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全文公布!

2020-09-11 16:20  

垄上水产纵四海,服务八方暖人心

9月3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在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峰论坛上联合发布了《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2020)》。《报告》涵盖2019年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规模、发展特点、政策扶持、发展预测分析及建议四方面内容。《报告》的发布,为广大从业者和社会各界全面了解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全貌提供了重要参考。

2019年,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种养面积接近3500万亩,稻谷产量达到1750万吨,水产品产量超过290万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下同)。

01种养面积

2019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476.23万亩,同比增长14.26%。湖北、湖南、四川、安徽、江苏、贵州、江西、云南等8省种养面积超100万亩。其中湖北689.78万亩、湖南469.52万亩、四川469.15万亩、安徽407.84万亩,4省种养面积占全国种养总面积的58.58%。安徽、湖北每省新增种养面积超100万亩,贵州、江西、河南、湖南、黑龙江、辽宁每省新增种养面积超10万亩。

02水产品产量

2019然后,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产量291.33万吨,同比增加58.01万吨,增长24.86%,产量占淡水养殖水产品产量由2018年的7.88%提高到2019年的9.67%。湖北、四川、湖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7省种养水产品产量超10万吨,其中,湖北超80万吨,四川超40万吨,湖南、安徽、江苏3省均超30万吨,5省种养水产品产量占全国种养水产品产量的78.91%。安徽、湖北每省新增种养水产品产量超10万吨,湖南、江苏、江西、河南、贵州、四川、浙江每省新增种养水产品产量超1万吨。

03主要种养模式

2019年,稻小龙虾种养、稻鱼种养、稻蟹种养、稻鳅种养、稻鳖种养、稻螺种养、稻蛙种养等7种主要种养模式面积、水产品产量总计分别为3427.96万亩、286.17万吨,占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和水产品总产量的98.61%、98.57%。其中,稻小龙虾种养面积、水产品产量分别为1658.15万亩、177.25万吨,稻鱼种养模式(主要为鲤鱼)面积、水产品产量分别为1439.41万亩、85.69万吨。两种模式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和水产品总产量的89.11%、90.26%,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区域分布上,稻小龙虾种养模式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中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江西5省产量占稻小龙虾种养模式产量的97.23%。稻鱼种养模式在全国广泛分布,也是山区、丘陵地区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其中四川、湖南、贵州、广西、云南5省区产量占稻鱼模式产量的94.11%。稻蟹种养模式主要分布于我国三北地区以及江苏、上海、天津等沿海省份,其中辽宁、江苏、吉林、湖南、上海等5省市产量占稻蟹种养模式产量的92.43%。稻鳅种养模式在全国广泛分布,其中湖北、安徽、湖南、广西、陕西5省区产量占稻鳅种养模式产量的88.24%。稻鳖种养模式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中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江西5省产量占稻鳖种养模式产量的97.28%。稻螺种养模式主要分布于广西等地,广西一个区的产量占稻螺种养模式产量的92.10%。稻蛙种养模式主要分布于湖南、江西、四川、贵州等地,4省产量占稻蛙种养模式产量的97.79%。

04产业发展分析

2019年,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继续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稳粮作用发挥明显,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稻渔品牌不断涌现,规模化、产业化、区域化发展成为产业发展主攻方向,产业链进一步延伸,稻米和水产品加工业以及餐饮、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功能不断拓展,“稻渔+文化”“稻渔+旅游”等业态亮点纷呈,稻渔综合种养的融合发展水平和产业整体带动能力不断提升。

稳粮增效作用凸显

通过调查发现,通过增加水产品收益、提高稻米价格和减肥减药降低生产成本等,稻渔综合种养可实现亩均增效1500元以上,极大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一些抛荒撂荒田块被重新开发利用,同时很多地方充分利用冷浸田、低洼田等开展生产,反而增加了当地水稻种植面积。如湖北省将200多万亩低湖冷浸田用于发展稻虾共作,监利县、洪湖市、潜江市的水稻种植面积在近20年实现了稳步增长。

