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感叹知音难觅?那是你没来戏码头!

2018-09-15 10:08   HBTV戏码头  

京剧名丑朱世慧

河北梆子名伶张秋玲

在《戏码头》上演了自己的鼎盛佳作

丁良生为戏码头的观众带来的是

《伯牙摔琴》片段

戏中的板式与唱腔

都曾得到李买刚的指导

“我真心希望在这方舞台

寻找到秦腔的知音”

在京剧舞台上

丑角挑梁主演的大戏并不多见

而朱世慧早在1981年就推出了

《徐九经升官记》

创造了北京连演34场的轰动

五大电影制片厂竞相争夺电影拍摄权

1982年荣获最佳戏曲片奖

全国20多家文艺院团和剧种

先后移植排演

⋯⋯

丑行在那个时候扬眉吐气了

其实在戏校时

朱世慧学的可不是丑

而是老生

因为在父母眼里

只有生、旦两行才能成大角儿

“演了一次丑角,老师觉着挺好

就让我转丑行,爹妈死活不同意

还威胁老师呢,要学丑行

我们就带孩子回家”

最终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一边学老生,一边学丑角

这么多年过去了

朱世慧在京剧丑行的地位举足轻重

当年反对朱世慧演丑角的父亲

如今已是96岁高龄

每次提及儿子

老人家都会兴高采烈地说

“你们戏校的老师怎么那么独具慧眼呐”

37年间

《徐九经升官记》累计演出700多场

可谓是深入人心

引起了业内人士的热议

褒扬声络绎不绝

甚至有人评价说

朱世慧开创了京剧的一个新行当——

丑生

还有说,朱世慧的艺术可称之为“朱派”

听到这样的评价

朱世慧用丑角幽默的表达方式

给出了他心中的答复

“您还是饶了我吧”

“与前人相比,咱算什么呐”

在戏曲院团中

丑行一直处于劣势地位

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

以至于丑行人才极度匮乏

甚至出现了濒临消失的危机

对此,朱世慧表示很无奈

拼尽全力团结一切力量

为丑角艺术鼓与呼

“只要是丑角的事儿

我都支持,我都呼吁”

他的弟子不仅有京剧的

也有豫剧、秦腔、河北梆子的

58岁时,朱世慧排演《曾侯乙》

同年走马上任

成为湖北省京剧院掌门人

十余年里

他将一个地方京剧院团搞得有声有色

作为演员,他觉着

天赋、勤奋、机遇,缺一不可

“没有《徐九经升官记》这么好的本子

就不可能有我”

作为管理者,他认为

人才、剧目、精品是剧团立足的根本

“戏传人、人传戏,没有角儿和剧目

剧团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湖北制造的歌剧《洪湖赤卫队》

影响力极为深远

不仅是中国歌剧里程碑式的作品

还是各戏曲剧种争相移植排演的经典

至今传唱的戏曲版《洪湖赤卫队》

当属河北梆子和秦腔最为闻名

据张秋玲介绍

河北梆子《洪湖赤卫队》排演于1977年

由张惠云首演

后成为河北梆子代表剧目之一

“几乎所有的旦角演员都会唱

我是跟着张惠云老师学的”

戏码头上

张秋玲穿着张惠云老师的衣服

演绎了韩英的伟岸形象

在张秋玲的从艺路上

有几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1983年,全国戏曲尖子演员学习班

张秋玲是年龄比较小的一位

同班的有京剧李维康、杨春霞

评剧谷文月、晋剧王爱爱等

“当时把我兴奋的,那可都是角儿

给我们讲课的是张庚、阿甲等老师

确实是收获了很多,还学了水袖”

从北京回来后

张秋玲将上党梆子《吴汉杀妻》

移植成了河北梆子

在全院大赛60多名选手中一举夺魁

长水袖、女僵尸为她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

“当时比赛,我是最后一个出场

前面演员都获得了很多掌声

我出场了,摔僵尸之前,没有一点掌声

结果僵尸一倒,掌声哗的响起来了

把吴汉后边的表演、唱腔全部淹没了”

对于父母,尤其是母亲

张秋玲内心是愧疚的

因为要照顾刚出生不久的小秋玲

作为石家庄市京剧团中坚力量的母亲

放弃了去西安进修的机会

这一弃,丢了大好前程

每每想起

张秋玲总觉得亏欠了母亲

一辈子无法偿还

在名为“命运的咏叹”的个人演唱会上

张秋玲不仅演唱了

《窦娥冤》《吴汉杀妻》等

河北梆子经典剧目片段

还演绎了豫剧《抬花轿》

京剧《锁麟囊》

以及歌曲《武则天》主题歌

美声唱法《孤独的牧羊人》

有观众描述当时的现场

台上唱得惊天动地

台下火得地崩山裂

连演四场后

张秋玲带着演唱会走进了高校

赢得了莘莘学子的喜爱

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

张秋玲对母亲的愧疚渐渐褪去

因为,她圆了母亲

未能站在舞台中央的梦想

“人这一辈子,遗憾总会有的

但不能抱怨,能站在戏码头的舞台上

我很满足”

责任编辑:谢珊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670/201809/6db644d9c20b3b25e6f928cd177a11e6.jpg-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