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下养鸡好阴凉 精养池里鱼儿游得欢 武汉220万亩高标准农田种养忙

2022-08-17 14:42  

7月以来的持续高温下,武汉市各个新城区内的农产品种植养殖怎么样?昨日,记者随当地农业农村部门走访了解到,热浪中正处于生长旺季的再生稻长势喜人;精养鱼池里因为水温较低,保证了特色鱼类的正常成熟;而在山林之间,果树下养鸡的综合种养模式让出产的农产品味道更加健康可口。

据了解,近几年,武汉在六个新城区不断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去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3.38万亩,截至目前,全市高标准农田达220余万亩,并全部投入生产。如今,无人驾驶、智能化生产……一批新技术、新品种、新业态不断涌现,有力保障种养业生产。

高温天再生稻长势喜人

8月15日,在黄陂王家河街利梓农机合作社高标准农田基地,好几台无人机正忙着给再生稻追肥。站在田垄上的合作社社长缪斌说,尽管今年入夏后持续高温干旱,但整片农田的再生稻成功避开了干旱高温,目前称得上长势喜人。

“再生稻最后出的稻米的品质比较好,蒸出来的味道也蛮香,在市场上蛮受欢迎的。”根据缪斌掌握的情况,当下的再生稻大米在市场上的均价可以卖到每斤六七元。

按照计划,缪斌所在的合作社今年将再生稻扩种到1000亩,平均亩产800斤,已成为武汉市再生稻种植的核心示范区。

来到田间进行技术指导的农业专家称,今年夏季持续高温对再生稻影响不大。在7月中旬,早稻收割完毕,再生稻开始萌芽,到了8月中旬,高温有利于提升再生稻米质。

骄阳下精养鱼池不怕热

稻田里的农作物长势喜人,水中畅游的鱼儿同样没受高温的影响,在夏季冲刺生长。

8月15日下午,记者又来到新洲区旧街石河村的一座精养淡水鱼的家庭农场。在精养鱼池里,一群群充满活力的鱼儿在水里游荡觅食。

家庭农场主曾向朋介绍,近年来,他们主要探索生态水产养殖,去年一共新建了7个精养鱼池,每个鱼池的水深达到4.5米,整个养殖水面接近70亩,主要养殖鲈鱼,鱼池上还配套装有高清摄像头,连接到手机APP和电脑,实现自动灌溉和喂食。他说:“我们在家里,或者出差在外,都能随时掌握鱼池养殖生产的动向,进行即时管理。”

在今年夏季持续的高温天气下,家庭农场的这种养殖模式对鱼儿形成了“保护”。曾向朋:“我们的鱼池有4.5米深,在高水位情况下,水体空间大,池底水温相对较低,较适合鲈鱼生长环境。”

按照预测,今年,曾向朋的家庭农场养殖的鲈鱼、黄颡鱼、长江大白刁等特色鱼产品,将能够稳产30吨左右。

果树阴下养鸡产值高

除平原上的再生稻、深水池里的淡水鱼之外,青山中的果子和鸡子也在酷热的天气里绿色生长。

在新洲区潘塘街青山村的生态合作社里,果树林下散养的土鸡悠闲穿梭,自由觅食,整个果树林里散养着近万只蛋鸡。

“林下养鸡的好处很多,最直接的就是夏天不怕热,冬天不怕冷。”社长金水明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像现在这样的高温天气,树阴是天然挡热屏障,让鸡子不仅能乘凉,而且林下的野草、虫子为鸡子免费提供天然营养餐,产出的鸡产品质量上乘,市场价格也更高。

金水明说,为了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绿色产品更厚实,他曾到多地学习种养业先进经验,回到合作社先后种植桑葚、红心柚、蜜桔、黄桃、翠冠梨、冬枣、石榴等各类果树8000多棵,逐步形成特色果园体系,实现四季有花有果上市。

目前,合作社利用果园套养土鸡、贵妃鸡、乌骨鸡、鸭、鹅1万余只,产生的粪便做有机肥直供果树生长,形成种养循环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模式,果园的年产值已达400多万元。

迈向生态循环种养

记者从武汉农业农村部门了解到,在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过程中,已经引入了以无人机施肥、自主控温、自动化抽水等各种方式的智能化操作的生态种养模式,展现出现代都市农业的新特点。

专家称,以鱼菜共生、“果树+特色养殖”等新型生产模式的种植养殖方式正在武汉全面铺开,这也是技术密集型都市农业的新发展模式的体现。

不过,对于正在经历的高温干旱天气,武汉市农教中心的技术人员也提醒,尽管一片片高标准农田先后建成投入生产,但从事种养殖的农户们仍然要加强田间或池塘管理。如严格控制水位、勤灌勤换新水,及时防治病虫害发生等。


来源: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曹磊 通讯员 周小平

编辑:邵一玲

编审:谢珊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670/202208/d99c078bd74560b6c0487ff8ff8525f7.jpeg-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