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家地理标识产品“楚三湖”的打响,三湖锦绣黄桃成为颇受消费者欢迎的水果品种。今年8月三湖黄桃大量上市,本想大赚一笔的桃农却发现,市场反响并不如预料一般火爆,黄桃销售在最初几天的狂欢过后,显得有些后继乏力,不少农户为家里的几千上万斤黄桃销路犯愁,这是近年来都不曾出现的现象,究竟是何原因?
探访
三湖黄桃为何滞销?
进入江陵县三湖管理区,沿路随处可见果农摆摊销售黄桃,其身后就是成片的桃林,不少金灿灿的黄桃还挂在树上等待采摘。今年种了14亩黄桃的黄师傅告诉记者,如今黄桃挂果期还有不到一周时间,可今年产的4万斤黄桃才卖出去了一半左右。
黄师傅称,今年黄桃种植面积大了,销路不行,完全靠自己销售。
让黄师傅犯愁的是,为了不让黄桃烂在地里,尽可能把更多黄桃卖出去,黄桃价格也被压的越来越低。
黄师傅告诉记者,去年卖到最后都是5元左右,但今年商贩把价格压的很低,2元、1元都卖。
记者走访其他果农发现,像黄师傅这样滞销的果农不在少数,一些果农家里或多或少都还有几千上万斤黄桃没有销售出去。
今年的三湖黄桃为何不好销,价格也出现“跳水”现象呢?记者调查了解到,今年上半年雨水充足,黄桃成熟期推迟了半个月,导致和外省黄桃扎堆上市,而今年我市黄桃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有所增加,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记者了解到,今年三湖黄桃种植面积达1万亩,挂果面积5000多亩,总产量2000多万斤,随着新田不断挂果,明年三湖黄桃产量将还会有所增加,如何破解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疑问
如何破解季节性滞销困境?
荆州是农业大市,物产丰富,有小龙虾、黄鳝、葡萄、黄桃、桔柚等多种特色种养殖农产品,在农产品丰收的同时,也偶尔会有农产品滞销的现象出现,如年前岑河镇蔬菜滞销,今夏小农虾价格大幅“跳水”再到如今的三湖黄桃,这种季节性的产品滞销和价格波动,对农户的影响最大。增产不增收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应该如何破解这样的困境,做大做强荆州特色种养殖产业?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三湖管理区内,有滞销的桃农,同样也有畅销的桃农,例如王师傅家的8亩精品黄桃园,3万斤左右的产量,今年的销售额就已经达到了12万元。
王师傅表示,已经种了5年黄桃了,一年比一年好。他说,要保证原生态的桃园,不施有害肥,不打高效农药,保证环保健康。
近年来,三湖管理区一直致力于引导桃农规范种植,统一管理。今年通过三湖管理区成立的湖北丰之喜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电商平台销售出的黄桃就达到1100多万斤,占到了三湖黄桃产量的近一半。但是能够通过丰之喜和其他电商平台销售的黄桃,都有严格的要求,不少果农种出来的黄桃都不达标。
果农黄师傅介绍,该电商平台大果不要,小果不要,颜色不好看不要,只要四两半斤左右的。
三湖黄桃销售的两极分化,也让农户认清,提升产品质量,是黄桃畅销的关键。
三湖管理区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朱庆荣表示,如果你的黄桃口感不被消费者认可,那销售就存在问题。他认为,往好的方面发展,农民会去考虑如何标准化生产,让黄桃的品质更好。
不仅仅是三湖黄桃,去年底,因遇到全国蔬菜市场大量蔬菜集中上市销售,竞争压力比较大,岑河镇13万吨蔬菜滞销;今年5月,因为要种植中稻,荆州小龙虾大量上市,小龙虾统装出水价格从前期最高每斤36元跌到了6元,价格大幅跳水。出现这些季节性产品滞销和价格波动,主要原因包括“农产品季节性集中上市、市场供过于求”、“果蔬品种单一,质量不高导致市场竞争力低”、“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产销信息不对称造成跟风种植”等等。如何破解这一困境,荆州市农业农村局市场与信息化科科长王宜雄认为,首先是要提升农产品本身的品质。
王宜雄说,一是要良种,要优生优育;二是要良法,就是良好的方法,标准养殖,标准种植。
有了好品质,还要有好的销路,农产品滞销,无疑是没有销路造成的。当前,我市农产品种养殖还是以散户为主,跟风种植屡见不鲜,这就需要引导农户抱团发展,建立合作社、家庭农场,或者与龙头企业合作,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通过政府支持,引进市场主体。农产品滞销,也说明如今初级农产品供需已发生了明显变化,加大农产品深加工力度,完善农业产业链,成为必然之举。
王宜雄称,本地加工主体需提档升级,让加工能力更强;引进市场主体,直接做冷链直供,收购、分拣后送到全国各地。
有了好出路,还要打响好品牌。比如近年来品牌塑造比较成功的“公安葡萄”,只有品牌农业才更受消费者青睐,才能走出本地,走向全国,才会拥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目前,三湖管理区已引进一家大型黄桃深加工企业,生产黄桃酒、黄桃罐头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时将不断推进标准化种植,通过“楚三湖”品牌的推广,促进三湖黄桃产业健康发展。
来源:荆州新闻网 记者陈旭、沈秋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