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高级篾匠”胡长心:竹篮打水不再“一场空”

2021-06-24 09:24   湖北日报   刘振雄

俗话说“竹篮打水一场空”,但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五峰,仁和坪镇仁和坪村村民胡长心向记者展示,他编的竹篮不仅打水不是“一场空”,还能当“鱼缸”。

宜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煜林称,活跃在五峰乡村的“高能篾匠”至今仍有百余位,其中三人成就最高。

第一位,名闻遐迩的李凤英,今年60岁,她的“土家精细竹编”入选省级非遗,被湖北省授予“大师级民间工艺传承人”;

第二位,陈高怀,今年65岁。湖北省博物馆有两件出土于荆门包山楚墓的竹笥文物,因年代久远已朽坏,不能出展。遍寻全国无人能仿制。陈高怀琢磨近一年,仿制方案经史学专家审核通过,他完成了(湖北日报2018年9月1日报道);

第三位,就是胡长心。

他编的竹篮能养鱼

胡长心家有个竹篮,篾片编织而成,一群泥鳅在篮中游弋。

胡长心说,这没什么神奇,在五峰,从厨具到农具,从地名到人名,处处都有竹的影子,连新娘子的嫁妆“鞋簸子”也是竹编的,因为精细,所以贵重。

“鞋簸子”就是针线盒,按土家民俗,是女方家的一扇窗。五峰群山连绵,遍地竹海,技艺高超的篾匠代代相传,地位非常体面。

胡长心今年55岁,13岁“投笔从篾”,才知学篾匠苦,又回学校读书。但这是个“心梗”,哪有好手艺不是从苦中熬出来的呢?高中毕业后他重新学篾匠,十根手指全磨破了,仍铁心不后退。

他先后拜了7次师,其中包括李凤英。

李凤英其实是半路出家,下岗后才学篾编,2003年还拜师陈高怀学竹编绘画,这给胡长心很大触动。

最大的促进是1992年胡长心在编一个“鞋簸子”时,赢得同村姑娘吴良梅的芳心,从此二人夫唱妇随。他将7位师傅传授的技艺从选竹、劈篾开始,融合成“平面+立体”全面覆盖的竹编技法,日趋成熟。

他盼竹编取代塑筐

采访中记者感到,胡长心的手艺日益精湛,篾匠却越来越风光不再,这份触动在胡长心心中波澜挺大。

胡长心说,“塑料污染”已成公害,竹编无法取代,主要是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成本相对偏高,塑筐四处“横行”,就因为它“一个便宜三个爱”。

所以自2018年受聘为竹编技艺非遗传承人以来,胡长心更多倾心于钻研如何扩大竹篾编织规模。“以往篾用于生活用品,竹则是生产农具,现在二者按需融合,既美观又实用。”他毫无保留免费传授他的“刀口篾”技术,说这其实很好学,“竹篮能装水”是谁都可以学会的。

远在云南昭通,有个贫困户叫罗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胡长心受邀去为易地搬迁贫困户传授竹编技艺,罗敏背着孩子跪在地上刻苦学习的场景,令他记忆深刻。他说,那样的免费培训,他去过两次,传授了300多人,核心技术只要肯学,顶多两个月就可以学会,可直接就业。

技艺傍身,却输给“塑料污染”,“我们的生活不能这样只图实用不讲后果,小处讲,学点竹编精华,可增生活情趣;大处讲,传承传统,造福后代,也造富后代!”他动情地说。

他还呼吁,盼机器制造业朋友能潜心研究,将他的手艺编入电脑程序,造出“竹篾编织机床”,让机器制造取代手工制作,让古老的竹编提档升级,让竹制品取代塑料生活用品。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 全媒记者刘振雄 通讯员杨威

责任编辑:许蓓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670/202106/671a8d2e7fa8b9f0494ebcb01b030cb3.jpg-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