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拿天”来袭!水稻易诱发赤枯病,严重时减产30%……

2019-08-01 12:06  

近期高温暴雨多,如果田间水肥管理不当极有可能导致赤枯病的发生。

认识水稻赤枯病

水稻赤枯病,又称铁锈病。此病一旦发生,会造成稻苗出叶慢,分蘖迟缓或不分蘖,株型簇立,根系发育不良,叶片功能受损,致使水稻后期早衰,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30%以上。

病害一般多于水稻分蘖初期开始发生,分蘖盛期达到发病高峰。

受害植株矮小,分蘖少而小,上部叶片挺直与茎夹角较小。

稻株进入分蘖期后,老叶上呈现褐色小点或短条斑,边缘不明显,并自叶尖沿叶缘向下出现焦枯。

到分蘖盛期在叶片上出现碎屑状褐点,进一步则成不规则形,以后斑点增多、扩大,叶片多由叶基部逐渐变黄褐色枯死,发病严重时,远望全田稻叶如火烧焦状。

拔起病株可见根部老化、赤褐色,软绵状无弹性,有的变黑,腐烂,白根极小。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规律

丨土壤缺钾型

因土壤本身有效钾含量低,不能满足水稻生长对钾的需要而发病。

此类型多发生在浅薄沙土田、漏水田和红、黄壤水田。这类田常在水稻栽后十几天开始发病,初期稻株叶色略呈深绿,叶片狭长而软,基部叶片自叶尖沿叶缘两侧向下逐渐变黄色或黄褐色,然后出现典型症状透明,根毛少且易脱落。

丨植株中毒型

因土壤中含有大量的还原性化学物质如二价铁、硫化氢等毒害稻根,降低其活力而发病。

此类型多发生在深泥田、长期灌深水、通气不良和施用过量未腐熟有机肥的田块。这类田稻苗栽后难返青,或返青后稻苗直立,几乎无分蘖,叶尖先向下褪绿,叶片中脉周边黄化,并长出红褐色黑斑,甚至腐烂,有类似臭鸡蛋的气味。

丨低温诱发型

因长期低温阴雨影响水稻根系发育,导致吸肥能力下降而发病。

此类型多发生在水稻生长前期多阴雨天气或梅雨季节,大面积同时发病,但程度有轻有重。由于在低温条件下,植株上部嫩叶变成淡黄色,叶片上也出现很多褐色针尖状小点,尤似叶尖为多,下部老叶起初呈黄绿色或淡褐色,随后出现典型症状。

稻根软绵、弹性较差、白根少而细。此外,秧苗栽插过深、偏施氮肥、稻田长期积水等,都会加重水稻赤枯病的发生。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

赤枯病必须坚持综合防控,以预防为主,已发病田块应依据不同发生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针对性的防治。

丨精耕细作,改良土壤

通过加深耕作层,促进土壤熟化,避免连续的免耕、套种;改造低产田,对排水不良的烂泥田,要进行改土,整治排灌系统;前茬收获后及时耕翻晒垡,提高土壤的熟化程度,提高土壤通透性。

丨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

适时播栽,加强水浆管理,浅水活棵,促进早发;平衡施肥,多施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干湿交替,适时搁田,培育壮苗;秸秆还田的田块,应适当加大基肥量,基、蘖肥比调为6:4,氮素适当前移,以加速秸秆的腐烂,加强水层管理,以水调气,以水调肥。

丨加强分类指导,及早控制发病

对缺钾田块

应补施钾肥,适当追施速效氮肥;有机质过多的发酵田块,应立即排水露田;低温阴雨期间,应及时排水,干湿交替管理,防止长期深灌。

对已发病田块

①适当增施钾肥(用量为7.5kg/亩左右),防止偏施氮肥;

②适当露田,坚持“浅—湿—干”的水浆管理模式,脱水露田,增加土壤通气性,增加根系活力,促发新根,提高根系的吸钾能力。

(来源:农财网种业宝典。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垄上水稻社群等你加入!★

为更好地服务水稻种植户和水稻产业相关人员,

垄上水稻社群将为广大乡亲提供

水稻病虫害防治、天气预报、田间管理、增产增收等信息。

水稻夺高产  就来垄上水稻群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责任编辑:果小妹)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670/201908/3e04a67a6125cd971b17280c2a0561aa.jpeg-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