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中,流转土地,一般都是签定几年的合同,在合同期内选择合适的品种耕种,但是您见过论茬口流转土地的吗?简单来说,就是农民觉得市场晦暗不明、行情不理想时把土地出租给合作社,如果农民认为种地有利可图,就可以低价“租回”自己的土地。
在河南省淅川县毛堂乡龙泉村,就有这样的灵活流转方式。村民王建伟就从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中租了3亩地种植西瓜,而这地又是6年前他租给合作社的,相当于“返租”回来了。
王建伟把土地租给合作社,每亩年租金400元。从合作社“返租”耕种,每亩只需付给合作社100元,这样算,租金还是有赚,而且他今年种植西瓜的行情特别好,3亩地净赚了9000多元。
这样的灵活方式对于农民朋友来说特别划算,把地租给合作社,平时能够在合作社干活赚取收入,如果有合适的品种,再“返租”回来种植,赚得就更多了。
问题来了,农田“高租低返”,合作社不就吃亏了吗?这亏本的买卖咋做?
其实并不是这样,举个例子,在河南的这个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土地耕种需要解决农作物轮作问题,每年有一部分土地要轮换种植其他作物。农民有需求,返给他们种瓜果,农民还回来之后,合作社再用来种药材,这样就解决了轮作和保持肥力的矛盾。
利润按比例分配,实现土地“二次利用”
“这些土地你们不是已经流转给别人栽核桃树了吗?怎么还在这里种黄豆呢?”青龙村村民李兆山说:“这不有‘反租倒包’嘛,我们把土地流转出去,合作社再把那些没成林的土地从流转土地的业主手中返租回来,组织大家种些花生、黄豆之类,我们既得了土地流转费,又挣了工钱,划得来。”
“你还少说了一样,我们还有分红哩。”一边除草的青龙村村民张富江接过话头说道:“我们家去年流转了3亩土地,一亩土地的流转费大约是400元,3亩就是1200元。在合作社务工每天的工钱是60元,去年合作社组织大家种的是花生和青菜,收成很好,除了务工费,我们每人还有近200元的分红。”张富江没想到已经流转出去的土地还能再返租回来种,仅他们家的3亩地一年就能收入8000多元,这在农村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上集镇党委书记范海明说,近年来,镇里在青龙村、杨营村联片发展核桃种植园区。园区由河南绿源综合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淅川县渠首核桃专业合作社联合管理,共流转土地4000余亩,目前已成林3000亩。“为了让那些未成林的土地充分发挥效益,镇里提出了‘反租倒包’模式。”范海明说,所谓“反租倒包”,就是种植业主从农户手中把土地流转出来,然后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情况下,将未成林的土地再免费返租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组织农民进行林下耕种,产生的利润大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在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同时,实现土地“二次”利用。
公司、合作社、农户各有所得,利益均沾
2014年底,淅川县旭阳种植专业合作社想带领村民规模种植黑花生,却遇到地块太过分散,不便集中管理的问题。为此,镇里与河南绿源综合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协商沟通,决定以“反租倒包”的形式将公司流转的、未成林的土地重新集中起来,并统一配套水电等基础设施后交由合作社进行林下耕种,具体的利润分配由双方自行商定。
“去年,我们合作社从绿源公司转租了300亩土地种植黑花生和青菜,绿源公司负责提供种子,所获收益的20%归公司所有。一年下来,产值近100万元,除去公司的20%及农民务工和社员分红支出,合作社仍有不少利润,十分划算。”王丰军掰着手指算着,如果合作社自己流转土地,300亩土地的流转费大约需要12万元,并且还要搞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投入大、见效慢,“反租倒包”不仅给流转土地的村民吃了“定心丸”,还为合作社建设提供了便捷服务。王丰军说:“今年我们返租了60亩土地种植黄豆,准备下半年再种些蔬菜,目前有三四十名村民在合作社务工,如果效益好的话,明年我们打算扩大规模,让更多村民受益。”
“这种模式对流转土地的业主来说,同样有利无弊。”范海明表示,绿源公司将未成林的土地返租给合作社,不需要专人进行管理,每年可以节约七八万元的除草、管理等费用,并且还能产生一定的利润。同时,公司要求合作社必须按规定有序耕种,种植的农作物不能对地里的核桃树造成伤害,否则公司有权收回土地。可以说,“反租倒包”模式实现了公司、合作社、农户“三赢”的局面。
来源:致富帮
声明:本文和图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加入垄上蔬菜圈,获取更多蔬菜资讯!
↓ ↓ ↓
微信号:17343206025
(请转发到微信再打开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