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蔬菜种得好,农业设施不可少,所谓的高效菜园,您知道是什么样的吗?十堰市郧西县的乡亲是这样做的。
整齐的玻璃房,笔直的机耕路,还有宽大的大棚,到底有多宽呢?
答案是10米!
蔬菜大棚升级 生产成本降低
郧西县海涛农场的农场主郑海涛说,大棚不仅变大了,最重要的是变标准了,一个棚就是一亩地。遇上大雨、大雪、大风天气它都能扛得住。
郧西海涛农业基地 郑海涛:
“现在这个棚跨度大,棚沿也高一些,大型机械进来省工,以前犁这一棚地得半个多小时,现在犁这一棚地10分钟就可以搞定了,相当于说就是把钱给省了。”
目前,这种大棚的建设资金全部由国家投入,每棚大约8万元。不仅是把蔬菜住的房子弄好了,郑海涛还想了一招省力的办法。
那就是利用旁边的养殖场和沼气池,把猪粪抽到沼气池里,经过一个月发酵灌溉到地里,这样就几乎不用施化肥了。用沼液种出来的菜,清甜可口。每到周末,海涛农场就成了城里人最受欢迎的打卡地。
如果说建沼气池用沼液降低了生产成本,那今年省蔬菜办水肥一体化项目的建设,让生产成本是一降再降。
郧西海涛农业基地 郑海涛:
我们现在用水肥一体化,一个小时能浇十亩地,一天要节省200-300的工钱。
菜地“软件”有特色 轮作套种效益高
能有这样高标准蔬菜设施大棚,光有好的设施还不够,里面种的菜才是核心。基地负责人王健林师傅引进了一群来自“太空”的蔬菜家族,有太空圆茄子,太空长茄子,还有太空豇豆。
经过种植,王师傅发现这太空蔬菜病虫害比较少,抗逆性也比较好。不仅是这些,还有太空葫芦、太空南瓜、太空番茄等15个太空品种,都是在今年的四月份,由郧西县蔬菜办公室引进的。
王师傅说:“最主要是产量比较高,一亩地茄子比平常的最少要多个3000斤以上,一个藤上大概有结15个以上的。”
不仅是产量高,生产时间也比传统种子长20多天。现在,种植太空类蔬菜,已成为了当地设施农业的标配。虽然现在太空类蔬菜已经罢园,但今年产生的效益让王师傅尝到了甜头。王师傅说,把握好轮作套用,效益可以持续释放。
据郧西县蔬菜办介绍,现在在郧西基本上形成了“猪沼菜”、“畜沼菜”、“禽沼菜”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模式,使化肥用量减少15%以上,同时太阳能杀虫灯、防虫网、粘虫板等物理措施的使用,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达20%以上。
“智慧”种菜带动产业
标准化硬件设施的改造,加上好的菜品、适宜的种植模式,是产出高效菜的关键,有了智慧设施的加持,就更牛了。
随时随地能控制,精准加水施肥,王师傅说现在他只用点点手机就能自动喷灌,甚至肥料也可以自动配好,手机上还能清楚地查看灌溉记录。
用上这套系统不仅敢在炎热的夏天种蔬菜,更敢在寒冷的冬天扩大种植面积。
王师傅通过手机操作,得益于园区智慧农业检测控制中心的技术:
1通过大数据分析哪里缺水了,就会反映到大屏幕上;2育种期间,苗床缺乏光照时间,设备会自动打开灯光;3同时对水肥等生长需求进行控制,实现定量生产、定期上市,确保高产高效。
据郧西县蔬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郧西县香口乡依托高效的蔬菜产业,还吸纳了周边3个乡镇、20个村、3000多人就业,带动1000多户贫困人口脱贫,户均年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
记者:段晋涛