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实现贫困人口医保全覆盖 “小病扛大病拖”成历史

2020-10-26 09:05   湖北日报   张茜


阅读提要

荆州40多万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率达74%左右,其中因病致贫率高达58%。健康是“1”,其他是0,如何筑牢这58%贫困人群的健康防线?荆州全面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实现贫困人口参保全覆盖,减轻看病负担,为贫困户“除病根”“拔穷根”,筑牢健康之基。

“小病扛大病拖”成历史

35岁的朱玉青终于当上爸爸,他说是健康扶贫圆了他的梦想,也救了他的家庭。

朱玉清是沙市区岑河镇白渎村村民,3岁时因为高烧患上小儿麻痹症,腿脚行动不便。妻子徐伟患先天性心脏病,生育风险较高。2015年荆州市民政局和荆州市中心医院帮助徐伟做了心脏修复手术,绝大部分住院医疗费得到报销。养好身体后,徐伟顺利生下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江汉平原贫困的主因。江陵县从2016年开始率先试点一揽子健康扶贫政策,把当时所有关于健康扶贫的政策‘串珠子’一样串了起来。”荆州市医保局副局长乐梅介绍,在此基础上,全市逐步统一执行健康扶贫“985”政策,即农村贫困人口在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90%,大病、特殊慢性病医疗费用报销80%,年度个人负担医疗费控制在5000元以内。

荆州市扶贫办副主任刘胜介绍,荆州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医疗费用实现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一票制”即时结算。去年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2.78%,门诊慢性病就医实际报销比例92.31%,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看病贵”的问题。

小病不用出村

“我和老伴都有高血压,家庭医生经常来给我测血压、检查身体。”公安县甘家厂乡炊皮山村年过八旬的贫困户薛光新说,跟政府签了一份合同,平时有个头痛脑热也不用发愁。

薛光新签的“合同”,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荆州市卫健委以炊皮山村为示范,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推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炊皮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全部签约,采取“1+1+1+1”签约模式:1名市级三级医院医生+1名县级医院医生+1名乡卫生院医生+1名村卫生室医生组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签约成员提供健康指导、疾病咨询、上门随访、政策优惠等系列服务。

荆州市卫健委驻炊皮山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王万元介绍,驻村以来,他们发挥卫健部门优势加强对炊皮山村卫生室的帮扶,邀请三甲医院医生开展大型义诊,为老百姓送医送药送健康。

荆州市卫健委副主任彭康介绍,医疗资源不均衡,导致农民小病也要往县里甚至市里跑,加重了贫困户经济负担。为解决农民有地方看病,荆州在全市2394个村都建立村卫生室,消除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设置“空白点”。同时,该市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市组建899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近40万贫困户慢病患者纳入签约服务管理,让农村贫困人口在家也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种植药材“金疙瘩”

“别小看这个像芋头的土疙瘩,它可是 ‘金疙瘩’。” 洪湖市峰口镇朱市村种植户陈美珍算了一笔账:“水稻每亩收益不到1000元,棉花不到2000元,半夏却有5500元。”

丈夫早逝,儿子残疾,陈美珍用柔弱肩膀撑起了家。驻村扶贫单位荆州市中医医院健康扶贫为她除了“病根”,产业扶贫又帮她拔了“穷根”。

“朱市村是省级贫困村,此前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特色产业之路。”荆州市中医医院驻村工作队干部汪振华说,根据村里的自然条件,请来专家论证后,决定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产业,向大健康产业延伸。

去年,荆州市中医医院为陈美珍等贫困户提供资金,联系潜半夏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种子、农资及技术支持。今年6月,半夏丰收。看到好收成,朱市村决定流转20亩土地种植半夏发展村集体经济。

荆州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近年来当地农民开始种植中药材,现有中药材种植面积4.2万亩。值得一提的是,江陵县自2013年“半夏人工种植”成功以来,全县种植面积达3000亩,年产量1000吨,总产值8000万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松滋市葛根种植面积5000亩,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经营,去年实现经济效益超5000万元。

“荆州是农业大市,以传统作物为主。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具有附加值高、市场广阔等特点,更能带动脱贫致富。”荆州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科负责人李磊博士介绍,荆州已摸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中药材种植产业精准扶贫之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融合并进发展。


图文来源:湖北日报 记者张茜 通讯员黄煦晴 王路

责任编辑:许蓓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670/202010/d9a3ad2e80471d31a2a9241e0d938c83.jpeg-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