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提升

2019年,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继续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稳粮作用发挥明显,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第4部分:稻虾(克氏原螯虾)》《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第5部分:稻鳖》《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第6部分:稻鳅》等3个水产行业标准于2020年8月26日经农业农村部公告329号正式发布,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地方上,各地围绕本地区主要种养模式,积极开展技术模式的熟化和标准化,制定发布了一批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集中制定发布,初步构建了我国多层次、全覆盖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标准体系。

品牌建设不断推进

在第三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暨2019优质渔米评比推介活动上,14家企业在模式创新大赛中获奖,27个渔米产品在评比推介中获得金银奖。

浙江省累计创建稻米品牌60多个,在“2019浙江好稻米”评选中,两家企业的稻渔米获得十大金奖产品荣誉。

水产品品牌方面,小龙虾、河蟹、中华鳖等特种水产养殖品种均有全国知名公共品牌,如江苏省的盱眙龙虾、洪泽湖大闸蟹,湖北省的潜江龙虾,安徽省的合肥龙虾,湖南省的南县小龙虾,江西省的清水小龙虾,辽宁省的盘锦河蟹,浙江省的德清甲鱼。鲤鱼等大宗淡水鱼,多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品牌,如湖南省郴州高山禾花鱼、湘西辰溪稻花鱼均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规模化、区域化和产业化协调发展

在规模化经营基础上,各地依据本地区稻田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积极推动不同类型稻渔综合种养集群发展,结合区域公共品牌打造,提升产业化水平。

湖北省以“潜江龙虾”为引领,集中发展稻虾种养,一二三产同步融合发展,2019年小龙虾产业总产值达913亿元,其中二三产产值分别为162亿元、498亿元,全产业链就业人数近70万人。

湖南省在环洞庭湖区集中发展稻虾种养,2019年,区域内从事稻虾种养的公司100多家、专业合作社(协会)800多家、家庭农场近800家,年加工小龙虾10万吨以上。

四川省根据辖区内平原、丘陵、山区不同区域特点,集中打造了以成都、德阳为核心的平原稻渔产业集群,以内江、资阳、自贡为核心的川南稻渔产业集群,以绵阳、南充、遂宁为核心的川东稻渔产业集群,以广元、达州为核心的秦巴山区稻渔产业集群。

辽宁省盘锦市以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立足育苗和养殖,向二三产延伸,打造了全国最大生态蟹苗繁育基地、全国最大河蟹交易市场和全国唯一以湿地和稻蟹种养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基地。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为发展螺蛳粉产业,集中发展稻螺种养,推广面积1.5万亩,助力小米粉变成大产业。

产业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

各地结合自身区位因素和资源状况,积极推动发展适合当地的稻渔新业态经营方式,“稻渔+文化”“稻渔+休闲观光”“稻渔+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2019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越来越多的稻田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将稻渔综合种养作为渔业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技术指导示范,推广稻渔综合种养,促进农渔民脱贫致富,取得显著成效。

发展预测

结合近年来各地出台的政策和规划,预计中长期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仍将持续稳定增加。在产业发展质量上,规范发展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伴随技术模式的优化熟化,标准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伴随土地流转和新型经营主体壮大,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成为主流,产业链进一步延长,产业融合和新业态蓬勃发展,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加快。

各地应加强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规划制定,根据各地资源禀赋状况,科学布局优先发展、适度发展区域,遴选主导模式和主推品种,防止“稻渔、稻水、渔土”矛盾,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健康发展。

来源:鱼市场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责任编辑:大虾仁



(扫上图二维码加“蟹妹”,回复"小龙虾"、"螃蟹"、"黑斑蛙"、"鱼"、"商户"、"鲈鱼"、"黄鳝"、"泥鳅"、"甲鱼"、"鳜鱼"、"黄颡鱼"、“螺丝”关键词进入相应水产交流群~)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670/202009/d23d1777544d82af95aeb5dbb4df9076.jpeg-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