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秆腐熟还田既提高农田地力,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这一招把禾秆草变成宝
这是位于三江镇新村的稻田,农户在早造之后运用了稻秆腐熟还田技术,既解决污染问题,又提高农田地力。冯瑶君 摄
在很多农民眼里,禾秆草(稻秆)几乎是废物。稻谷收割过后,大量的稻秆被留在田里,如何处理成为一道难题,很多农民往往就地放火“一烧了之”,然而,这不仅污染源环境,还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每到收获季节,环保部门都三令五申禁止焚烧禾秆草。
记者日前从新会区农科中心获悉,今年,由该中心承接的“稻田机械综合地力提升项目”是省的试点项目,正在三江、崖门和双水等镇建立示范区,通过施用秸秆腐熟剂等方式,将稻秆腐熟还田,把大量稻秆变成肥料,成为提高地力的宝贝,既有效解决农民火烧稻秆的问题,又能提高农田地力。
以往“一烧了之”的稻秆
有了新的处理方法
昨天,记者来到位于三江镇新村的稻秆腐熟还田示范区,看到还未收割的稻谷压弯了稻秆,而正在被收割的稻子,经过收割机的处理,一簇簇稻秆被粉碎。农户叶适力告诉记者,他耕种的48亩稻田正进入收割季节,以往农民对收割后的稻秆“一烧了之”,现在有了新的处理方法。
“收完稻谷,稻秆直接被收割机切碎,然后撒下农林业部门发放的尿素、秆腐剂和配方肥料,就地将稻秆催化,埋入土壤中,等下一造再放水翻田,就可以达到提高地力的效果。”叶适力表示,今年早造之后,他根据农业部门提供的材料和方法,将稻秆腐熟还田,但晚造期间,稻田遭遇台风“山竹”袭击,所以,从目前收获的水稻来看,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叶适力认为,稻秆腐熟还田效果虽然并非立竿见影,但这无疑是一种科学的方法,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凸显培肥地力的成效。
稻秆腐熟还田
既环保又能助农田增产
“水稻收割机附带秸秆切碎装置,能对水稻进行机械化收割,并对稻秆进行粉碎,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把稻秆埋入土壤中,加上秆腐剂等材料,让其慢慢发酵,产生有机质。经过下一个生长季,这些‘肥料’便可以发挥作用了。”三江镇农办副主任戴炎文表示,稻秆腐熟还田一方面解决了稻秆还田难腐烂的难题,另一方面,杜绝了烧稻秆污染环境,此外还可以科学地提高地力和肥力,可谓一举多得。
戴炎文告诉记者,秆腐剂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
据了解,稻秆腐熟还田是目前全国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为确保这个项目试验有效开展,今年,新会在三江、双水、沙堆镇设立试验示范点,全年示范面积20500亩,由技术人员指导农民正确使用腐熟剂科学堆沤。
据了解,稻秆腐熟还田所使用的腐秆剂是以速腐稻秆、树叶、杂草、禽畜粪便等为主的一种有机物料生物发酵剂。该产品无毒、无害,能转变成为供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机质肥料。加上尿素和配方肥料,让稻秆既可水沤就地还田,又能堆沤成肥,使稻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大面积“以地养地”,培肥改土,避免因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采用这种方法后,还田的稻秆在十多天内就能被腐化,腐化的稻秆溶入泥土中,从而提高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地力,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能力。这样,可以节省肥料,还能令水稻增产,实现农民增收。预计,应用该项技术后,每亩水稻可增收数十元。
新会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表示,稻秆腐熟还田为新会到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奠定基础,有效促进新会区农业向生态环保、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下一步,将在全区推广这一技术。(记者 冯瑶君)
来源:江门日报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石樱
垄上水稻社群
为广大乡亲提供
水稻病虫害防治、天气预报、田间管理、增产增收等信息。
水稻夺高产
就来垄上水稻群
赶紧添加客服17720356779(微信电话同号)
加入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