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中,春性小麦品种的栽培须知

©原创   2020-12-10 16:34   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

10月20日播种的郑麦9023分蘖后生长过旺应化控或天晴后爽土镇压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推广的春性小麦品种,若通过合理栽培途径,使之在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处于最佳气象条件下,那么小麦的产量与品质可以较大幅度提高。

小麦的生长发育期,需要经过春化与光照两个阶段。原采用的半冬性品种的“春化”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是介于冬性和春性品种之间。通常需在0℃-7℃的温度条件下,经过15-35天,才可以通过春化阶段。而没有经过春化的种子若在春季播种,是不能抽穗或延迟抽穗的,或抽穗不整齐,产量很低。现用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时,对温度要求的范围较宽,经历的时间也较短:一般要求0℃-12℃,经过15天就可以通过春化阶段。

然而,由于世界气候变暖,暖冬年份增多,这给小麦的栽培提出新的要求。所谓“暖冬”,通常是指冬季(12-2月)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同期平均值0.5℃;相反若是“冷冬”,冬季(12-2月)的平均气温则低于常年同期平均值0.5℃。例如在2001-2010年,江汉平原(含汉江中游)的一些县市,“暖冬”与常冬、冷冬年的比例为6:4;而“冷冬”与常冬、“暖冬”年的比例为3:7。这表明,小麦生长期气候变暖趋势明显,是有助于推广春性品种获高产的。小麦的越冬期推迟、返青期提早、越冬期缩短,抗寒的明显减弱期相应提前。这样一来,随着播期的延迟,小麦春化后就会由春化阶段较快进入光照阶段,表现为拔节期提前,早进入幼穗分化,这就易遭受低温冻害。拔节到抽穗所需的天数缩短,也不利于争大穗。

以上可见,如果目前种植面积较大的春性小麦品种,营养生长期有所变短,尤其是拔节到抽穗所需的天数显著缩短,前者会因分蘖少使基本苗有所减少,影响总穗数;后者在幼穗分化、孕穗时又易遭有害低温使穗粒数也减少,就必然会导致“良种”产量的下降。还应看到的是,上述10年中冷年也发生了3年,由此又会引起了产量的负面波动。如2011年偏春性小麦“郑麦9023”,在3月下旬即开始抽穗,表现为个子矮小,穗头也不大,有的在抽穗时恰遭遇19-23日的日平均气温连续4天低于9℃、最低气温5℃的低温,导致包茎阻滞、抽穗不畅,开花期向后延迟,产量下降。而去冬今春如果不是2-3月下旬前期气温反常偏高,小麦抽穗杨花的低温冻害就会是毁灭性的了!针对上述现象,必须推迟半冬性小麦播种,据预报今冬属于常冬偏冷,若提前播种(如上图),一定要采取化控(喷施助壮素、多效唑)、镇压等措施,保障年前具有3-4个有效分蘖而又不提前拔节。

值得指出的是,气候变暖并不是说气温值都是线性增高,而是不时会存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这就需要我们经常了解气象预报,科学理性对待,尽快摸索出一套正确的栽培良策。

文章作者: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 周守华

责任编辑:邱蕾

编审:王凯 许蓓

监制:田国英 罗辉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670/202012/b9172304f4b2c85fde2a9a5d7498cc3b.png-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