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83年8月,是全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回族等29个民族居住在这里,各民族习俗相互影响,文化相互交融,发展互相促进,构成了恩施民族的多样性。
2013年底恩施州有10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约占全州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湖北省贫困人口的五分之一,是湖北唯一的全域贫困地区。截至2019年底,全州所有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八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从30.61%下降至0.23%。
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恩施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扶贫、减贫、脱贫之路,涌现了一大批好做法、好经验。
恩施市洞下槽村:打造田园综合体,为每个贫困户找到增收门路
11月21日上午,“决胜2020”网络主题活动湖北站采访团来到恩施市白杨坪镇洞下槽村。山间雨雾朦胧,放眼望去,绵延的水泥公路四通八达,成片翠绿的茶园间点缀着青瓦白墙,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
洞下槽村距离恩施州城约20公里,毗邻318国道,交通便利。近几年,日益完善的生态旅游基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纷至沓来的游客,也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洞下槽村是“中国茶叶学会茶叶科研地”,是恩施州唯一的首批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核心建设区。全村茶叶 1.1 万亩, 有规模以上经营主体 2 家,茶叶年综合产值达到 8200 万元, 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 1.5 万元。连片成规模茶园既带动了村民收入的增加,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白杨坪镇在鼓励当地发展有机茶园和以现代化生产线为基础的茶叶种植及加工基地以外,也积极引导以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为代表的茶文化体验基地的建设。
目前,恩施玉露茶现代化生产线车间拥有生产线3条,设备152台套,年产能300吨。同时,在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体验馆,蓝焙玉露的手工制作车间里还保留着9道手工制作工艺,留存一片茶的珍贵和历史的记忆。
除了拥有恩施玉露制作技艺这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外,洞下槽村还是另一个非遗——恩施灯戏的发源地。采访团在洞下槽村的灯戏博物馆见到了灯戏传承人孟永香。在六十余年的灯戏表演生涯中,孟永香不断创新,挖掘灯戏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生命力,创作了《厕所革命》《乡村振兴》等作品,她说:“我们在创作新剧本时,不但要传承传统的灯戏文化,还要结合当地实际,跟着国家的政策走,弘扬主旋律,创新发展。”
洞下槽村依山就势发展旅游业,以田园综合体和生态农业为载体,让村民身份股民化、就业多元化,为每个贫困户找到一条增收门路。如今,洞下槽村已建成茶文化走廊,有求雨台、展羽阁、茶赋,着力打造“论茶道、评茶艺、赏灯戏、看茶园风光”的生态旅游基地。
利川市柏杨坝镇:安置点百花齐放,推动物质与精神共同富裕
21日下午,采访团来到利川市柏杨坝镇永兴家园“网红街”时,一些居民正在广场上的健身器材区域休闲锻炼,小孩子们在街边玩耍,呈现出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柏杨坝镇位于利川市境北部,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798户23056人,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2016年至2019年,柏杨坝镇共组织实施搬迁1648户,5805人,集中安置621户2313人,建成小型村集中安置点27个,大型镇集中安置点2个。永兴家园就是全镇29个集中安置点之一,住有来自44个村的124户易迁家庭,居民共555人。
为推进易迁户后续扶持工作有序化,全方位、多形式开辟就业渠道,永兴家园安置点探索出扶贫车间就业一批、网络直播带货一批、自主创业一批、劳务输出一批、灵活就业一批、兜底保障一批的“六个一批”产业就业模式。
采访团来到“村花直播带货间”了解柏杨坝镇的网络直播带货一批的具体情况,两位“幺妹”正在进行直播,向网友介绍豆干、泡椒等产品。在这条“网红街”里,已有40多名土家族“幺妹”参与这样的“村花直播”。网上直播让柏杨坝的土特产出了名,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网友前来参观。当地政府抓住机会,顺势推出了乡村旅游线路,观摩网红街、追寻土家族非遗记忆,看风车、观日出、住五星度假小屋……把全镇景点串珠成链。
利川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刘勇说:“线下服务与线上带货结合是我们发展的目标。例如我们打造的‘村花厨房’,‘村花’们在直播制作美食的同时,还会介绍食材的来源、品质等知识,也能起到推介当地农产品的效果。”
“村花直播”“村花厨房”都是柏杨坝镇打造的“村花”志愿服务品牌的系列项目, “我们想让安置点内的妇女们能够在完成‘村花’志愿服务的同时,既能照顾自己的家庭,又能让劳动力变现,就想到了让她们提供做饭服务,同时直播带货,让每个人的厨艺发挥出更多价值。” 利川市柏杨坝镇友好村支部书记、利川市村花秀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孟秋说。
由于就业距离近、就业时间灵活、就业方式多样,扶贫车间也成为这个安置点里多数女性的最佳选择。目前,永兴家园内已建成柏杨豆干制造生产企业、制鞋厂、制衣厂、水厂、面厂、茶厂、电商等扶贫车间78间,提供岗位180余个。居民蒲耀成和他妻子都在制鞋厂工作,他告诉记者:“我们以前住的老家比较偏僻,条件比较差,后来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到这里居住,下楼就能上班,每个月还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
除了产业扶贫,柏杨坝镇还大力推动文化扶贫工作,建强柏杨文化阵地。柏杨坝镇是湖北省第一个以音乐旅游为主题的特色小镇,素有“民歌之乡”的美誉,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诞生于此。《龙船调》所属的利川灯歌2010年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传承和保护杨坝镇的现居民族——土家民族的文化,国家级非遗名录利川灯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柏杨农民艺术团团长谭琴琴于2019年10月创办了利川遗宝宝风情馆,通过线上线下对土家文化展演、展示,为土家民族民间文化及技艺衍生品搭建展销平台,直观立体地展现柏杨坝镇独具魅力的民族优秀文化。
柏杨坝镇将本土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与易迁安置点相融合,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融合,形成“百花齐放”的业态,帮助易迁户达到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裕,提升生活“幸福感”。
洞下槽村和柏杨坝镇的脱贫攻坚实践,结合自身的物质与文化资源,走出了适合自己的独特发展道路,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恩施州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恩施州将从制度、产业、项目、政策各等方面入手,谋划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奋力谱写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
图文来源:荆楚网记者郭蔓、刘建维、刘雄
责任编辑:谢珊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