村十分热闹。一个小小身影出现在羊圈门口,羊群迅速涌过来,欢快地叫着。
“都说赶羊要赶头羊,头羊呢?”中央媒体采访团记者们纷纷举起相机,准备记录下这一现场。
“根根就是头羊呐!他走到哪,羊群就跟到哪!”一旁的村民手一指,笑着说。
原来,眼前这个仅1.4米高、娃娃脸、说话不太伶俐的“小男孩”,就是唐根根。唐根根今年28岁,由于先天肢体二级残疾,四肢无力,从小到大,走路没少摔跤。然而,历经摔打的他却坚持“奔跑”,拔掉了自家的“穷根”。
“我一定要把羊儿养活”
唐根根从小生活在一个贫困家庭,父亲长期生病吃药,无法干重体力活,母亲何华云艰辛抚养他和弟弟唐派派。上学后,不管是读书还是写字,唐根根都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2016年,唐根根从武汉商学院会计专业毕业,踌躇满志的他准备在城里找一份安稳的工作,让家人过上好生活。
然而,由于先天残疾,求职屡屡受挫。
那段时间,他整天睡不着觉,辗转反侧:“在家干不了力气活,在外面又找不到工作,这日子怎么过?”
他想过种田,可光靠种田很难脱贫;想过养猪,可投入太大。在母亲和扶贫工作队的鼓励下,唐根根决定,先把家里的几十只羊养起来。
养羊,好说难做。“看着羊好好的,过了几天就死了。”看着夭折的羊羔,唐根根无比心痛。
“我一定要把这些羊儿养活!”他暗暗立下誓言。
几年下来,他上网查阅资料、请教畜牧局专家、查看书籍,努力学习科学养羊方法,手写笔记记了一大摞。
“羊羔出生时,要及时补充钙、蛋白质等营养,纯牛奶正好满足这些需求。”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验,他的羊儿不仅活了下来,还长得越来越壮实。
最多一天接生五六十只羊羔
一只母羊一年可以生产2到3只羊羔。碰到生产高峰期,唐根根和家人要从一大早接生到晚上十一二点。
“最多的一天,我们接生了五六十只羊羔!”谈起这些,唐根根眼睛放光。
很快,羊群从最初的40多只,壮大到了600多只。种类也在增加,有本地山羊、波尔山羊、黄山羊等品种。2019年唐根根收入近30万元。
为了坚持生态养殖,唐根根每天放羊都要走上十几万步。这对于先天肌无力的病人来说,是极大的挑战。
“刚开始经常摔跤,摔到裤子破了,摔得鼻青脸肿。但我一想,这何尝不是一种锻炼?你看,小腿的肌肉都长大了。”唐根根弯下腰摸了摸小腿,略显羞涩。
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唐根根申请贴息贷款,申报专项资金,创办邹岗镇和谐家庭生态农场,成立孝昌根根种养殖合作社。
现在,唐根根成了村里的致富“头羊”,带领着更多村民一起奔小康。
他与附近17名贫困户签订了协议:他给每户提供怀孕母羊,生下的羊羔免费赠送,母羊回收。羊羔养大后,贫困户可以自己销售,也可以委托他来销售。
根据协议,方集村贫困户熊志强靠两只怀孕母羊免费得到了4只羊羔,又买了3只怀孕母羊,现在一共有7只羊。“这7只羊就是我的不动产,会慢慢增值的。”熊志强很有信心致富,“养羊的技术、销路都有根根管,这么好的条件,能不好好干?”
“想带着大家吃上旅游饭”
因养殖生态好、羊肉口感好,加上很多人因唐根根的故事慕名前来,合作社的羊儿供不应求。
2019年,唐根根家盖起新房。尽管房屋外墙没有粉刷,但从屋檐的讲究、书房的设置、屋内外的整洁可以感受到,唐根根拔掉的穷根,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思想上的。
“你心目中的小康生活什么样?”央媒记者问。
“农业休闲观光游消费需求旺盛,让客人吃到正宗、绿色的土菜和生态羊肉,大家就可以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这就是唐根根心目中的小康生活。
图文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廖志慧
责任编辑:谢珊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