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农业 爱农村 爱农民
番茄病害种类繁多,常见的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灰霉病、青枯病、枯萎病等,危害严重,使得番茄的产量和质量下降,严重时造成品质差,给生产者带来极大的损失。
本文对番茄常见病害的基本症状和防治要点进行归类总结,让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早发现早防治,确保番茄产量和质量。
番茄猝倒病
猝倒病多发生在苗床育苗前期,1~2片真叶前受害重,死苗快。幼胚感病可导致烂种、烂芽,地面出现整片缺苗;出土后的幼苗在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扩展迅速,基部缢缩呈细线状,不能支持子叶重量而致使幼苗倒伏。刚倒伏的小苗基部大多不变色或呈淡黄褐色,子叶仍保持绿色,以后才凋萎成暗绿色。猝倒病开始只是单株小苗零星发生,随即以此为中心向周围蔓延,引起成片幼苗猝倒,湿度大时,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苗表面和附近土壤表层长出一层稀疏的白色絮状菌丝,即猝倒病菌的菌丝体,病菌经由菌丝体向四周迅速扩散侵染,导致成片幼苗猝倒死亡。病苗最后多腐烂或干枯。此病识别特征是幼苗茎基部缢缩、倒伏。
番茄立枯病
刚出土幼苗及大苗均可发病。病苗茎基变褐,后病部缢缩变细,茎叶萎垂枯死;稍大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但不呈猝倒状;病部初生椭圆形暗褐色斑,具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但有时并不明显,菌丝能结成大小不等的褐色菌核,是本病与猝倒病(病部产生白色絮状物)区别的重要特征。
番茄猝倒病和立枯病防治方法
①床土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5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10 g,拌入10~15 kg干细土配成药土,施药时先浇透底水,水渗下后,取1/3药土垫底,播种后用剩下的2/3药土覆盖在种子表面,这样“下铺上盖”,种子夹在药土中间,防效明显。在出苗前要保持苗床上层湿润,以免发生药害。
②种子消毒。采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浸种的方法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浸种后催芽,催芽不宜过长,以免降低种子发芽能力。或用种子重量0.3%的70%敌克松原粉拌种效果也很好。
③加强管理。应选择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地块作苗床。苗床要整平、松细。肥料要充分腐熟,并撒施均匀。苗床内温度应控制在20~30℃,地温保持在16℃以上,注意提高地温,降低土壤湿度,防止出现10℃以下的低温和高湿环境。出苗后尽量不浇水,必须浇水时一定选择晴天喷洒,切忌大水漫灌。适量放风,增强光照,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④药剂防治。发现病苗立即拔除,并喷洒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70%百德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安泰生(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1000倍液,或72. 2%普力克(霜霉威)水剂4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噁霉灵(又名土菌消、土壤散)水剂1000倍液等药剂,每平方米苗床用配好的药液2~3升,每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番茄灰霉病
灰霉病是冬春保护地蔬菜中极易发生的病害之一,可危害番茄、黄瓜、茄子、辣椒、莴苣多种蔬菜。主要侵染花、幼果和叶片。病叶的褐色病斑多从叶片边缘开始出现,呈V型向内扩展,表面形成深浅相间的轮纹,后长出灰色霉层。花受害多从花托开始,逐渐变暗褐色,随后干枯,病部长出灰色霉层。果实发病主要在青果期间,病菌从残留的柱头或花托侵入,渐向果面和果梗发展,果实病部呈水渍状灰白色软腐,并产生灰霉。该病的典型特征是,无论小苗还是成株期的叶片、花果,在病部均能产生灰褐色霉层。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50%的速克灵(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药液喷雾,间隔7天1次,防治2~3次。
番茄早疫病
