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孝昌县白沙镇东河村宽阔的进村公路旁,昔日贫困户佘兴东手捧着刚从大棚里采摘下来的菜瓜,乐得合不拢嘴。他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虽说今年雨水多,但有钢架大棚,我的蔬菜收成没有受到影响。5月份土豆卖了1万元左右,现在菜瓜可以卖3元钱一斤,收了菜瓜后马上又要种萝卜了。”
贫困户脸上多了笑容
发源自河南信阳的澴河水绕村而过,东河村位于澴河东侧,因之得名。河流冲击下,东河村的土壤较为松散,以沙土为主,不适宜种植粮食,却是种植瓜果蔬菜的优质土壤。
特别是土豆、红萝卜,在东河村种植历史悠久、品质好。但由于一直卖不出好价钱,村民的荷包暖和不起来。2018年之前,东河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7户186人。
“销路不畅、菜贱伤农,以前每年都有农户的土豆、萝卜烂在地里,倒进塘里。”东河村村委会副主任徐和平说。
如何让东河村在奔小康路上不掉队?建行孝感分行扶贫工作队入驻后,分析当地资源禀赋,决定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全村脱贫致富。做大做强土豆、红萝卜品牌,最为切实可行。
质优才能价美,首先要进一步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到邻近村镇多方考察后,建行驻村工作队决定引入种植大棚,这样能增强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减少病虫害,还能提早上市卖个好价钱。
佘兴东是受益于建行蔬菜大棚帮扶计划的贫困户。2018年,驻村扶贫工作队申请帮扶资金4万元帮他搭建两个大棚,占地1亩多,去年建成使用。“我的土豆比过去早20天左右收获,卖了个好价钱。去年我整体毛收入近3万元,大棚让我增收上万元。”日子有了奔头,佘兴东脸上比以往多了笑容。之前,由于年过古稀的母亲年老多病,妻子患病丧失劳动力,两个女儿在读书,微薄的收入让佘兴东一家生活艰难。
佘兴东的增收脱贫,在村里起到示范作用。为帮助全村发展产业,建行在东河村设立“裕农通”服务点,打通金融资源“最后一公里”,对东河村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28万元。
“土疙瘩”变成“金蛋蛋”
产品好,还需要畅通销售渠道,才能融通农村经济循环的堵点和痛点。建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一起商量,决定实行“公司+农户+电商”模式,把东河村农产品在网上销售,卖到全国去。孝昌县东河种植专业合作社、孝昌县东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相继成立,对接建行善融商务电商平台进行线上销售。
上线电商平台,可不是以往卖给菜贩子,产品合格证书、商标都很重要。“我们把红萝卜、土豆送到武汉,委托第三方机构检测,拿到了检测合格报告。”驻村工作队队长胡心鸿说。东河村农产品以其优良品质顺利加入白沙镇“白沙铺一号”品牌系列,同时还成功注册“东河村红萝卜”商标。去年10月起,东河村红萝卜、土豆开始在建行善融商务电商平台上线,农户足不出户就可以网上“卖全国”。
在建行投入公益资金建设的东河村电商综合服务站内,记者看到,展示架上摆放着包装精美的“东河村红萝卜”“东河村黄心土豆”等产品。据介绍,经分拣的优质土豆,一箱5斤装,网上可卖到18元。而在以前,土豆卖给外地来的贩子,仅几角钱一斤。
“一些纯商业性的电商平台,我们也了解过,上线费用要20多万元,而善融商务电商平台对我们扶贫产品分文不收。”东河村村支书苑俊理对记者说。“今年5月土豆上市后,短短一个月时间就销售一空,线上卖了10万斤,平均价格卖到3元钱一斤,仅土豆一个品种的电商销售,就给村民带来30万元收入。”
东河村的萝卜、土豆从过去不起眼的“土疙瘩”,成了远销全国的“金蛋蛋”。走在东河村田间地头,苑俊理向记者介绍,为让农产品网上销售时间更长,品质更有保障,现在村里正规划建一个储藏冷库,“到那时候,电商销售给村民带来的收入就更多了”。
图文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阳春 通讯员 张明
责任编辑:谢珊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