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烈日、高温酷暑
也抵挡不住大家对小龙虾的热爱
小龙虾作为夏季最受欢迎的美食
也让虾稻共作成为了养殖主流
您知道如何养殖
才能确保它肉质肥美、效益高吗?
今天
小编就为大家来揭晓这些答案!
xia
虾
dao
稻
gong
共
zuo
作
解释:
所谓“虾稻共作”,就是利用农业生态学原理构建稻田虾、稻共生系统,通过人为种植、养殖、施肥、水位调控和留种、保种等配套措施,实现小龙虾的自繁、自育、自养和系统生产力的提高。
01
稻田变虾塘 别以为就能赚
这一片由水稻田改造的养虾塘,地处孝感汉川市南河乡南河村,面积大约在50亩左右,是当地一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稻虾种养基地。
孝感汉川市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修平说,公司的稻虾种养基地是在相关协会的技术指导下规划改造的,相比其他农户自行改造的稻虾田会规范一些。
为了提高产量
有农户将稻田改造成养虾塘
这种做法真的合理吗?
带着疑问
我们咨询了孝感市农科院科高级农艺师熊渠
她告诉我们
这种改造并不科学
熊渠是孝感市农科院科的高级农艺师,近年来十分关注稻田养虾环节中水稻田变养虾塘的现象,她认为,从维护粮食安全、防范养殖市场风险的角度来看,在水稻田里开展稻虾共作、综合种养,前提必须是保证水稻生产的面积和产量,稻虾养殖应该以稻为主,在保证了稻的稳定收入后再增加虾的产量,这样才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
今年5月,我省发布2019-2022年“虾稻共作、稻渔种养”产业发展规划,公布监利、潜江、仙桃等63个县市为“虾稻共作、稻渔种养”适宜区。而早在2016年,我省就出台了2016-2020年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打造小龙虾“千亿元”农业特色产业。目前,全省稻渔种养规模已经发展到650万亩。
那么
规范的稻虾共作该从哪方面着手呢?
首先就是控制好环沟比!
02
10%的环沟比,防线悄然突破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
规定了稻虾养殖中环沟占比不能超过10%
环沟是指在稻虾共作田块四周开挖的,深1至1.5米、宽约3到6米的倒梯形水沟,主要用于小龙虾种苗存苗,和稻田耕作、收割时小龙虾栖息,也是稻虾共作田块中,小龙虾养殖水面的一部分。
近年来
部分地方和养殖户为追求经济利益
造成了
沟坑面积过大、产量偏低等情况
专家认为
这种做法将会得不偿失
湖北省稻田综合种养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汤亚斌表示,稻田养殖小龙虾时环沟开挖并不是越宽越深就越好,从预防小龙虾病害发生的角度来看,稻虾共作田块中水稻种植面积越大,对于抑制小龙虾病害的发生越有好处,例如白斑病毒病的比例会下降10%-40%。
03
新建稻虾基地,技术规范先行
“一田双收、稳粮增效”
今年小龙虾价格起起落落
在襄阳市襄州区龙王镇的一个稻虾共作基地
采用稻虾共作的方式依然能赚到钱
刘国华是襄州区龙王镇谢湾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村里大面积稻田养虾的第一人,本以为前期投入较大,稻田养虾的第一年会赚不到钱,没想到第一次收获还是出乎了意料,一百亩田赚了十七万。
目前
襄州区龙王镇
36个种养大户拥有稻虾共作面积100亩
还有5家专业合作社种养总面积高达1000亩
全镇建设高标准“稻虾共作”示范基地20000亩
在稻虾共作基地的前期设计与后期施工当中,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中的技术指标和要求执行,在养殖过程中,既要保证小龙虾的生存空间,又要让水稻收益最大化,因此要执行一个严格的控制标准,也就是小龙虾的生存水域面积占比要控制在10%以内,水稻的亩均产量要达到1000斤以上。
襄阳市襄州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李虎成表示,为了鼓励农户和返乡人员参与稻虾共作基地建设,对新增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稻虾种养大户,每亩给予300元的奖补,但是有一个前提是必须要按照生产标准来落实,反之,没有按照要求贯彻落实的将要进行督促整改。
04
“千亿元”产业目标明确 ,创新规范有利于发展
2019年4月15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出《关于规范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对稻渔综合种养主体的管理,按照《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中的技术指标和要求,沟坑占比不超过总种养面积的10%,水稻平原地区亩产量不低于500公斤、丘陵山区亩产量不低于当地水稻单作平均单产,对本区域稻渔综合种养产地和产品开展全面摸底调查。此前,华中农业大学推出的“双水双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已经得到公认。
双水双绿,指的是在稻田里养殖虾及其它水产品,比如黄鳝、泥鳅等。这样做是为了充分利用了稻田和水资源的优势,将效益最大化,并且在稻田种植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农药、化肥。
“双水双绿”
以“稳粮增收”为根本前提
以“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为基本原则
既能防范养殖风险,又能保障粮食安全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顾教授表示,在双水双绿模式下,农药可减少60%,化肥可减少70%,达到了绿色养殖标准,稻米价位因绿色养殖会有所提升。
随着稻虾市场的红火,包括跨国企业泰国正大、湖北省交投等国企和大量的社会资本,也先后进军小龙虾养殖行业,这些新进企业,加上不断创新的稻虾种养模式,将进一步推动我省小龙虾“千亿元”农业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来源:垄上行 记者 杨晗 王芳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