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杂生的废弃地;一年后,一座座“陆基养鱼”温室大棚拔地而起。经过一年的投产运营,由武汉市辛冲街辛冲村投资建设的陆基跑道养鱼项目及高密度循环水养殖基地,成功自培15万尾鱼苗,成活率达98%,迎来一季度“开门红”。
2月28日,辛冲村佳欣苑种植专业合作社里,32个高密度陆基养鱼桶整齐排列,今年新培育的15万尾鱼苗正茁壮成长,一把把饵料轻洒下来,成群的鱼儿争相觅食,溅起片片水花。2022年,在华中农业大学水产教授的指导下,村“两委”大胆尝试陆基跑道养鱼。投资163万元新建120亩水面的高效养鱼设施,在池塘中央建设长25米、宽5米的养殖水槽作为鱼儿们的“跑道”,形成小池养鱼、大塘养水的模式。每条跑道分别养殖黄骨鱼、桂鱼、鲈鱼、大白刁等名贵鱼类,全套系统采用循环水养殖,鱼的粪便及饲料残留可自动收集,回归至果园基地,作有机肥使用,形成以水养鱼,以肥种树的绿色循环。
回忆起艰辛历程,石建军说,2022年3月份,满载全村的希望,基地从四川引来迎来第一批鱼苗,鱼苗成色虽好,但运输途中折损率高,外加气温突降,导致60%鱼苗死亡。石建军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陆基养鱼是一门技术活。一年来,村“两委”班子认真学习水产养殖知识,掌握了鱼苗培育繁殖和养殖技术。鱼苗不耐寒,他们就在陆基桶内安上了恒温设备。鱼不肥壮,他们就加大喂食频率和换水频率,喂养蛋白含量高的饲料。经过不断地摸索,今年开春15万多尾鱼苗成功孕育。其中,10万尾鲈鱼、鲫鱼、草鱼等鲜鱼已长成,个个肥壮有力。
石建军满脸喜悦地说,再过一个多月,这批春季“时鲜鱼”将上市。预计今年产值比去年将翻番,达到400余万元,为村集体增收超过50万元。村民更得到了实惠,村民收租金外,60多位留守村民在基地务工,每人年收入在1.5到4万元左右。“我退休后一直在这里打工,一年收入有3到4万,我这个年纪已经心满意足了。”68岁的村民熊爹爹说。
来源: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胜 通讯员 苏娟 刘丹 程龙 王艳
编辑:邵一玲
主编:焦子焰
编审:罗辉
监制:刘友智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