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

2022-08-08 15:18  

一、品种简介

杂交黄颡鱼(黄颡鱼♀×瓦氏黄颡鱼♂)成为黄颡鱼养殖品种的主体选择已多年,但苗种市场优良亲本严重缺乏,苗种体质弱,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对优质苗种的要求。华中农业大学樊启学教授团队的“黄优1号”由经三代以上选育的黄颡鱼母本、经两代以上选育的瓦式黄颡鱼父本远缘杂交而来,具体型修长、颜色鲜亮、生长迅速、抗病力强、适应长途运输的特点,表现出诸多超双亲优势性状。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母本黄颡鱼相比,1龄鱼生长速度平均提高31.1%,成活率平均提高30.9%,养殖产量、规格、个体整齐度和饵料系数显着优于普通黄颡鱼,达到上市规格时间较普通黄颡鱼时间显着缩短。“黄优1号”较少发现普通黄颡鱼常见的红头病,且更耐运输。与父本瓦氏黄颡鱼相比,品质和市场接受度提高。

二、技术要点

1、池塘条件。“黄优1号”苗种精养池塘5~10亩为宜,养成池塘10~20亩为宜,长宽比5:2~5:3为宜;池深要求≥2.5m,灌注最高水位应≥2.2m,坡比1: 2~1: 3,池底平坦,便于使用配铁链网具捕捞底层鱼,少淤泥,无水草;1.5kW叶轮式增氧机配置≥0.6kW/亩,≥15亩的池塘应使用风送式投饵机,10~15亩池塘配一般自动投料机≥2台;池埂通车便利,无或少有挡风植物。

2、饲养模式。采用3级育养的分阶段培育方式:①“发花”:“水花”(220尾/g~320尾/g)至“寸片”(400~1000尾/500g)阶段,投放“水花”25~30万尾/亩,历时30~45d;②育种:“寸片”至鱼种(均规格5~10g/尾)阶段,投放“寸片”5万尾/亩,历时30~50 d;③养成:鱼种至成鱼(均规格≥90g/尾)阶段,投放鱼种10000~15000尾/亩,经100~120个有效投喂日,可实现主体售出。

3、套养品种。投放25~50g/尾的鲢鱼种80~120尾/亩,相近规格鳙鱼种30~40尾/亩;投放500~1000g/尾草鱼约2尾/亩,以控制水草;投放500~1000g/尾青鱼约2尾/亩,以控制螺蛳。可以3000尾/亩的密度投放全长0.8cm~1.0cm的南美白对虾一代淡化仔虾,用生态方法解决黄颡鱼精养池普遍存在的浮游动物生物量过大导致水质难以调理的问题;不投放南美白对虾的情况下,可套养马口鱼2000~3000尾/亩,可有效清除小杂鱼、水生昆虫。

4、养殖管理。“8字诀”:①“降水”。水温≥12℃时,应降低池塘水位至1.0~1.2m,存鱼量大,水位可适当提高。随水温逐渐上升,再相应提高池塘水位。低水位可加速水温的上升,有利于提高初级生产力和水体溶氧。②“肥水”。春季,应通过施肥提高初级生产力而改善溶氧状况;此外,通过施肥增加浮游生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的丰度、多样性及稳定性,可有效预防部分鱼类寄生虫病及其带来的继发性问题。③“增氧”。晴天中午开机约2h,使水体充分混合,增加底层溶氧,保持底质健康。④“少喂”。选择连续晴天开食,初期投喂率2~3‰/d,也可间隔1~2天投喂1次。10~15天后,视水温适当增加投喂;早期投喂应注意维生素、矿物质补给。

三、适用对象及示范点

适用于省域内所有人工可控的养殖水体。选择武汉市江夏区、仙桃市、大冶市作为技术推广示范点,并适时在武汉市或黄石市举办现场推广会。

四、效益分析

与行业普遍水平相比,“黄优1号”良种及配套模式的应用:使苗种存活率提升约15%,即苗种成本降低约10%;使饲料利用率提升约10%,即饲料成本降低约10%;使渔药使用减少30%~40%,即总动保成本降低约10%;使“方块烂身”、“春季瘟疫”、“小瓜虫”等可能对生产形成毁灭性打击的问题发生几率大幅降低,养殖风险显著减小,可保守计为养成阶段存活率提升10%;南美白对虾或马口鱼的套养,可实现增效约400元/亩。参照黄颡鱼养殖的一般成本结构,该良种及配套模式推广可使效益提升20~25%,成鱼价格以平均10.5元/斤(主体6寸半钢筛出售)计,可实现单位面积效益提升约1600元/亩(含套养增收)。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编辑:殷明

编审:谢珊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670/202208/a7d57c951a2abb9a9e30ed40a69cb532.jpg-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