叶片被害,初呈深褐色或黑色圆形小斑点,逐渐扩大成直径1~2 cm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央灰褐色,有同心轮纹,边缘有黄色晕环。有时几个病斑可连成一个大斑。潮湿时病斑上长有黑色霉。此病一般植株下部叶片开始,渐次向上蔓延,发病严重时植株下部叶片完全枯死。茎秆感病多数在分杈处,灰褐色椭圆形病斑,稍凹陷,也有同心轮纹,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断枝。果实上病斑多发生在花萼附近和有裂缝的地方,黑褐色稍凹陷,有同心轮纹,后期病部变硬,长有黑色霉,病果常提早脱落。此病典型症状是在叶片和枝杈处形成具有同心轮纹的病斑,后期长黑色霉层。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爱苗、艾美)乳油2500倍药液喷雾,每7天1次,连续2~3次。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药液喷雾,每10天1次,防治2~3次。
番茄晚疫病
一般从棚室的前端开始发病,植株下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不规则暗绿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大斑,并向上部叶片和果实蔓延。严重时叶片像沸水烫过,空气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叶背病斑边缘可见一层白色霉层。空气干燥时病斑绿褐色,继而变暗褐色并逐渐干枯,易破裂。茎秆上多发生在茎基部,黑褐色条斑,病茎组织变软,可导致植株萎蔫,折断。感病果实多从果柄处的果面开始发病,病斑呈不明显的油渍状大斑,逐渐变为深褐色,病果质地坚硬不软腐,凹凸不平,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一层白色霉状物。果实采收后在储藏、运输、销售期间会继续受害,大量毁坏。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用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剂500倍药液喷雾,间隔10天1次,防治2~3次。
番茄病毒病
番茄病毒病的主要症状有花叶、条斑、蕨叶、丛枝(黄顶)、卷叶等多种,其中以花叶型、条斑型和蕨叶型最常见,近年来又出现黄化曲叶型症状。花叶型病毒病的典型症状是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的斑驳,叶脉透明,叶略有皱缩,病株较健株略矮,严重者新叶变小,细长,叶脉发紫,坐果的果小质劣,多呈花脸状,对产量影响较大。条斑型可在茎、叶及果实呈现不同形状的坏死斑:叶片上出现黑褐色不规则油渍状坏死斑,叶脉坏死,可导致叶片卷缩,然后顺叶柄蔓延至茎秆,茎蔓呈黑褐色长条斑,稍有凹陷;果实上产生大小不一不规则褐色凹陷油渍状坏死斑,多数较小,果面凹凸不平,严重时植株干枯死亡。蕨叶型的植株出现不同程度的丛生,矮化,叶片由上而下出现全部或部分的线状蕨叶,尤以上部新叶变形严重,下部叶片有的卷成筒状,花瓣加厚伸长,成为巨花,病果畸形,剖开果心呈褐色;黄化曲叶型病毒病主要是叶片边缘及叶脉间黄化,边缘上卷,叶片变小变厚,叶质脆硬,整个植株萎缩,或有丛生,以植株上部叶片症状典型,下部老叶症状不明显;染病早的,多不能开花结果,发病轻的植株果实较小,坐果数少。
防治方法
病毒不能自我传播,只能依靠枝叶间摩擦、操作时的工具和手、蚜虫、粉虱等传毒,防治上要注重预防为主,治虫防病,染病植株重在控制扩展,促健保果。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2号乳剂1000倍药液喷雾,隔7天1次,连续2~3次。
番茄青枯病
最初植株白天萎蔫,傍晚恢复;萎蔫顺序是先顶叶,后下部叶片,中部叶片最迟。如干燥气温高,两三天后不再恢复而死亡,叶片色泽稍浅,仍保持绿色,故称青枯病。切断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色,用手挤压或插入清水中,有白色细菌黏液溢出,这是该病主要特征,可与番茄枯萎病相区别。髓部在潮湿时呈“空心”,干燥时仅木质部变为紫褐色。病株根部常变褐腐烂,茎部表皮粗糙并产生不定根。
防治方法
1、发病严重地块,与十字花科蔬菜或禾本科作物轮作4年以上,水旱轮作更好。
2、及时去除老叶,清除病残组织深埋处理;田间发现病株即刻拔除烧毁,病穴灌20%石灰水或撒生石灰消毒。加强田间湿度控制,严禁大水漫灌。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药液喷雾,每10天1次,连续2~3次。
番茄枯萎病
番茄枯萎病只危害番茄,是番茄主要的连作障害之一。一般在花期或结果期开始发病。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变黄,以后萎蔫、干枯、下垂而死亡,叶片不脱落,病叶的出现是由下向上发展,除了顶端数叶片外,后期整株叶片枯死。有时半边发病干枯,半边正常。病株根部变褐,病茎部维管束变褐色,湿度大时,病株茎基部产生粉红霉。枯萎病病情发展较慢,病茎基部可产生粉红霉层,而且挤压后无白色粘液,有别于青枯病。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可向茎基部及周围土壤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来源】长江蔬菜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加入垄上蔬菜圈,获取更多蔬菜资讯!
↓ ↓ ↓
垄上娃娃菜微信号:17343206025
(请转发到微信发布再打开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