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住“公寓”还带“健身房”,产量翻了60倍,效益高出5倍多!方法是什么?

©原创   2019-08-21 19:50   垄上行

湖北是全国淡水水产养殖第一大省

连续23年居全国第一

随着

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和水域生态修复步伐的加快

湖北水产养殖业也面临一些问题

养殖品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养殖水域周边污染、科技成果转换等等

今年7月

省农业农村厅等10个厅局联合印发

《关于加快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对上述问题

提出了湖北方案

★ 部分养殖困扰 ★

目前

湖北省仍有一定比例的渔民

依靠传统养殖模式,也就是池塘散养

这样的方式

不仅品种单一、病害频发、效益不高

而且对水域环境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那么渔民们该如何进行养殖转型?

以下这些方法便不得不看了~

划重点!


来自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华英村的渔民陈师傅,他的合作社流转了1501亩土地,目前利用的500多亩大部分改造为池塘,少部分改造为流道,主要养殖鳜鱼、鮰鱼、鲈鱼、南美白对虾等名特优品种,鱼类产品大部分供出口。

他说,去年10条流道,产值是30万斤鱼,每斤售价10.5元。池塘一亩是4000斤鮰鱼,售价是9.5元一斤。

通过对比每斤鱼的售价

我们发现

流道养殖的确比池塘养殖的效益高

再划重点!



什么是流道养殖呢?

流道养殖其实就是循环水养殖,主要依靠流道、排污设施、增氧设施、投喂设施组成一个生态循环系统。


优势是啥?

节约人工成本、用药较少、利润高,鱼的口感品质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流道养殖装置

每条流道深度为2.5米,宽度为5米,长度为26米。流道内的水是流动的,底部装有铁丝网,还装有2500瓦的大功率“增氧推水”装置,方便鱼儿在流道内进行“体育锻炼”。


尾水生态净化 循环利用不外排

那么

流道养殖作为生态循环系统

它又是怎么运作的呢?

成本如何,风险高不高呢?

接下来

专家为大家一一解说


传统鱼塘散养就是死水池,鱼在塘里吃喝拉撒,排泄物全部淤积在池里,久而久之水质会变差,出现鱼类病害、水质恶化、池塘淤塞,最终引起养殖效率低下,对周边环境污染加重。

流道属于高密度养殖,鱼类产生的排泄物和肥水远高于散养鱼池,因此保持鱼池内水质尤为重要。在陈师傅的十条游道两侧,分别有两个池塘,流道内的水将池底的残渣粪便自然的推进了两个池塘,进行原位净化。

一个池塘种植有水草,套养了花白鲢,通过生物净化;另一个池塘主要采取生物净化和池底爆气。这些鱼的粪便和残渣经过生物净化后,一部分变为沼气、农业用肥,一部分成为清道夫—散养“花白鲢”的食物,还可以用来培育水生蔬菜。

那么

陈师傅除了十条流道里的尾水外

池塘的尾水又该怎么处理呢?

1、全部收集到异位处理塘集中处理;

2、建尾水净化塘,在生物浮床上种水花生,使用生物刷;

经过净化塘三道净化,尾水通过过滤坝过滤后,再流向前面20亩的湿地进行再一次净化,成为国家二类水质,然后就可以回流到流道或者池塘内养殖鱼类。水干净了,流道内和池塘内的渔药和饲料投放也相应减少了。

武汉市蔡甸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表示,这样做饲料投入至少减少30%以上,饲料减少污染就减下来了,提高了收入也保证了生态安全。

循环流道生态养殖系统

有零排,低碳,高效等优势

渔民们若想尝试

投入成本、风险又如何呢?

陈师傅表示

一次硬件投资60万元,可管20年

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华英村的渔民陈师傅: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用电的问题,一年电费大概在50万左右。

圈养桶养鱼 鱼肥味美效益高

在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实验基地

八个直径为4米,高3.1米的塑料桶

组成了池塘圈养系统

单个圈养桶的产量相当于散养池塘1亩的产量

容量一般为5-10吨

将要养殖的鱼类圈养在圈养桶内,通过圈养桶特有的锥形集污装置收集残饵、粪污等废弃物,废弃物经吸污泵抽排到尾水分离塔。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学生:经过分离塔处理之后,固形物从底下的排污口排出来发酵变成有机肥,可以种植青菜。

去除固体废物后的尾水经过人工湿地脱氨除磷后再回流到池塘重复利用,实现养殖废弃物的“零排放”。这种养殖方式,效益比普通池塘高出5倍,病害发生率降低70%以上,渔药使用量降低80%以上,成品鱼的口感和品质也更好。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何教授表示

从渔民的角度来看

这样大幅度提升了单位水体的养殖效率

通过圈养方式

可以将养殖容量提升三到五倍

不过

何绪刚教授团队建议

对于想搞圈养桶的渔民

一开始量别做太大!

政策利好 水产养殖业转型发力

目前

湖北省各地正在按照《关于加快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意见》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流道养殖、桶箱养殖”等绿色生态养殖模式,

那么

确定了怎样的发展目标?

重点关注哪些领域?

又提出了哪些具体举措?

接着往下看


一、为加快水产湖北水产强省的建设,意见中提出,到2022年,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进展,走在全国前列。水产养殖空间得到优化,水产品供给质量稳步提高,水产养殖主产区实现尾水达标排放,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有效保护。

二、意见提出,大力推广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零排放圈养绿色高效循环养殖,池塘流道养殖、池塘连片尾水处理生态化养殖、集装箱养殖等现代生产方式,支持有条件地区建设示范基地。

三、意见还明确提出大力建设“虾稻共作 稻渔种养”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县,推动综合种养规模发展。湖北省水产局介绍,2019年上半年,全省新增稻渔种养面积91万亩,稻渔种养总面积达到680万亩。

记者: 陈青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670/201908/e6bf0eaeb9ea8b1813307bbfb6220953.gi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