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各地众志成城降旱魔 保障了夏粮丰收、秋粮稳产

2022-12-25 10:35  

8月16日,赤壁市新店镇雨亭岭村,驻村干部和村民协力改造熊家桥泵站,从皤河引水抗旱。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水利是农业的命脉。2022年,我省发生了196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最严重干旱,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水利、农业农村、气象、应急等部门提早谋划、精心调度、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保障了夏粮丰收、秋粮稳产和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蓄水保水,夯实丰收基础

充足的水源,是丰收的底气。

今年,我省发生了196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最严重气象水文干旱,农田喊“渴”,各地告急!

一滴水就是一粒粮。汛前,根据长江中游降雨偏少的形势预判,各地充分挖掘水利工程调蓄潜力,全省各类水库有效蓄水较多年同期偏多37%,为抗旱储备坚实水源基础。

据介绍,今年抗旱期间,高峰时段有5006座水库放水灌溉,日供水1亿立方米,全省水库累计提供抗旱用水59.3亿立方米,同时开启850多座涵闸泵站引提水;398处大中型灌区累计配水100亿立方米,灌溉农田3761万亩,为粮食丰收提供坚强支撑。

立足抗大旱、抗久旱,省水利厅要求全省各地加强蓄水抗旱,水库采用拦、引、提等多种方式,将水蓄在“盆里”,保障到春节后的生活用水,预留春耕春播农业用水,兼顾生态用水。截至11月30日,全省水库总蓄水量106.52亿方,蓄水量与上月底基本持平,偏少量相比抗旱结束时缩窄2个百分点。

12月20日,省富水水库管理局局长李凯介绍,利用近期两场有效降雨,富水水库水位上涨16厘米,水量增加800万立方米,为春节用水储备有效水源。

抢修水利,补齐抗旱短板

12月1日,在150项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蕲水灌区新建扩建工程现场,车来人往,机械轰鸣。眼下,全省各地正抢抓冬春农闲时机,加快灌区、供水工程建设,夯实“抗大旱、抗长旱”底板。在今年抗旱过程中发挥骨干作用的引江济汉工程和鄂北工程,正趁调水结束抓紧“体检”:维护保养涵闸设备、明渠清淤……

位于京山市的高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进行到关键节点——拆除重建溢洪道,105名工人奋战在一线,确保溢洪道在明年4月底前完工。溢洪道重建竣工后,能增加蓄水量1300万立方米。

12月13日,看着吴岭水库东干渠新修的渠道,天门市九真镇明庙村村支书付新军说,渠道改造好了,明年抗旱灌溉更有保障!

灌区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工程,全省各地加快灌区建设、防止跑冒滴漏,让每一滴水都尽其用。截至11月底,我省大中型灌区2022年度项目已完成投资16.83亿元,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据省减灾委员会预计,全省发生秋冬连旱的几率较高。坚持底线思维、极值思维,立足最严重冬春连旱,全省上下正从思想上、物资上、队伍上、行动上做好充足准备,慎终如始抗旱保丰收保民生。

“女粮王”毕利霞:带动农民多种粮、种好粮

冬闲人更忙。12月20日,监利市精华水稻合作社负责人、“女粮王”毕利霞指导农户播种绿肥后,又钻进育秧大棚查看羊肚菌长势,“明年春天出菇后,正好赶上育秧!”

今年,合作社共种植水稻2260亩,其中双季稻1500亩,中稻760亩。毕利霞坦言,今年双季稻轮作享受国家补贴,从育秧到收割,各环节补贴加起来一亩田不少于300元,当地农民种粮热情高涨。

多种粮,更要种好粮。为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合作社在“油稻轮作”基础上,改变了种常规稻的习惯,全部选种杂交稻。成熟后,田间测产,亩产537公斤,比常规稻增加45公斤。

合作社还在周老嘴、红城乡等地创建了“水稻绿色防控”“优质水稻示范”等多个试验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农民种植优质稻。她耗资600万元购买科技装备,育秧大棚取代传统中拱棚,让秧苗成活率提升10%;无人驾驶系统,让1个人能同时控制5台机器,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8月中旬,恰逢中稻抽穗扬花,不料大旱,毕利霞心急如焚。监利市农业农村局协调,两天为千亩基地打通新的取水点,汩汩清水流进稻田!

随后,农技专家隔三岔五过来,帮助合作社开展“一喷多促”、肥水调控等稳产措施。在黄歇口镇,3179.4亩次稻田通过喷施高隆、G型叶面肥等,测产较未实施田块单产高出110斤/亩,每亩减少损失140元。

丰收时节,合作社收获了1956吨优质水稻。“收购价1.6元/斤,比普通稻1.35元/斤高出不少。他们都说,明年还要跟着合作社种优质稻!”毕利霞说。

专家点评

盘点今年丰收的成色

省农技推广总站推广研究员 羿国香

山河锦绣,又一个丰收年。

湖北克服旱情、疫情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在大国粮仓中持续贡献着“荆楚担当”,连续十年粮食生产达500亿斤以上。“十连丰”,是全省各级党政干部、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农民共同奋斗的成果。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回过头看,今年的丰收首先得益于各级党政领导守牢国之大者,将“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层层压紧压实,保质超量完成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其次,夏粮丰收争得主动。夏粮是我省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增产潜力大。今年我省夏粮实现“开门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也为秋粮生产鼓舞了信心,赢得了主动。

再者,科技增产潜能发挥。通过推广抗倒抗病耐高温的高产稳产品种和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我省粮食作物品种抗高温能力增强,单产水平稳步提高。特别是我省水稻通过优化种植模式,播种从3月中旬到7月中旬,收获期从7月下旬到11月初,分散的种植和收获,化解和避免了重大集中灾害风险,使灾害只发生在局部地区、有限时段和少数农户。

最后,抗灾减损见实效。面对灾情,全省上下万众一心,狠抓抗灾措施落实落地,保证了秋粮收成稳定。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未来,极端天气将给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放眼长远,我们要加快构建农业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全面提升防灾减灾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应对自然灾害的韧性和适应性,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

全省累计参加抗旱干部群众348.59万人次、投入抗旱泵站6.73万座、机电井3.02万眼、机动抗旱设备50.89万台套。

高峰时,全省5006座水库累计提供灌溉用水59亿立方米;开启850多座涵闸泵站引提水,其中长江、汉江沿线77处重点涵闸泵站取水29亿立方米,满足了沿江11市25县1411万亩农作物用水需求;398处大中型灌区累计配水100亿立方米,灌溉农田3761万亩。

全省22.9万处农村供水工程运行正常,保障4321万城乡群众生活用水。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黄俐琦

主编:谢珊

编审:罗辉

监制:田国英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670/202212/6571e675c04d31fcd05713d0c86fa761.jpeg-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